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瞻.docx
6页2013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瞻我国已经进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第四年,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 在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如何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如何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要求,这是我国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已历经百余年的国度,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中国本土的职业教育对全球的普世价值和影响力体现在何处?基于2013年的态势,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上述的思考作以分解和分析一、如何认识现代职业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确定的战略目标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我们如何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什么是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薄弱环节有哪些,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和推进策略?从事哲学研究的教育部袁贵仁部长2013年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这些发问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而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我们如何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指标体系?什么是大力发展、加快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有哪些,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和推进策略?从意义上来讲,正如袁贵仁所强调,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迫切要求提升社会成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迫切要求职工技术更新和技能培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要求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教育机会从内涵上来讲,十八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突出强调“现代”二字袁贵仁认为,一方面是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五位一体”、“四化同步”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强调职业教育是一个体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在多次会议上强调,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立足国情、尊重实践、放眼国际、系统布局,从服务治国理政的高度来明确定位,突出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基本属性,着力在更新理念、适应需求、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符合规律、突出特色、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从目标上来讲,《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也应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终极追求概言之,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比较和动态的概念,一方面应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体现公平价值取向和高质量;另一方面,应该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进步贡献程度高二、如何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 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3年前我国经过反复酝酿确定的职业教育发展大目标按照顶层设计“三步走”的战略,2015 年就应该初步形成体系框架因此,延续2011 年尤其是2012 年的工作,2013年要继续重点推进中高职的统筹与衔接统筹的重心在地方,衔接的重心在中央从统筹来看,教育部在2011年实现了由一个司局管理中高职的格局,2012年更是基于中高职作为一个整体来布置、推进各项工作正如鲁昕所言,对教育部来说,中高职不能再提“协调发展”了,因为在管理上已经很协调了不过在各省,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仍是维持了中高职分开管理的体制一些地方出于部门本位考虑,在中职和高职的发展上还是“各弹各的琴,各唱各的调”。
自上而下理顺管理体制不是易事,在2013年期待能有所进展从衔接来看,教育部已经印发《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自2012年起,已经开始编制中高职衔接三年行动计划,以从招生与考试制度、课程和教材体系、专业教学标准、教育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培训、不同层次校际间合作、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体系、实训条件技术水平等方面实现中高职紧密衔接这一计划已进入到了文本征求意见阶段,料将在2013年下半年出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上,袁贵仁在年初提出,要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要求,重点抓好产教融合、职普沟通、中高职衔接的制度和机制建设;要加强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推进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加快高等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步伐,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他所勾画的愿景是,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重点,实现中国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新局面以“拓空间”、“打通道”为切入点的体系建设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其标志就是回应社会重大关切,推动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改革2012年深化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改革,推广“技能+知识”考试方式,近500所院校开展试点,招生102万人,均达到2011年的2倍以上2013年更进一步,据悉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制定实施深化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有了好的顶层设计,基层贯彻落实才能有更好的依循从教育部起草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几次修改文本看,有望建构中职、高职、技术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相衔接的培养体系,转型发展本科层次乃至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当然,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处理好教育系统内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问题,也要处理好教育系统和人社系统的中职教育与技工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问题对于后者,业界呼吁多年未果,近年来解决的可能性也不大三、如何落实政府责任筹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是2013年的重头戏其实,这次会议在去年就酝酿召开,今年若举行也符合惯例,并恰切时机进入新世纪以来,朱?F基和温家宝在先后担任政府总理时,都主持召开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两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代表了当届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意志。
2013年,新一届政府将组成在对待职业教育问题上态度如何,规划如何,措施如何,这是民众和战线所关注的基于到2020年教育大计的《教育规划纲要》,针对职业教育强调“大力发展”这也是自影响深远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28年来我国发展教育事业一直所坚持的基本方针在未来7年乃至更长时期,这一发展方针将不会动摇从这次职教大会的筹备情况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进入大会主题根据教育部高层介绍,大会将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和体系建设出台相关《决定》和《规划》《决定》将提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多方面政策措施《规划》将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项制度和重点工作任务《决定》与《规划》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以此形成到2020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我们同时期待,已进行多年的《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在当前强调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实现依法治教,修订、完善和落实《职业教育法》比职业教育各项政策的制定将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当前,“落实”“支持”“监管”应是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体现的关键词。
要强化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落实各项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年前就强调的,抓好落实,这是中央要求、人民期盼、工作所需不少事情过去不是没提过,不是没说到,而是提出、说过之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子,最后不了了之,没有真正落实,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落实的着眼点有二一是要保证规模,尤其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要达到90%左右,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如果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不能以大规模、高质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前提,那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就会大受影响和削弱二是要保证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4%的实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2013年中央财政将会安排经费,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高等职业院校骨干院校建设计划、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等目前在筹好经费的同时,关键是要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把钱更多地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教育部的工作计划显示,2013年将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文件我们认为,在全面清理针对民办职业教育的各种歧视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民办职业教育的规范和监管。
四、如何推进改革试验与示范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哪些教育体制臻于成熟,哪些可以基本定型,哪些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哪些还没去触动?我们应该如何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为下一代适应时代新变化作好准备?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找准那些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成为着力点,取得实质性、历史性的进展?袁贵仁部长提交给教育战线的这些问题,尤其值得职业教育界深思从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和实践来看,可以从层次、区域、学校三种角度来加以审视层次――201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在改革创新总体方向上紧扣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在改革创新的具体目标上着眼于基础能力的提升和基本制度的建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针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实施十大行动计划这项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中职改革工程,在2012年并没有预期收尾因此,在2013年总结好这次计划的执行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已经“行动”了,高职怎么办?有关人士表态,2013年教育部也将参考中职模式,启动同样为期3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高职计划实施后,能否有效借鉴中职计划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加强绩效考评和经费保障,这是我们所关注的。
需要的建议是,在3年的时段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点不必求多求全,覆盖面不必求量求大,而是要立足于“高”、立足于“新”,重点布局,重点突破区域――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天津等地签署协议,共建了9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从试验区的布局来看,早期成立的天津、四川等试验区更加注重综合改革,而后期成立的部分试验区更加注重专项领域试验,比如黑龙江试验区服务现代农业、山东潍坊试验区服务黄蓝战略、安徽皖江城市带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在此基础上,2010年12月教育部部署56个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体改试点着眼办学体制机制、学校规范化建设、督导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民族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地方政府促进高职发展六个方面去年,教育部专门就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召开全国性会议我们寄望,无论是试验区还是体改试点,都能真正积累一批典型经验和案例,在其他地方能够推广乃至复制,实现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相对完美的结合学校――与层次角度改革的顺序刚好相反,学校角度的改革始自高职,再延及中职2006年末,教育部和财政部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00所示范校和100所骨干校得到中央财政的重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