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青花瓷-工艺美术鉴赏课件.pptx
27页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元代青花瓷工艺美术鉴赏,美术学国画111班:胡佩旭,学号:1150501306,陶瓷工艺,一、陶瓷:总的趋势是较为衰落,1、制瓷技术的新发展: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红、蓝、卵白),2、造型:特点品种(玉壶春、匜、马上杯),3、装饰手法:画花成为主流,4、装饰花纹:松竹梅、莲瓣、云肩、八宝、云龙、花卉(多)、人物(少),二、琉璃:1、属于铅釉陶,2、产地:山西最著名,3、用途:用于宫殿和寺庙的建筑上,以及寺庙的各种器皿元代的工艺美术,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20来斤重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
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元青花人物题材极为罕见,这只大罐的青花图纹画功精湛,叙述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子被敌方所擒,其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于是一行下山的情景这只大罐的烧制工艺十分高超,堪称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级作品本罐是从荷兰的一个家族中征集到的,其祖上曾被派往清朝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佳士得曾于上世纪70年代为这个家族做过古董价值的评估,当时认为这只大罐价值2000美元近几年来,那户人家一直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2005年,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了这个家族,这才发现了这只大罐的价值此罐经过多个世纪的收藏后仍然完好无缺,在市场中实在珍罕无比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元青花之谜-蓝色纹饰,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
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元代的各类文献中,都将这种东来的穆斯林统称为“回回人”历史上伊斯兰国家的贸易能力都非常强,愿意跟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有这样的记载:“鞑人初始草昧,百工之事,无人而有后灭回回,始有物产,始有工匠,始有器械,盖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鞑人,是一种蔑称,就是元人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没有工艺,自从灭了“回回”以后,把工匠、器械都带回来,就慢慢发达了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元青花之谜-突然成熟,第二个谜就是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
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元青花之谜-题材众多,第三个谜是元青花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翎毛走兽、龙凤,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画人物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拿下江山之前,长时间驻扎于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的关注,人物纹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元青花之谜-造型硕大,第四个谜就是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摘自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青花,是用钴料在胎上画花,罩釉一次烧成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底素胎无釉内壁饰串枝花一周,6朵仰覆牡丹相间缀于曲折的枝茎上。
盘心绘鸳鸯戏莲主题纹饰青花鸳鸯莲花纹盘,青花凤穿花执壶,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腹径13cm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图案,并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所用青花料汁深入胎骨,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呈色纯正之作青花麟凤纹盘,青花麟凤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盘器身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口沿上饰一圈卷草纹,里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的缠枝牡丹6朵,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全器构图严谨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以白色为地,蓝色为花,用青花原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进行绘制另一种是青花为地,以湛蓝青翠的地色衬托出白色的花纹青花麟凤纹盘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表现出与白地蓝花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此类器之传世品极罕见,凤毛麟角,世之珍品盘内纹饰繁密,分别以祥瑞花纹、缠枝番莲、海水波浪和如意卷云等层层布满,共达六层之多妙的是白地青花和青花白地交替运用,并不觉其臃肿反觉其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流畅自然圆心饰以绽开的莲花,和围着圆心的八宝,都说明这种纹饰与佛教有关。
元青花瓷常绘以“珍宝”(八宝),如双角、银锭、火珠、珊瑚、火焰犀角、法螺、双钱、火轮等因无固定格式,也可重复出现,故又称杂宝青花花卉八宝纹盘(元),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瓶撇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通体釉里红纹饰:里口沿绘卷枝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颈、腹之间绘变形海水、卷枝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衬以山石、芭蕉、灵芝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上亦绘卷枝纹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品种,烧成难度大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之佳作高32.1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20.1厘米、底径12.2厘米釉里红,是釉下彩,先以铜红料在胎上绘出花纹,再挂透明釉,然后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故称为釉里红釉里红是元代的新创造此器红色较浅,说明配制釉料及掌握火候的技术尚不够成熟釉里红缠枝菊玉壶春瓶,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通体白地红花,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此碗纹饰活泼明快,红色较艳,无论造型或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釉里红高足杯,釉里红高足杯,高9.1cm,口径7.5cm,足径3.8cm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罐身肩部绘青花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僧帽壶,高19.7cm口径12.7cm足径9cm,元青白釉僧帽壶,多穆壶,清乾隆,“御制绿松石地粉彩花卉龙把多穆壶”,蓝釉描金匜,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口和外底无釉器内绘金彩宝相花,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该器仿青铜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卵白釉是元代新创的一种著名瓷种,因其釉呈失透状,釉色白中微微闪青,恰似鹅蛋色泽,固有“卵白釉”之称;又因其瓷质釉色均属上乘而被元代中央军事机构枢密院看中,定为宫廷用瓷,因此亦有“枢府釉”之称此器胎体厚重器内壁刻饰双龙间云纹碗心刻花朵及变形莲瓣是元代枢府器的典型。
枢府釉刻花云龙纹高足碗,高4.3厘米、口径13.3厘米、足径4.5厘米这件瓷盘是景德镇枢府窑产品,系元朝枢府院定制,盘底圈足内有釉下压印的枢府二字枢府窑的器型以盘、碗、洗为主,常见纹饰有缠枝花、双龙等,采用模压印花技法器物胎体较厚重,釉色发白而微带青色,故又称卵白釉枢府窑瓷盘,青釉铁花玉壶春瓶,元代器物1978年春 于库伦旗六家子出土此瓷器通高26.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7厘米玉壶春瓶,撇口,束颈,溜肩,圆垂腹,宽圈足微外撇,外壁绘花卉,器形庄重古朴谢谢欣赏,内容总结,元代青花瓷工艺美术鉴赏后灭回回,始有物产,始有工匠,始有器械,盖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鞑人,是一种蔑称,就是元人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没有工艺,自从灭了“回回”以后,把工匠、器械都带回来,就慢慢发达了碗墩式,口微外撇,圈足通体白地红花,内外口沿各绘回纹一周,碗内壁为缠枝菊纹,碗心双圈内饰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足外墙绘回纹一周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中空竹节式高足。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玉壶春瓶,撇口,束颈,溜肩,圆垂腹,宽圈足微外撇,外壁绘花卉,器形庄重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