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42961964
  • 上传时间:2024-0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0.54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逻辑判断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逻辑方正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 都是   p      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 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 都不是 p      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 判断:特称肯定,有些 s 是     p      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 s 不是   p      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3.A命题(所有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逻辑上叫做“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二者也是这种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4.A命题(所有S是P)与I命题(有的S是P),正命题(所有S不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二者的关系是:全称命题真,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特称命题假,全称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全称命题真假不定(即可真可假)这种真假关系,逻辑上称之为“差等关系”.又如: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二者也是“差等关系”.上述这四种关系,在逻辑史上有人曾用一个正方图形来表示.这也就是传统逻辑中所谓的“逻辑方阵”见下图: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差等关系:上真下真,下假上假,其余不定矛盾关系:一真一假例1某律师事务所有12名工作人员,关于这个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有以下三个判断:(1) 有人会使用计算机.(2) 所有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3) 所长会使用计算机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A 12人都会使用B 12人都不会使用C 仅有一人不会使用D 仅有一人会使用E 不能确切的判定该所究竟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解释: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是I判断,(2)是E判断,因此它们是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上述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可推出(3)是真的,所以(1)也是真的,所以(2)是假的,根据逻辑方阵图,可知道正确的应该是有的人会使用计算机,或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根据E与A、I之间的对等关系)所以答案是E.例2 *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1)有人是广东人2)有人不是广东人3)主任不是广东人.以下哪项为真?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C.只有一个不是广东人D.只有一个是广东人E.无法确定该部广东人的人数解释:(1)是I 判断,(2)是O判断,根据逻辑方阵图,  I 与 O 可同真不可同假,又由题干“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因此,(1)与(2)不可同真,只能一真一假,由此可推出(3)是假的.由逻辑方阵图,(3)(O判断)对应的是A判断,即所有人都是广东人答案为A上面两题可能容易混淆,假如想通过背答案来考试的同学必须注意区别,理解记住逻辑方阵图可能有点难度,但记住了考试时先把图画出,就能很快速正确的解出类似题目逻辑基本规律一、同一律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更具体的说,(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例题省略二、矛盾律内容是: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其逻辑要求是:在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第十一节演绎推理精要㈠、矛盾关系的推理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例题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金盒子.银盒子。

      铅盒子.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不能确定.【例题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㈡、三段论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例如: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例如,英雄难过美人关,我难过美人关,所以,我是英雄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例题1】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

      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Ⅰ 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Ⅱ 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Ⅲ 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A.Ⅰ、Ⅱ和ⅢB.仅Ⅰ和Ⅱ.C.仅Ⅱ和ⅢD.仅Ⅰ和ⅢE.仅Ⅱ㈢、条件关系推理条件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充要条件关系.三种条件关系可以分别表达为: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与上述条件关系相对应,就有相应的条件关系命题,即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命题.例如:(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2)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在条件命题中,表示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部分称为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部分称为后件充分条件命题只要在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若…则…”、“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只有在前件为假并且后件为真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那么不…”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必要条件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 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必要条件;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1)肯定前件式:如果p,那么q p—-——— q(2)否定后件式:如果p,那么q 非q-———— 非p必要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1)否定前件式:只有p,才q 非p———-— 非q(2)肯定后件式:只有p,才q q-——-— p【例题1】“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如果改正错误,说明已经认识了错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例题2】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6小时.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小时,因此他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某人早晨跑步,那么他是跳远运动员.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的第5个小时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作游戏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那么晚上也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起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起动油漆三小时内都不会干.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