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经济学 高教版 武汉大学郭熙保 ch13-16综述.ppt
168页第五篇 外贸与外资 第十三章 国际贸易 第十四章 外资利用 13 14 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第十三章 国际贸易 n国际贸易常被看作是经济增长发动机, n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实现工业化,新兴国家也是通过贸易实现工业化的 n没有一个国家在闭关自守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 2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第一节 贸易理论 n贸易理论追溯 n各国存在技术差别,以及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 差别,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18世纪斯密提 出绝对优势理 论n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 n每个国家在某些产品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 较高,而相对生产成本较低 19世纪初李嘉 图提出比较优 势理论 n如果生产和出口相对成本较低商品,同时进口相对成本较高商品 ,贸易双方的国民产品和福利都会增加 n即使一国所有产品的劳动成本比另一国高,只要这些产品的劳动 成本的比例,相对于其贸易伙伴而言,不完全相同,那么该国就 能通过专业化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而从贸易中获益 n主张任何国家,不管是先进国家还是后进国家,都应该实行自由 贸易政策。
这一理论一直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3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一)要素禀赋理论 n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把李嘉图的一要素(劳动)的解释 扩展到多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解释 1920、30年代 ,赫克歇尔- 俄林贸易理论 ,也称要素禀 赋理论 n只要国家之间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价格)不相等,贸易对各国 都是有利的 n相对成本(价格)差异,李嘉图认为是由技术差异导致的劳动成 本差异引起,但俄林认为是由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引起 n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差异引起,由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生产要素相对 成本(价格) 的差异又由什 么原因引起的 呢? n假设有两个国家(N为发达国家,S为发展中国家),S国劳动 力丰富,资本稀缺,劳动力价格低而资本价格高 nS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N国资源禀赋状况刚好相反,生产资 本密集型产品 n如果两国进行贸易,汇率一旦被确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就可以 直接进行比较结果,两国都充分地、有效地利用了本国的资源 优势,通过贸易使国民产品和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4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国际贸易发生的最终原因是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n若没有差异,要素相对价格都一样,则商品的相对(成本)价格 也一样,结果贸易不会发生。
要素禀赋 n贸易表面上是商品交换,但实际上“暗含着丰裕的生产要素同稀 缺的生产要素相交换” n第一,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比较优势存在,因此贸 易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结论 n第二,发展中国家应该从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比如 农产品和原料)的生产和出口;而发达国家应该从事资本密集型 产品(如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 n第三,国际贸易促进贸易国资源优化配置(静态收益),而且能 刺激经济增长(动态收益),因为贸易可实现专业化和扩大市场 规模,以较低廉价格获得本国所需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以及知识 、思想和新技术等 n国家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并不能均等分配到各国的每个人 n发展中国家廉劳动工资上升,发达国家资本利润上升;贸易可以使各国生产要素 收入趋于均等化,工资和利润趋于均等化 5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二)剩余出路理论 n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未被利用的资源:闲置土地和劳动力主要理由 n1950年代,缅甸 明特(Myint,H.)提出剩余出路(vent for surplus)理论, 把它用作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n横轴轴表示初级产级产 品 轴线 n纵轴纵轴 表示工业业品 n假定一个封闭闭国家因市场场需求有 限而存在着严严重资资源利用不足, 生产处产处 在生产产可能性边边界PP之 内 n如A点所示,产产品组组合是OM1工 业业品和OX1农产农产 品。
n假定国际际市场场的贸贸易条件即农农 产产品对对工业业制成品的相对对价格 为为Px/Pm,即生产产可能性边边界切 线线CB的斜率(B为为切点) 6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n于是,该该国就可以把农业农业 生产产从OX1增加到OX2, n增加的X1X2用于出口,换换回M1M2的制成品 n结结果,通过贸过贸 易,该该国未被利 用的土地和劳动劳动 力找到出路,生 产产增加AB农产农产 品,消费费增加AC 数工业业品,该该国的总总福利增加 n明特的剩余出路理论是要素禀赋 理论的一种极端情况 n考虑发展中国家大量劳动力闲置 ,劳动的机会成本为零, n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具 比较优势 7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n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存在着规模巨大的 剩余劳动力 从两 种不 同的 思路 来解 释国 际贸 易 n通过生产出口产品(农产品和初级制成品)把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充分利 用起来,不失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n明特认为,“与传统理论(即要素禀赋理论)相比,剩余出路理论更有 说服力地阐述不发达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国际贸易形式” n剩余出路理论所说的剩余是指未被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就业不足的劳动力。
n剩余出路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发生原因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论解 释了一个国家为什么出口这种产品而不出口那种产品的问题,而剩余出 路论则解释了具有剩余资源的国家为什么进行国际贸易的问题 8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二、贸易条件恶化论 n1950年由阿根廷劳尔·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和 德国籍汉斯·辛格(Hans Singer)同时提出,称普雷 维什-辛格假说(Prebisch-Singer thesis) n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加以论证的 概况 n论证的不是贸易是否产生好处, n而是贸易产生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是不 公平的 n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主要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或净易 货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是指出口商品的平 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间的比率 (一)贸易条 件概念 9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n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 : nPx表示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xi表示基期商品i占出口总值的比重,Pi表示 商品i现期对基期价格的比率 n口商口的平均价格指数Px,等于n种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按照它们各自在出口 总值中的比重加权而获得的。
n相应地,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计 算公式 n贸易条件等于这两个平均价格指数之 比乘以100 n如果T大于100并是上升的,表明贸易条件改善了;相反,如果T小于100且趋 于下降,则表明贸易条件恶化了 10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二)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基本观点 n发达国家作为“中心”主要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作为“外围”主 要出口初级产品 普雷维什和辛 格把世界划分 为“中心”和“ 外围” n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的价格长期具有下降趋势 n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损,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n工业国作为初级产品消费者和工业品生产者而拥有两个世界最好的东西, n欠发达国家作为工业品消费者和原料生产者拥有两个世界最坏的东西 1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长期下降的原因 n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工业品低随着收入提高,消费者对初级产 品相对需求越来越少,对制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大 首先 其次 n技术进步,替代初级产品作为原料的合成品、替代品大量涌现降低了 对非食品类初级产品的世界性需求 n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大多是西方国家殖民地,被作为原料供应地 n政治独立后仍然保留着原料出口格局,甚至主要依靠一、两种农产品出 口换汇。
在国际贸易中缺乏供给弹性即使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也 不能调整出口结构,甚至为了使出口收入不减少,它们还将出口更多 再次 最后 n发达国家的要素收入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 n工业化国家由于工会和垄断势力的存在,工资和利润不断上涨;发展中 国家劳动力丰富,工资被压到很低水平; n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是竞争性市场,农业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生产率的 提高只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下跌 n技术进步还降低工业原料的消耗系数,对初级产品原料进口需求并不随 规模扩大而同比例增加 12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的后果 n把一部分财富和收入从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无偿转到处于中心的发达 国家,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和财富,使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外贸 来促进发展 首先 其次 n使得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恶化,赤字不断增加 n这就不得不减少国内工业发展所需进口设备和材料,阻碍工业发展 n为了维持一定的进口水平,不得不向国外借款,使得外债负担加重, n一旦外债负担过重,造成债务危机,对经济增长极为不利 再次 13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三)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意义 n否定传统贸易理论的静态性质。
在传统贸易理论中,贸易条件是既定的 ,不变的,不存在长期恶化和改善问题但实际上,贸易条件在长期是 变化的,而且是下降的 首先 其次 n否定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的结论认为在现有的贸易格局下, 贸易只对出口制成品的中心国家有利,对出口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是不 利的 n普雷维什-辛格假说是对正统的贸易学说的彻底否定不仅否定了比较 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说,而且也否定了剩余出路理论 n政策意义很清楚,即反对自由贸易,主张贸易保护 n为发展中国家走进口替代的工业化道路,为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一个有 力的理论根据战后50至60年代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国家普遍 采行内向型发展战略,在理论上受普雷维什等人的观点的影响是很大的 评述 14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四)实证研究 n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发展中国家的 贸易条件在长期呈下降趋势 n从1900年到1991年,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虽然短期有波动,但长期是下降的 ,尤其是1970年以后下降得更为猛烈这意味着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得到了验 证 15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n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开始呈上升趋势,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 口的制成品综合价格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但没有前者上升幅度大。
进入 2000 年以来 n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相对于制成品价格指数是上升的,这意味着近10年 来,贸易条件恶化已不存在 n矿产品价格指数和粮食价格指数都大幅度上升了,但前者比后者上升得 更快这种情况意味着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条件 在本世纪初已经改善了 n MUV5是指5国集团 (法国、德国、日本 、英国和美国)向发 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 的价格综合指数 16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n贸易条件改善主要得益于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对金属品、矿产品和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致使初级 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趋势 n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各国对资源保护增强,这种上涨趋势有可能会 持续很长时间 n依靠能源出口的国家将会从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依靠非能源初级 产品出口的国家也会从贸易中获得好处 例如 n中国那些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都是比较贫困的, 但现在资源价格如煤炭价格、石油价格、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价格 都大幅度飙升,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如内蒙古鄂 尔多斯地区就是依靠“羊煤土气”而迅速崛起的 贸易条件 恶化已成 为历史 n关于贸易条件恶化的一些理论可能已不再适用了。
17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三、动态比较优势论 n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假定资源禀赋是大自然赐予的,是固定不变的,这种静态 的观点也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