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第十章.docx
5页202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第十章第十章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一、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阶级的起源和实质(1)阶级的起源(简言之:物质利益的对立):1、原始社会后期有 了剩余产品,使一部分占有他人和集体的劳动成为可能;2、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氏族制 度的瓦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2)阶级的实质:经济上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掠夺列宁关于什么是阶级的论述判断阶级关系的标志;阶级是一个经济实体,由经济原因引起, 同时具有多方面特征;阶级和等级、阶层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除原始社会外,到目前为止,社会的经济结构总是体现为阶级结 构列宁关于阶级的科学定义,阶级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经济实体, 阶级和等级、阶层的区别与联系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主要 途径阶级结构特定的经济结构产生特定的阶级结构,阶级结构的变 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反映二、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阶级斗争[classstruggle],即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 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 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 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 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的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革命社会形态的转变;先进对落后的斗争类型: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 的社会主义革命形式:暴力、和平作用:生产力的解放;人的解放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的本义广义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革命”概念只能在本义上使用历史上两种类型的进步的、革命的阶级斗争最后的斗争” 第二节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一、国家的本质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的两个方面列宁关于国家的本质论述国家的本质通过国家的职能表现出来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两方面职能相关原理链接: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 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政治结构反映的是各阶级或不同集团、阶层的经济利益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是它核 心国家实际上是从人群共同体本身分化出来的政治共同体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同时又是和社会职 能的分化紧密相联,是社会管理职能独立化的结果国家的特征其一是按地域不再以血统为标志来划分和组织居民; 其二是一种特殊权力机关的设立,这就是常任官吏、特殊的武装队伍, 以及各种强制性的机关;其三是为了维持这种特殊的机关就需要征收 税赋。
国家特征:特殊的权力机关;征收赋税;按地域划分国民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它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是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国家的职能对内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主要 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 国利益^5打M打00,即国家的根本制度,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 中的地位,是规定国家类型的主要标志政体,即政权的构成形成 政体与国体关系中,国体决定政体;同时政体的构成形式如何直接涉 及到国体的巩固与否国体的两种基本类型(少数人统治的国家、多数人统治的国家)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因此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 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的消亡和阶级的消灭一样,也是社会发展的 必然趋势,即当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也即国家与社会走 向同一之日,也就是国家消亡之时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现代化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冲突——打碎旧上层建筑——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1、具有全新的阶级内容2、对内对 外职能实质性的变化3、方向和归宿:消灭阶级、国家灭亡。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第一、建立新政权第二、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改造第三、社会发展目标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四、捍卫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第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形成有 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第七、扩大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国 际和平,争取有利国际环境,扩大无产阶级国家对世界进程的影响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一、从资本主义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民主”一词一般的、普遍的理解:1、多数原则;2、程序原则;3、 少数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