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与朱元思书》精品导学案(含答案).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73024197
  • 上传时间:2024-08-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34.2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姓名: (第一课时) 一:回顾所学诗文,写出一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给加点字注音 缥.( ) 碧 急湍.( ) 轩.( ) 邈.( ) 泠泠..( ) 经纶.( ) 嘤嘤.( ) 鸢.( ) 飞戾.( ) 天 窥.( ) 谷 横柯.( ) 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注意重读音(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应落在“ 箭” “奔” 二字上 不好断句的是: 三、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 为 全 文 的 纲 领 。

      _____ 段 是 第 二 层 , 为 分 写 先 写 “ 异 水 ” , 以 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第二课时) 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字词解释: (1)风烟俱.净.( ) (2)从.流飘荡( ) (3)任意东西..( ) (4)自.富阳( ) (5)一百许.里( ) 2、语段翻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①写景: ②叙事: ③抒情: 5、本段中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 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字词解释: (1) 水皆缥碧..( ) (2) 猛浪若奔.( ) (3)急湍甚..箭( ) ( ) 2、语段翻译: 3、这部分从 态和 态写出了水的 、 的特点。

      4、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2 5、写异水这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 《三峡》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字词解释 (1)负.势竞上( ) (2)互相轩邈..( ) (3) 争高直指.( ) (4) 泉水激.石 ( ) (5) 泠泠..作响 ( ) (6)好鸟..相鸣( ) (7)千转.不穷( ) (8)百叫无绝.( ) (9) 鸢.飞戾.天 ( ) (10) 望峰息心.( ) (11) 经纶..事务 ( ) (12) 窥谷忘反.( ) (13) 横柯.上蔽.( ) (14) 疏条交映.( ) 2、语段翻译: 3、 描绘奇山时, 作者从 觉和 觉两个角度紧扣 、 、 的特征。

      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巩固训练 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指示 ) 2、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 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和“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 之美。

      4、阅读理解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写山奇,分别从____ 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 3 ) 作 者 在 欣 赏 了 奇 山 秀 水 后 发 出 了 怎 样 的 感慨? (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3 (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 与朱元思书 先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正面描写 异 水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清澈 (夸张)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湍急( 对偶比喻) (清、急)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 (视觉) (拟人) 后分 奇 山 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对偶) (高、寒) 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视觉) (对偶)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 (感觉) (比喻、对偶) 第一课时 理解课文 一、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山水小品是指文章内容,而骈体文是指语言特点 二、一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第二、 三段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 竞 轩邈 争 直 泉声 鸟声 蝉声 猿声 第二课时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4、 :①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的情形 ) ③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 “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 4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二)3、 、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4、 、 ①静态: A, 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 ; B, 水清——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 ②动态: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没有, “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以深度写水清为间接描写 6、请大家浏览全文,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并简单分析作用 明确: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与“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与“猿则百叫无绝”等是对偶; “急湍甚箭” “鸢飞戾天者”等是比喻; “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等是拟人;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是夸张 7、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本文直接描写,而《三峡》是对比衬托 (三)3、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四种 4、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 “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5、衬托,如以动衬静(见第 3 题分析) ;以观者感受衬山势之奇,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6、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 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7、小结主题 作者在这封信中生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板书:厌弃世俗 向往自然 第三课时 1、C 2、D 3、D 4、 (3)富春江山水 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5、 (2)视 听 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4)从“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 对世俗官场和功名利禄的鄙视, 含蓄地流露出热爱大自然, 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相呼应 6、课外美文欣赏 5 翻译:现在接近十二月末,景色、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我知道你正在 温习经书( 准备应试) , 不敢轻易打扰你, 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等到渡过灞( bà) 水,( 这时) 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在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wǎng)川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微波荡漾冬天远处的山火在树林间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晚上村中用杵臼(chǔ jiù)捣谷(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的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 我们) 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等到来年春季,草树蔓延生长,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白条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早晨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性情高远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闲事相邀呢?然而,这里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 不要忽略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山中人王维说 6(1) 月光、灯火、犬声、舂声 (2)怀念友人之情 ( 3)“当待春中……麦陇朝雊” 对比阅读拓展 1、先写山: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这是写山连绵不断。

      “重峦叠嶂,隐天蔽日” ,这是写山的险峻、高大 再写水:着重写夏水的湍急: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水的清澈,秀丽秋水的凄凉 2、相同点:①两篇散文都是从视觉、听觉、感觉等角度来写景②两处的水都清澈、湍急 不同点:①本文体裁除了是写景散文还是骈文和书信②结构上《三峡》先写山后写水,而本文是总分结构③富春江的山是“高、寒” ;而三峡的山是“连绵、险峻” 教师小结:是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景,不同的景给人不同的感受,有时,就是同一地方、同一景色,也会因心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富春江的山水让作者产生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而三峡的春冬是“良多趣味” ,秋季则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 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 表现不同地区的优美风光 以后我们写游记类的散文, 要学会抓住地区景物特点来写景抒情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当地的风光特点,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写景散文,写到课外练笔本上 ①腊月下:当腊月(农历十二月)之末景气:景物气候故山:旧居之山;旧游之山作者在终南山陲置有辋(w ǎng) 川别墅(故址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以前作者曾和裴迪一起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过:拜访猥:鄙贱之意③辄便:就憩(qì):休息感配寺:寺名,故址在今陕西蓝田县④玄:幽深灞:灞(bà)河⑤辋水:即辋川,沦涟:波纹⑥村墟:村落舂:捣米疏钟:稀疏的钟声⑦仄迳:狭窄的小路⑧蔓发:滋发可望:可以观赏鲦(tiáo):白鲦鱼⑨皋:泽边地朝:早晨雊 gòu:雉鸣⑩斯:这倘:或许 6 (11)天机:天性清妙:清远妙悟12)是中:这中间13)“因驮”句:趁药农驮黄蘖(bò) 进城的方便捎信前往黄蘖(bò):通作“黄檗”“黄柏”一种芸香料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不一: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不一一细说山中人:王维晚年信佛,过着半隐的生活,故自称 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 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 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过,过访、游览 方温经: 正在温习经书 烦:打扰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 饭讫(qì):吃完饭 北涉玄灞:往北走渡过灞水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鲦(tiáo):即白,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 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 斯之不远: 这不太远了傥:同“倘”,假使,如果 天机清妙:性情高远清妙,指超尘拔俗,与众不同 不急之务:闲事,这里指游山玩水无忽:不可疏忽错过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