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16页《语文教学论》教学大纲学时:51 学分:3理论学时:46 实验操作学时:5适用专业:中文专业、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大纲执笔人:何更生 大纲审定人:袁立庠第一部分 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语文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也是培养高师院校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语文教育和教学能力而开设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学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语文教学法的一般原理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研究中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大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一般原理的内涵,了解中学语文学习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了解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语文课程改革实际,掌握语文教学的目标,能运用语文教学的原则、过程、方法、媒体和评价手段,能够根据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形成一定的语文教学能力学习过程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特别要注意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有条件的,可以边学习,边实践;条件不允许的,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活动。
只有密切结合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学好这门课,学习也才有价值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规律的科学语文教学只有与它们密切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依据,也才能真正知道语文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因此,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和这些学科的有关内容相联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第一,要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理论修养,第三,要敢于大胆实践有了这三个方面作基础,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语文教学思想,而一个语文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教学才能够有声有色、有效率这门课在这方面将对学生给予帮助,学生的努力学习必将会提高自身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三)课程教学改革:要不断吸收本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新的研究成果,丰富课程理论资源;要密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不断吸收语文教学改革成果,丰富课程实践资源;要联系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中学语文教学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自学思考、观察讨论结合起来;要不断改进评价标准和方式方法,评价过程中,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维度的同时,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维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维度以及操作实践能力维度。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理论教学第一章 语文课程(一) 教学要求1、理解课程的概念及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2、了解我国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以及当代美、俄、英、德、日五国语文课程设置概要3、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论述二) 内容要点1、 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与语文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的一般理论;(2) 语文课程设置2、 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1) 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设置;(2) 五四运动后30年间语文课程设置;(3) 建国后的语文课程设置3、 外国语文课程设置比较(1) 外国语文课程设置概要;(2) 美、俄、英、德、日五国语文课程的比较三) 重点难点1、 本章重点:“课程”的概念以及课程设置涉及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学科体系、教育评价技术2、 本章难点:不同历史阶段的语文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任务有不同的表达四) 教学建议1、 学生学习可以参考阅读下列书籍:《现代课程论》,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课程的概念》,钟启泉,《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版;《建国以来中小学教学大纲汇编》,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编印。
2、 学生自学五四运动后30年间语文课程设置,要着重了解“五四运动”和“国语运动”对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促进作用第二章 语文教材(一) 教学要求1、 了解建国后全国通用语文教材的结构特点2、 了解台湾、香港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3、 掌握语文教材使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二) 内容要点1、 建国后全国通用语文教材的结构比较(1) 建国后四套全国通用语文教材的结构和特点比较;(2) 近年来全国和各省语文教材的结构和特点比较2、 台湾、香港地区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1) 台湾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2) 香港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3、 语文教材使用的原则和程序(1) 分析语文教材的原则;(2) 处理语文教材的程序和方法三)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使用语文教材的原则和处理教材的程序、方法四) 教学建议1、 学生自学可以参考阅读下列书籍:1、 建国后四套全国通用中学语文教材2、 两套以上语文实验教材第三章 语文学习原理(一) 教学要求1、 理解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理论中的合理内核2、 掌握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中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影响3、 了解外国学习理论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4、 了解中学语文学习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二) 内容要点1、 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理论(1) 孔子与《论语》;(2) 孟子与《孟子》;(3) 先秦诸子与《学记》;(4) 朱熹与《朱子读书法》;(5) 王筠与《教童子法》;(6) 传统语文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7) 叶圣陶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的发展2、 外国学习理论(1) 接受学习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2) 掌握学习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3) 发现学习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4)知识分类学习论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5)建构主义学习论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3、 语文学习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2) 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3) 语文教学与情感态度和个性的发展三) 重点难点1、 本章重点: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代语文学习的指导意义2、 本章难点: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学语文学习与中学心理发展的关系四) 教学建议1、 对于《论语》、《孟子》、《学记》中论述的学习理论,教学时,要联系语文学习的特点,例如识字,“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理论对此有什么指导意义,帮助学员将广义上的学习理论与学习的个性结合起来理解2、 “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理论”的内容是按著作的观点分别介绍,包容了学习理论体系,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做点归纳整理的工作。
3、 掌握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应注意与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相联系学生在学习本章的同时,可以自学《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4、 “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的教学,不要孤立地介绍观察力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而要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三者的关系上让学生了解语文发展学生的重要性;“中学语文学习与情感态度和个性的发展”的教学,要联系本章第一节的内容着重了解在情感态度和个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5、 关于外国学习理论对我国语文学习的影响,教学时,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着重了解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和特点,接受学习与发展学习的区别,掌握学习的程序和适用范围,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程式序,发现学习的独特功能,知识分类学习论关于知识学习过程和条件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关于语文学习的一般观点等第四章 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一) 教学要求1、 了解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古代语文课程、近代语文课程和现当代语文课程的历史;了解中国语文教育史上一些著名语文教育家的语文课程观和语文教学经验2、 了解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建国以来的语文课程改革情况;把握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目标、重点、途径等。
二) 内容要点1、 中国语文课程发展历程(1) 中国古代语文课程(2) 中国近代语文课程 (3)中国现代语文课程 (4)中国当代语文课程2、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1)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历程(2) 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中国语文课程改革(三)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中国语文课程改革四) 教学建议1、 对于中国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的教学,应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语文课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的语文课程思想和教学经验2、 对于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应该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语文课程历史上历次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对中国语文课程发展的影响3、 本章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讲授主要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理论知识第五章 语文教学目标(一) 教学要求1、了解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及在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地位2、掌握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陈述理论与技术二) 内容要点1、 语文教学目标概说(1) 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义和本质;(2) 语文教学目标的类型;(3) 语文目标的特点和功能3、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1)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依据;(2)语文教学目标设置方法 4、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1)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理论;(2)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3)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案例。
三)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四) 教学建议1、在了解教育目标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理解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2、掌握现阶段语文教学目标,可以从目标的内涵和目标要求的程度两方面着手,把握目标系列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并注意体现义务教育的思想3、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统一体,分节教学它们的目标要求时必须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第六章 语文教学过程(一) 教学要求1、 理解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2、 了解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历史沿革3、 了解中外主要语文教学过程模式二) 内容要点1、 语文教学过程定义(1) 语文教学过程本质;(2) 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成和特点2、 语文教学过程模式(1)传统语文教学过程模式;(2)现代语文教学过程模式;(3)当代特级教师语文教学过程模式;3、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1)语文教学过程设计理论(2)语文教学过程设计技术(三)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教学过程本质特点和语文教学过程模式四) 教学建议1、关于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历史考察,教学时,可以把我国古代私塾的教学过程,即“识字—诵读—作文”为第一个重点,把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教学过程理论作为第二个侧重点,其余部分可以让学员自学。
2、关于“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时可以提供教学实例(教案、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录像),组织学生结合内容讨论体会最优化的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3、学生自学,可以参考阅读下列书籍:《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施良方,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一般教学论方面》巴班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版社1984年版第七章 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一)教学要求1、 掌握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2、 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二)内容要求1、 语文教学原则(1) 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教育统一的原则;(2) 学习语言文字与发展智力统一的原则;(3)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全面培养的原则;(4)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2、 语文教学方法(1) 语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