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后记.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1980157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4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后记                    王同策《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得能付梓问世,一宗陈年老账终于了结,内心深处确有如释重负之感1983年,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立,所属历史文献研究室即以此书为室内集体整理研究项目,室主任罗继祖先生总其事,予亦佐助先生奔走其间与此役者,除本室成员陈君维礼、管君成学、张君中澍、丛君文俊外,并邀请古文字研究室何君琳仪及历史系黄君中业参与其事虽然因为其时人手不足,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困难不少,但就整体而言,整理工作,进行还较顺利;而出版问题,却迭经坎坷,几度中辍,其间曲折过程,难于尽述二十多年转瞬逝去,继祖先生及陈、何二君先后辞世,其余诸同仁亦均星流云散,或退处林野,或老病索居,岁月催人,晨露夕照!此次沪渎锓枣,与雠校之任者,仅二三人而已其中张君中澍出力最多因主编罗继祖先生已于2002年仙逝,故此《后记》之写作只好由予承担兹就有关问题,分述如后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为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在我国近现代学术史上贡献巨大罗氏于殷墟甲骨文字之整理研究,有箪路蓝缕之功。

      于金石刻辞,刻意搜求、广为传布,视之为雕版以前之古书,通过整理研究,用为考史之重要史料来源于熹平石经之整理,为考订甲部提供重要资料于汉晋木简之整理,将流落外域之资料尽力留取复印件,于敦煌石室佚书及西陲石刻、各地碑志之搜集整理,均为考史增添甚多极为珍贵之资料对内阁大库档案之保存整理,编订刊印多种丛书,保存众多重要历史文献,对我国古代文献之流布与研究均功不可没因此,郭沫若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自序中说:“罗振玉的功劳即在为我们提供出了无数的真实的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搜集、保藏、流传、考释,实是中国近三十年来文化史上所应该大书特书的一项事件在盛赞罗氏在金石器物、古籍佚书搜集整理“内容之丰富、甄别之谨严、功绩之浩瀚、方法之崭新”之后,其结论谓:“大抵在目前欲论中国的古学,欲清算中国的古代社会,我们是不能不以罗、王(国维)二家之业绩为其出发点了由此可见罗氏于学术史上所居地位之重要其它方面,如注重农务、兴办教育等,对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亦均具积极推动作用关于罗氏学术成就及其有裨文苑、津逮后学之重大影响作用,书前张舜徽先生之序言已有详尽准确之阐释,于治罗氏之学者,实可导夫先路,昭示从入之途读者通过阅读、研究实践,定能有更加深刻之体会、丰富之收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左倾思潮肆虐,于学术界之主要表现,即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科学态度对待各类之人和事因人废言,以偏概全对学术界,尤其是社科界造成极大损害知识分子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特别如罗氏情况较为复杂之历史人物,其舆论评价可以想见作为历史人物,罗振玉于学术领域贡献巨大;但政治立场上,毕生效忠皇室,追随末帝观念顽固,思想守旧兼以丧失民族气节,屈事东倭,伪满甫立,出任监察院长,为世所嗤因受政治身份牵连影响,于政治上对其否定同时,连同其学术成就,也一并被彻底否定有一小事,曾留下深刻印象1954年9月,时上海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因系采用罗氏1916年于日本影印之宋椠本(此版本究竟属宋属元,鲁迅先生曾与收藏此书之日人德富苏峰有论争),故书后附录王国维和罗氏之跋语三篇,并于书前《出版者说明》中作了简要交待但为时不久,一中央权威刊物于当年最末一期,即以《出版者说明什么?》为题,痛加批判此后二十余年,罗氏姓名于出版物中即寥若晨星,乃至销声匿迹,因实际上已视为禁区在这本书出版之际,我们不能不郑重提及已故张舜徽先生1980年,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于会长张舜徽先生工作所在地武汉召开,继祖先生与予应邀与会,此罗继祖先生与予初识舜徽先生。

      张、罗之结识,意义不凡除了两人治学道路酷似——均为未上过任何学校之自学,学术理念相同——均服膺通博之外复为张先生多年来对罗先生祖父罗振玉之学术成就,不避极左政治环境可能带给自己之不利影响,始终秉承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数数著书为文,奔走呼号,冒险犯难,宣扬不遗余力大力肯定罗氏学术领域多方面之贡献与成就认为政治问题,不宜将其学术成就亦一笔抹杀舜徽先生专著《中国文献学》共十二编,第十编《近代学者整理文献最有贡献的人》中,仅立两章,一为菊生张元济先生,另一即为雪堂罗振玉先生在其《文献学论著辑要》中,收录罗氏序跋7篇,于书末《作者小传》中说:“论者或以其晚年依附伪满洲国而讥斥之,遣没其传古、印书之功,非也诚如他为本书所写序言中所说:“士有百行,足以功过相除,附和帝制之愆,固不能掩其效力学术之功先生之科学态度、务实精神与直率性格、豪爽气魄,令人钦敬故张、罗二老之武汉会见,确为一见如故其后鱼雁往返,交流探讨学术之外,编纂出版罗振玉文集一事,当为其中重要内容原拟议本书之整理,由罗继祖先生领导之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文献研究室成员与张舜徽先生领导之华中师范大学之文献所合作进行,后因故未果而一经主编继祖先生提出,张舜老即慨然允诺写作本书序言。

      其后多年,与予之多次通信中,一直热切关注此书之出版进程,乃至辞世前不久,于致予信函中,犹殷殷寄语,关心此书出版情况今此书出版行世之日,张老对此书多方支持、始终关怀之情景,犹历历在目今书名题笺即由先生《序言》手迹集字组成,以为纪念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古藉研究所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