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村落共同体、基层市场共同体与基层生产共同体.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3513769
  • 上传时间:2021-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村落共同体、基层市场共同体与基层生产共同体——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刘玉照内容提耍:关丁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曰本学者提出了村落共同体假设,美国学 者施坚雅提出了基层市场共同体假设,后来,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引发了大量的 争论和研究本文将在总结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 变迁;并对乡村T业化导致的新的乡村社会结构单元——基层生产共同体进行比较 详细的考察,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对基层生产共同体的形成、特征以及对中国乡村 社会基本结构的影响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关 键 词:村落共同体/基层市场共同体/基层生产共同体一、引言关丁•中国乡村社会基本结构的研究,最经典的范式是日本学者提出的村落 共同体假设与美国学者施坚雅提出的基层山场共同体假设前者认为中国乡村社会 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具有封闭、内聚特征的村落,(平野义太郎,1944)后者认为单 纯的村落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不完全的,构成乡村社会基本结构单元 的应该是以基层集镇为中心,包括大约18个村庄在内的,具有正六边形结构的基层 市场共同体施坚雅,1964)后来的学者针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大量的争论,并 从不同的幷度对影响中国乡村基本结构的因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具中,黄宗智把 这二者的对立总结为西方形式主义与日本实体主义的取向Z争,并把这个争论的原 因归结为中国南北方经济商品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宗族势力强弱的差异、以及南北 方村落居住型式的差别,并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关系分析,从商品化发展的 角度探讨了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问题黄宗智,1985)杜赞奇则从国家政权 建设的角度,探讨了随着国家政权力量的渗入,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并提出 了一个更具有综合性的分析模式——文化网络杜赞奇,1988)本文将在总结上 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及其变迁;并对乡村工业化导致的新的 乡村社会结构单元——基层生产共同体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 对基层生产共同体的形成、特征以及对中国乡村社会基本结构的影响进行比较深入 的分析二、村落共同体、基层市场共同体与基层生产共同体按照杜赞奇引用旗01巍的观点,“共同体” 一词源于卡尔•魏特夫(Karl Wittfogel), Fl本学者平野义太郎等人把这个概念用于研究,意在寻求“所谓 农民中未被四方资本主义思想腐蚀的原始的亚细亚式的’合作共荣’价值”, 以支持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设想杜赞奇强调村落共同体的内聚性本质, 这种内聚性包括以下儿点:(1)具有明确而稳定的边界,(2)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存 在明显的“排外”现象,本村人与外村人具有明显的身份差别,获得村民身份具有 比较严格的条件,(3)具有高度的集体认同感和高于个人层次的集体生存利益,(4) 内部具有比较密切的互动关系,(5)是下层合作的中心,存在集体的行动和仪式,⑹ 道义的权威中心。

      总Z,中国传统社会的村落是一个封闭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 基本社会单元杜赞奇,1988)按照施坚雅的基层市场共同体理论,中国乡村社会的村落则并非如此,这 一方面在于村落的开放特征上,另一个方面在于村落无论从对外还是对内的角度來 看,都不构成中国乡村村民生活的结构完整和功能完备的单元,构成中国传统乡村 社会基本结构单元的应该是基层市场共同体基层市场”是指这样i种农村市场, 它“满足了农民家庭所有的正常贸易需求:家庭自产不自用的物品通常在那里出售, 家庭需用不自产的物品通常在那里购买基层市场为这个下加区域内生产的商品提 供了交易场所,但是更重耍的是,它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向上流动进入市场体系中 较高范用的起点,也是供农民消费的输入品向下流动的终点而村庄和在一般村 庄层次上的存在的“小市”“作为地方产品进入较大市场体系的起点,它所起的作 用微不足道施坚雅,1964, P6)按照施坚雅的观点,“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不是由他所住村庄的狭窄的范 閘确定,而是由他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确定施坚雅,1964,P40)这个边界 除了上面市场交易方面的意义Z外,还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载体的含义,这 个方面的含义包括以下儿个方面:(1)农民对他的基层市场区域的社会状况有充分的 了解,而对基层市场区域Z外的社会区域却全无了解;(2)农民常常是在市场区域内 娶儿媳;(3)同一个市场体系内的宗族间的联系可能会永久存在,而在不同的基层市 场区域中的地方化的宗族Z间的联合常常受到时间的侵蚀;(4)各种各样的自发组成 的团体和具它正式的组织——复合宗族、秘密会社分会、庙会的董事会、宗教祈祷 会社——都把基层市场社区作为组织单位。

      尤具是与农业有关的组织(例如看青会 或者管水会),尽管与山场社区的界限不同,却往往整个位丁市场社区内;⑸基层 市场社区与农民的娱乐活动息息相关;(6)与市场交易直接相关的度量衡,在任何一 个基层市场内是标准化的,并且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基层市场之间存在着大量差 别;(7)对于方言来讲,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正是基层市场区域另外,从社会分层 的意义上讲,正是在基层市场共同体层次上,作为国家与农民中介的“乡绅”阶层 才真正把农民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会有乡绅家庭,但是所 有的基层市场共同体在传统吋代都有一些所谓的乡绅家庭,这些家庭正式在集镇实 行对基层社区的“社会控制”乡绅和小商人作为农民与官宦上层和高层次中心地 商人Z间的“中介”都是在基层集镇而不是村庄层次上活动,正是他们把基层市场 社区与更大的社会的机构、习俗联系起来或者相反从上面两种对立而乂相互补充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基本上总结出作为社会 生活基本单元的“共同体”理论的基本耍素:(1) 基层共同体是一种社会群体,这种社会群体是一种实体,而不是类别群 体2) 基层共同体有比较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是自然形成的,同吋受到特定 的行动和制度的强化;这个边界既是现实的边界,同吋也存在丁人们的意识当中。

      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意识、需求和活动边界与共同体的边界高度重合⑶共同体的对外交往是有限的,并且是高度集中的,但是基层共同体受到 外部世界的认可,并具有共同的对外行动4)基层共同体具有内聚性,群体成员具有很强的集体认同感5)共同体内部成员Z间相互熟悉,内部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频繁的人际 交往,共同体是群体成员主要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边界本文提出的基层生产共同体是指伴随着乡村工业化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结 构单元,一般的描述是这样的:在相邻的儿个村子里面,绝大部分村民在从事某种 经济活动,主要是从事某种丁业品的生产加工或者交易从外面来看,这儿个村子 就好比一个比较大的金业,参与到大的社会分工体系当中,在这个共同体产品占据 的市场范用Z内,或者是以某个大城市为中心的大经济区域,或者是整个国内市场, 甚至是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人们意识到有这样一个经济区的存在这个 经济区也有一定的边界,虽然这个边界不是很清楚,存在中心区到边缘区的过渡, 但是无论从内部人还是外部人的角度,在意识中这个边界还是比较清楚的;虽然这 个边界随着经济区内经济的扩展在变动,但是这个变动往往表现出-定的阶段性, 在出现阶段性扩展期间,边界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这种经济区,有的是完全口 发形成的,有的则是地方政府有意识推动的结果在后一种情况下,经济区的边界 往往与行政区域的边界具有一定的重合性,表现出“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模式 在经济区内部,由于人们从事着同样的经济活动,因此相互Z间具有密切的互动关 系与协作,传统的亲缘、地缘和友缘关系都被重新发掘出來,成为经济协作的纽带, 并在相互的协作过程中不断被重新建构和强化在这个群体内部,虽然不一定每一 个成员对于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熟悉,但是密集的协作网络把绝人部分群体成 员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同的经济活动与密集的协作网络关系在群体内部形成便利 的信息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知识、信息、生活方式等等与传统的基层共同体不同,这个群体内部的协作更加密集,对外交往更加 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个群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内部的协作关系实现与外部分 丁协作中的交易这种对内和对外的结构性力量在借助于传统结构性力量扩展的同 时,也在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结构格局三、村落共同体、基层市场共同体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结构实际上,与村落共同体和基层市场共同体两个假设相比,关于乡村社 会基本结构单元的讨论还涉及这样儿个方而的结构性因素:宗族、宗教、通婚圈、 水利协作圈、武装自卫圈(包括青圈)、行政区划等等。

      村落共同体假设与基层市 场共同体假设实际上认为,与其它的社会结构閃索相比,村落或基层市场共同体更 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具成立的论抑也在丁•具它社会结构閃索与该两个閃索的同构 性现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在把上述传统社会结构因素放到现代化变迁过程的讨论 当中时,不同的理论家强调了不同的社会结构因素在村落、基层市场、行政区划、 宗族、宗教、通婚圈、水利协作、武装自卫等儿个结构因素中,应该分为两类,一 类是因为边界而导致内聚,一类是因为内聚而产生边界第一类包括村落、基层市 场和行政区划,第二类包括宗族、宗教、通婚圈、水利协作和武装自卫另外,基 层市场和行政区划是存在等级的,而具它的儿个是不存在等级的下面就分别考察 一下这些结构性因素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中的相互关系首先看宗族,在原有的研究半中,宗族始终是传统社会一个非常重耍的基 层行动单位关于宗族的讨论,最重耍的在于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一般认为, 南方宗族势力比较强,北方宗族势力比较弱;南方的宗族一般是超越丁•村落Z上, 而北方的宗族则是与村落重合或者是村落内部的社会单元这也是黄宗智认为造 成村落共同体与基层市场共同体Z争的一个原因,黃宗智,1985)杜赞奇认为,“南 方宗族的共同财产和超村级联系成为乡村政治及冲突的根源。

      杜赞奇,198&P84) 但是这种庞大、复杂、联合式的宗族在并不普遍,在北方,更普遍的是居住丁 同一村庄内部的宗族庄士敦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东威海地区的描述发现,“那里有不少单一宗族的村庄,与其说水井、道路是村庄的’公产’,还不如说他 们是某一宗族或某些宗族的族产’更为准确”庄士敦,1910,转引自杜赞奇, 1988, P97)也就是说,在华北传统的社会村落里面,如果抽掉了宗族这一•联系纽带, 村落作为一个共同体的特征是很值得怀疑的施坚雅也认为,跨村落的宗族与基层 山场共同体Z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同一个注场体系内的宗族间的联系可能 会永久存在,而在不同的基层注场区域中的地方化的宗族Z间的联合常常受到时间 的侵蚀”施坚雅,1964, P46)黄宗智认为,对丁•中国乡村社会基本结构的描述, 中国史学工作者通常强调家族的作用,实际上是把“自然村”等同于“同族集团”黄宗智,1990, P148)宗教的作用也是这样,按照杜赞奇的研究,华北的村落基本上可以分作两 类,宗族型村落和宗教性村落对丁宗教与村落的关系,杜赞奇分为四种类型:村 中的自愿组织、超出村界的自愿组织、以村为单位的非自愿性组织、超村界的非自 愿性组织。

      在这些分类当中,有些宗教组织对村落的共同体特征起到了强化的作用, 而有的宗教组织则消解了村落的共同体特征杜赞奇,1988)杜赞奇通过对通婚圈和河北邢台地区水利管理组织的考察,对施坚雅的基 层市场共同体提出了质疑杜赞奇的考察发现,通婚圈与水利管理组织的范用和结 构并不一定与市场体系完全一致,“市场体系理论只能部分的解霽联姻现象,即使 辐射半径在限定联姻圈和其它社会圈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联姻圈等有着自己独立 的中心,并不一定与集市中心重合杜赞奇,1988,P19)(实际上,通婚圈未 必存在中心地模式,并且在边界上也未必是离散的)水利管理的闸会也是这样, 与集镇只是在某种程度上部分重合在此基础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