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翻译功能对等原理运用.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4
  • 文档编号:167778578
  • 上传时间:2021-0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3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学翻译功能对等原理运用1、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 理论家,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在中 国,奈达的翻译理论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 影响最大,其核心是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他的动态对等理论,在〈〈论 对等原则》一文中得到了明确阐释文章一 开头,奈达就提出:没有哪两种语言史完全 一致的,无论是对应符号被赋予的意义还是 这些符号排列为词组和句子的方式, 既然如此,就有理由认为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 等这样,也就不存在完全精确的等同翻 译整体影响可能接近原文,但细节不可能完 全等同既然没有“完全等同”,因此翻译 所要追求的就是最接近的对等物奈达进一 步把划分了对等的两种不同类型:一是形式 对等;一是动态对等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 身,包括形式和内容在这样的翻译中,译 者关注的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的对 应而与形式对等不同的是,以动态对等为 导向的翻译不那么关注译语和源语在信息 上的一致,而更关注动态的关系,即译语接 受者和译语信息的关系应该和源语接受者 和原文信息之间存在的关系相同在于 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 进一步说明动态对等的含义。

      他认为,“所 谓翻译,就是在译语种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 次是文体功能对等由于奈达“内容为主,形式 为次”的思想受到误解,各种各样只翻译内 容,而不注重形式的自由译都被冠以“动态 对等”的名义所以奈达在后来的〈〈从一种 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 等》一书中,把“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 等”所谓语言的“功能”,就是“它在使 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语言作用” 同时他也强调,功能对等的翻译,在追求信息内 容对等的同时,也要尽可能达到形式对等 在〈〈语际交际的社会语言学》 中,奈达认为,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过分强调形式对应会抹杀原文的文化意义 称职的翻译者应该把 语言看做交际的工具 翻译只能达到“功能 对等",或者是“实际上的交际对等"2、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上的应用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之所以不同,一个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以文字为物质手段, 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 反映现实生活, 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因此,对文学的 翻译,除了准确以外,还要考虑到文字的鲜 明生动,力图转换和移植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表现出作品的审美价值此外,文学是一个 民族的精神写照。

      文化差异和语言特色造成 了文学翻译中某些不可译的因素因此,译 文是永远不可能达到与原文完全对等的效 果的,译者能做的就是追求相对的“近似 值”这与奈达的对等理论是相一致的《红 楼梦》以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内涵列居中国 古代四大名著之首本文试从霍克斯与闵福 德的英译本探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文 学翻译上的应用语意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十分强调翻 译的传情达意,形式是次要的为了避免翻译失误,译者就要正确理解原文在源语文化 中的特定意义,并在译语中找到最接近最自 然的对等语例1.那时又将天晚,赵姨娘的 声音只管阴哑起来,居然鬼嚎的一般 霍译:Byeveninghervoicebegantogrowhoarseand shesoundedmoreandmorelikeacroakinghar py.赵姨娘粗俗愚蠢自私,人人厌恶鬼 嚎的一般”带有明显的贬义简单译为 ghost是无法表现出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的, 因此霍译用另一个西方人十分讨厌的形象“harpy”来代替哈比是希腊罗马神话中 的鹰身女妖,生性贪婪,饥饿且疲惫不堪, 她们碰过的一切东西都会变得污浊恶臭 可见harpy 一词的感情色彩非常符合赵姨娘, 也更易于译语读者对人物的定位。

      风格对等《红楼梦》语言质朴自然, 含蓄凝练,准确表达了作品的思想主体,尤 其是生动的对话赋予了每个角色不同的性 格特征字字珠巩,趣味盎然例2.张王氏 哭禀:“小的的男人是张大,南乡里住,十 八年头里死了大儿子、二儿子,也都死了光留下这个死的儿子,叫张三,今年二十三 岁,还没有娶女人呢为小人家里穷,没得 养活,在李家店里做当槽儿的那一天晌午, 李家店里打发人来叫俺……”霍译: 张王氏是农村妇女,话语中多夹杂土语,如“娶女 人”、“没得养活”、“当槽儿”等等,因 此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等语霍译根据张王氏 的身份和特征,在语音和语法上做文章,让 她听起来就像英国北部带有浓重乡音的村 妇,很好地再现了原文口语化、地方化的风 格其主要方式就是吞音,包括所有词首的 元音和h音,如bout”、 im”等, 所有词尾的后鼻音,如“ helpin ”、“comin ”等,连读中的个别音,如"may t”、"Yeronner”等,以及不规范 的语法文化传递奈达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 部分,语言在文化中的角色以及文化对词汇 和习语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同时, 功能对等理论追求的是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的关 系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存在 的关系相同。

      但是,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读者反应之不可能相同, 如中国婚俗中的“红盖头”就不可以翻译为“weddinggowrf而且,即使是“雨后春 笋"和 “ togrowlikemushrooms ",在记忆 图式的原型反应也是不同的 文化词的翻译困难正是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上的局 限性所在例3.宝钗笑道:“我虽有个哥哥, 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一些, 咱们也算是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 何 必作’司马牛之叹’? ”霍译:《论语?颜渊》 中“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是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这个典故 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习语,若意译为"lamentyourlackofabrother ",贝 U 失去 了 原文的文化底蕴和通过对话进行人物塑造 的机会霍译不拘泥于形式,把“司马牛之 叹”的内容补充出来,既向译文读者传达了 原文的文化信息,又展现了两位女子博古通 今的气质,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在另一层面 上实现了 “功能对等”可见,在文化词汇 的翻译上,“功能对等理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是,不能太执著与现成的“对等语”甚至滥用,而应该打破局限,对译文做整体考虑, 用不同的方式达到共同的“对等”目的。

      3、结语本文试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 霍克斯与闵福德的〈〈红楼梦》英译本的部分 例句,测试了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虽然它在文化词句的翻译上存在一定局限 性,但是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弥补;完全不 同的对等翻译对源于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 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大致的对等是可以实现 的译者可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尽可能表 现原作的内涵、风格和文化,给译文读者带 来美的享受文学翻译功能对等原理运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