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著名石窟.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88315438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33M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著名石窟• • ——6组                                                                                中国建筑中国建筑——石窟石窟 云岗石窟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敦煌石窟                                   大足石刻大足石刻 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开凿的 460年云冈石窟开始大 规模营造,524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 云岗石窟云岗石窟 •  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文成帝下诏,以北魏当时的佛教领袖“沙门统”昙曜为主管,开始在首都平城(今大同市)西的武周山上开凿洞窟,镌刻佛像根据昙曜的建议,当时共开凿了五个洞窟,雕刻出释迦像五尊,象征着北魏太祖、太宗、世祖、高宗和高祖等五位皇帝,体现了“皇帝即佛”的宗教主题。

      山西大同 云岗石窟云岗石窟 • 这五个石窟现在分别被命名为第16、17、18、19、20窟,也称“昙曜五窟”文成帝去世后,即位的献文帝和孝文帝于公元467--494年间继续在武周山麓凿洞塑像,形成了云岗石窟建造的第二个时期,也是最盛的时期这时期开凿的石窟共分五组,即现在的第7、8双窟,第9、10双窟,第1、2双窟、第5、6双窟和第11、12、13窟 云岗石窟云岗石窟 •“昙曜五窟”是云岗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它们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马蹄形或椭圆形,穹窿顶,前开拱门,门上方开明窗,高达15米以上,但形式却近似僧人修禅所居的草庐窟内主像形体高大,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两侧各有一佛侍立或倚座,合为“三世佛,”,但主从相差悬殊主像背后雕饰华丽的舟形背光直达窟顶中央,壁间遍刻千佛,有的还刻有贴壁雕的菩萨、罗汉等形象 云岗北魏坐佛云岗北魏坐佛• 云岗石窟的主佛像,高14米,为三世佛之一面部表情祥和,鼻梁高挺,但双目为后人所补,略显不协调•云岗菩萨头部云岗菩萨头部•富有人间的生活气息,形成了中国的人像雕刻脸形丰腴,为当时典型的中原人物形象也正是这种原因,才能博得广大信众的崇敬和喜爱。

      云岗石窟云岗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的高峰期是北魏孝文帝时石窟的主要结构多沿袭汉朝,佛像的衣着与表情也与初期较为不同例如:大多数佛及菩萨的服饰都近似于南朝士大夫的穿着,且脸形、五官也较为世俗化、汉人化 云冈石窟佛像•南朝士大夫 •总结:云冈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云冈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与敦煌敦煌莫高窟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麦积山石窟窟并称为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艺术宝库 代表代表了公元了公元5至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石窟艺术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的经典杰作 著名石窟著名石窟—— 龙龙门石窟门石窟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25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又名伊阙),开凿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公元494年), 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数代营造,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 •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

      它原为天然石灰岩洞,后被加工为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石窟正壁雕一佛二菩萨二石狮,南北两壁各凿三层像龛,雕有飞天、佛传故事和礼佛图等宾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是龙门石窟中继古阳洞后开凿的第二大窟,在北魏龙门石窟中最有代表性原计划修建三窟, 但耗时23年,动工802,366人次仅完成了宾阳中洞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 •唐朝初年的经济繁荣使得龙门零星持续百余年的开窟造像活动再次活跃起来开凿了宾阳北洞、敬善寺、万佛洞、极南洞和看经寺等唐代,佛教在中国达到了空前的普及,佛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佛教形象也因此被普遍地世俗化,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唐代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同时,构图上的创新,更加富于立体感的艺术手法都使唐代作品在写实风格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 •  龙门石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珍品尽管千余年来的风吹日晒和人为破坏,尤其是清末和民国年间中外强盗和奸商不断将佛像和浮雕凿下盗卖至国外或毁坏,使得石窟中伤痕累累,但它至今仍然以惊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 著名石窟著名石窟——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

      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后秦时期,佛教在关中得到大力传播,麦积山石窟即是此时开凿的按照时间,石窟的营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第一阶段,也是石窟开凿的高潮期;隋代、唐代为第二阶段,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作品已不多;宋代是第三阶段,是麦积山石窟兴建的又一个高峰,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一定的地方色彩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佛像多为方面大耳,头梳高肉髻,额广平正,眉高目长,硕口微闭,身披偏袒右肩袈裟;菩萨像多为长方面孔,鼻直口方,面含笑容,上身袒露,薄衣贴体窟龛主要为方形,平顶,低坛基,左右各开一龛,并有藻井等装饰部分窟龛内出现十大弟子形象,并绘有佛教壁画佛像的面相普遍变长,五官缩小,眉如新月,双目半睁,唇薄且翘,略带微笑,身披通肩袈裟,垂于座前;菩萨面相清秀,满含笑容,身调细长,装束繁褥,衣带飘舞,风姿潇洒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隋唐时期,麦积山的开窟造像活动依旧兴盛,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现存的作品已不多了,仅有少量的壁画和雕塑雕塑形象较为拘泥呆板。

      其代表为第13、14窟等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至宋代,麦积山石窟的营建又迎来了一个高峰宋代佛像面相略长而丰润,身姿挺拔有力,眉眼多上撩,别具神彩宋代窟龛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罗汉、力士像,虽深沉、激奋,极尽夸张之能事,却使人感觉自然合理,不失真实各组塑像中,尽管个体的身份、体量等都不尽相同,但却通过手势、动作和神态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南宋以后,开窟造像的活动逐渐转入相对平静的四川地区麦积山石窟虽仍有零星兴建,但在艺术上已无新鲜之处了•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由于保存得相对完整,所以比较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佛教雕像、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胁侍菩萨胁侍菩萨•在艺术处理上,雕像较其他石窟的宗教作品更富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把神圣与世俗很好地结合起来薄而下垂的眼睑,细长上扬的双眼,表现出了菩萨的深沉明睿,端庄慈祥;鼻翼两侧若隐若现的阴线和嘴角旁的一对酒窝,又使其看上去带有少女的聪慧狡黠,活泼美丽•                                           麦积山石雕造碑麦积山石雕造碑•这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在石碑上开龛造像,呈浮雕效果。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在北魏与宋代之间,主要以南北朝作品为主,其造像风格以“秀骨清像”为典型代表 著名石窟著名石窟—— 敦敦煌石窟煌石窟 敦煌石窟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地区,是这一带几座石窟的总称,计有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其中,又以莫高窟建成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其余则为莫高窟的分支•  莫高窟在今甘肃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断崖上,所占崖面全长1618米,绝大部分洞窟分布在南段长约1000米的地段内,仅有少量在崖壁的北端 唐代泥塑菩萨像唐代泥塑菩萨像• 身材丰满,体态变化一波三折,重心落于一脚,庄重而有几分俏丽,是一件雕塑珍品唐代莫高窟的雕塑都比较大,此雕塑高185厘米• 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的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莫高窟的营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仅至武周圣历元年 (公元698年),即已有“窟室一千余” 敦煌石窟敦煌石窟•五代时期及宋代,河西地区相对稳定,当地统治者及僧、民又开凿了许多洞窟,并对前代洞窟进行了全面维修。

      西夏统治期间,几乎没有开凿洞窟,仅是对以前的石窟加以改建或修补元代,密宗佛教盛行,所以期间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彩 著名石窟著名石窟—— 炳炳灵寺石窟灵寺石窟 隋隋·泥塑菩萨泥塑菩萨• 莫高窟中隋代造像依然有北周时期的遗风,结构上变化不大,身材僵直,整体比例头部略大这一时期的泥塑彩绘比较柔和,色调统一,矿物质颜料虽经历千百年,依然鲜艳如新 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之西偏北约35公里的小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处在“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炳灵”是“十万佛”的意思,所以,炳灵寺(唐代名灵岩寺),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了•   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 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即炳灵寺石窟开凿的第二个主要时期唐代窟龛中的造像组合,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也有的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和二天王•  此后,在元、明两代,炳灵寺石窟也还有修妆,但石窟开凿已趋于没落了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石窟开凿史上比较早期的作品,尽管历经千年,至今仍富有艺术生命力,是我国艺术史上的 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十六国的西秦时期,此时期造像雕凿的是作为“胡神”的佛和菩萨,但除去姿态、手印、衣着等固有式样外,大多摒弃了作为艺术原形的犍陀罗佛像的特征,融入了工匠自己本土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注入了自身和中国信众的情感和理想内容。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大足县,主要包括北山佛湾和宝顶山大佛湾两部分,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精品  •    大足石刻•大足县境内的 大小佛教石窟造像很多,仅宋代造像的数量就超过了其他省份宋代石窟造像的总和,最重要的有北山佛湾、宝顶山大佛湾、妙高山、石篆山、佛安桥、七拱桥、玉滩和石门山等八处其中最重要的是 北山佛湾和宝顶山大佛湾两处  《《养鸡女养鸡女》》 《《养鸡女养鸡女》》• 这组著名的雕像在中国雕塑史中被名为《养鸡女》,其实是佛经故事《地狱变》的一部分,原意是说养鸡的人要入地狱在雕塑家的手下,一个农村少妇,正面带微笑地收拾鸡笼,两只鸡在一旁争食,完全是一幅平凡劳动生活的真实画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