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语言浣熊和小溪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3页幼儿园大班语言浣熊和小溪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I. 课程背景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本教学设计针对大班年龄段儿童开展,旨在引导孩子了解和认识浣熊和小溪,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扩展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II.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浣熊和小溪的生活习性;2. 掌握常用的描述浣熊和小溪的词语和表达方式;3. 学习与浣熊和小溪相关的科学知识2. 能力目标1. 通过互动游戏和团体活动增进合作与学习的能力;2. 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所学及自我表达的能力;3. 通过观察和体验增强自己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和爱护自然的情感;2. 通过团体协作对同伴和社会产生温馨的情感;3. 对鼓励和激励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自信心III. 教学过程1. 活动1:认识浣熊和小溪(1) 活动目的通过多方面的互动游戏,培养孩子们探索性的好奇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获得乐趣的能力2) 活动过程1. 介绍浣熊和小溪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孩子们围成一圈,交替说出与浣熊和小溪相关的单词或短语(如:小石子、溪水、流水声、泥泞的小路等);3. 教师示范如何用双手捕捉水中的小虫,鼓励孩子们模仿;4. 孩子们分为两组,参加闯关游戏:第一关,按时间快速识别浣熊和小溪的图案;第二关,轮流模拟小溪流水,其他人逐个穿过“小溪”;5. 小结并回顾活动。
3) 教学反思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浣熊和小溪,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创造力简单的赛跑游戏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协作和团体合作能力2. 活动2:绘画浣熊和小溪(1) 活动目的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浣熊和小溪,并通过绘画表达出来,提高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能力2) 活动过程1. 教师因材施教,适应孩子们的年龄水平介绍绘画浣熊和小溪的步骤;2.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布置的绘画背景和材料(如:颜料、美术纸、画笔、透明纸等)进行绘画创作;3. 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作品;4. 教师引导孩子们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3) 教学反思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通过创作提高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互相欣赏和分享也可以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互动性3. 活动3:教授科学知识(1) 活动目的通过故事和科学知识的介绍,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浣熊和小溪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活动过程1.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科普,讲述浣熊和小溪的生活和栖息地;2. 讲述小溪的流量和流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模拟实验3. 讲述浣熊生活的地理分布情况,并请孩子们先根据听到的介绍找到相应的地名,然后对地图进行标记;4. 扩展阅读:引导孩子们自主搜索阅读一些有关浣熊和小溪的文章和相关科普材料。
3) 教学反思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对浣熊和小溪的更多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科学素养IV. 教学评价通过以上三个主题的教学活动,我们已经对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课程开展了有效的设计和实施这些活动的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能够引发出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