
海洋测绘测绘师分析.docx
16页海洋测绘考点总结一、海洋测绘基准考点1、海道测量的平面基准通常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3、以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情况下,它应与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深度基准面一经确定且在正规水深测量中已被采用者,一般不得变动4、确定深度基准面原则:充分考虑航行安全、保证水深资源的利用效率、相邻区域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5、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6、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进行测绘7、海道测量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水深测量和海岸地形测量,获取海底地貌、底质情况和航行障碍物等资料,其目的是为编绘航海图提供数据,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例题:1. 我国以( C )作为测深基准面 A 平均海水面 B 大地水准面 C 理论最低潮面 D 最高潮水面2. 确定深度基准面的基本原则是( ABD )A、充分考虑舰船的航行安全 B、保证航道或水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C、便于海图测量 D、相邻区域的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E、长期平均海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 海道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 水深测量 B 海岸地形测量 C 测定海底物质 D 获取航行障碍物 4. 在海洋测量中,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 A )面起算。
A、平均大潮高潮面 B、理论深度基准面 C、1956 年黄海高程系 D、1985 国家高程基准5 .我国海图一般采用的坐标系统是( D )A、WGS-84 坐标系 B、1980 西安坐标系 C、1954 北京坐标系 D、CGCS 2000 坐标系二、海洋控制测量考点1、海道测量的平面及高程控制基础是在国家大地网(点)和水准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级:海控一级点、海控二级点和测图点海洋测量平面控制基本要求和投影分带规定测图比例尺(S)最低控制基础直接用于测量投影S>1:5000国家四等点H1海控一级点高斯(1.51:5000≥S>1:1万H1海控一级点H2海控二级点高斯(3S≤1:1万H2HC测图点高斯(6S≤1:5万--墨卡托主要控制点: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控制点时,在置信度为95%时,定位误差不超过10CM次级控制点: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时不得大于50CM海控点和测图点的基本精度指标见下表限差项目H1H2HC测角中误差(”)±5±10±10相对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m±0.2±0.5-测距相对中误差1/500001/250001/25000交会点最大互差/m1:1万比例尺测图--1小于1:1万比例尺测图--2布设附合导线时,其形状应尽量直伸,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3等级符合导线闭合导线导线全长km边数导线全长km边数H1307--H220201010HC10101010注:结点与高级点、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符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2、水深测量中,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比例尺>1:5000≤1:5000、≥1:10万小于1:10万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5MM1.0MM实地100米3、深度测量一般使用回声测深仪,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的规定测深范围Z极限误差0
等角和等距格网,每幅图不少于五个检查点;双曲线格网,每幅图不应少于八个检查点检查点要均匀分布5、测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原则和标准图幅5.1水深测量的基本测图比例尺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海底地貌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规定为:a)海港、锚地、狭窄航道及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海区,以1:2000~1:25000比例尺施测;b)开阔的海湾、地貌较复杂的沿岸及多岛屿地区,以1:25000比例尺施测;c)地貌较平坦的沿岸开阔海区,以1:50000比例尺施测;d)离岸200海里以内海域,以1:100000或1:250000比例尺施测;e)离岸200海里以外海域,一般以1:500000比例尺施测海岸地形测量的测图比例尺应与水深测图比例尺相同5.2测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大于1:5000比例尺测图采用1.5度带投影,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3度带投影,小于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6度带投影;小于(含)1:50000比例尺测图可采用墨卡托投影,并以测区的中央纬度作为基准纬线5.3测图分幅应以较少图幅覆盖整个测区为原则具体分幅时,尽量与海图出版图幅一致,并适当照顾海区的完整性6、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何水准测量、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等。
例题:1.测绘 1:2000 大比例尺海图时,最低平面控制基础为( A )A、国家四等点 B、海控一级点(H1) C、海控二级点(H2) D、测图点(HC )2.在水深测量中,1:2000 比例尺测图时要求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C )mmA、0.5 B、1.0 C、1.5 D、2.03.某浅海域欲使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根据经验估约其深度为 200m,则其极限误差应在( D )m 范围A、±0.5 B、±1.0 C、±2.0 D、±4.04.海洋控制点按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布测,采用 GPS 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时,闭合环外的独立边长,两时段观测结果互差应小于相应等级弦长的( B )倍A、2 B、 √2 C、2 √2 D、 2 / √2 5.对于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海图测图,测定定位系统的岸台、基准台和检查的天线杆位置,应该按( )定位精度测定。
A、国家四等点 B、海控一级点(H1) C、海控二级点(H2) D、测图点(HC )解析:本题答案 B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6.2.1.5 规定)对于小于 1:10000比例尺测图,按海控二级点测定6. 水深测量中,大于1:5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 B )mm A 1.0 B 1.5 C 2.0 D 0.5 7. 水深测量中,小于1:100000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实地( B )m A 50 B 100 C 150 D 200 8.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时,测深范围Z为(50,100],其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为(D ) A ±0.3 B ±0.4 C ±0.5 D ±1.0 9. 大于(含)1:10000比例尺测图采用( B )度带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A 1.5 B 3 C 6 D 以测区中央维度 10. 海洋控制测量中,海控二级点相对于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C ) A ±0.2 B ±0.4 C ±0.5 D ±1.0 11.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长总长不得超过( C )公里 A 10 B 20 C 30 D 50 12.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数不得超过( C )条 A 5 B 6 C 7 D 8 13. 用闭合导线方法测量二级海控点时,闭合导线全长不超过( B )公里 A 5 B 10 C 15 D 20 14. 当必须利用坐标反算边长方位角作为扩展海控点基础时,边长不应小于( C ),且将起算点降一级使用。
A 1km B 2km C 3km D 5km 15. 利用( D )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高程测量 16. 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方法主要采用( ABC )方法 A GPS测量 B 导线测量 C 三角测量 D 交会法 17. 测图点可采用(ABCD )方法测定 A GPS快速测量 B 导线 C 支导线 D 交会法 18.下列( )不是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A、GPS 测量 B、导线测量 C、三角测量 D、交会法测定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5.1.2 规定)19海洋测量控制点分为海控点及测图点,其中一级海控点的测角中误差是( A )A﹑±5″ B﹑±10″ C﹑±15″ D﹑±20″20. 国际海道测量局关于海道测量中测深精度与水深之间的关系近似为( C )。
A 1:10 B 1:50 C 1:100 D 1:200 21.某沿海地区为综合开发附近一个大面积海岛(礁),在该海岛测区范围内共布设了 GPS 控制点30个,视测区地形情况进行 GPS 水准测量至少应联测( )个高等级已知高程控制点A、3 B、4 C、5 D、6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GB/T 17501-199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7.5.4.应视测区大小和高程起伏,一般应联测至少 4 个或不少于 1/5 GPS 点总数的高等级高程控制点22. 海控点和测图点的高程测量方法主要有( ABCD )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高程测量 三、海洋水位控制考点分析1、验潮站的设立1.1验潮站分为长期验潮站、短期验潮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