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文教学中“美读”的重要性.doc
2页古诗文教学中“美读”的重要性古诗词以优美的画面、鲜明的节奏、深远的意境、委婉的音韵给人以“情”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但由于其含义深刻,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词义和语意与当下的理解更有较大差异,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对于诗词往往难以深刻地理解、真切地体悟而且,由于受传统观念及教师思维习惯的影响,古诗词教学也陷入了种种尴尬与误区在教学中,以讲代读,使学生失去主动性;以析代读,使阅读课堂失去了灵性 ;以问代读,使古诗词教学陷入单一性;以练代读,使古诗词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本性那么,如何走出误区,让古诗词教学灵动起来呢?我认为美读,能让学生真正徜徉于美妙的语文世界,享受语文的味道与情趣,享受语文的韵致与奇妙,享受语文带来的灵魂的洗礼与思想的超越美读,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叶圣陶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叶老的美读观强调的是在读的时候,通过把握声音节奏,读出作者写作时的感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强调读文秘杂烩网者与作者在心灵上的默契。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美读 一、美读再现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首诗词往往就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图画,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三) ,我配上凄凉幽远的古筝曲,先自己深情并茂地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空间,把学生带进乡村的自由惬意的世界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配上音乐反复动情美读最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仿佛看到的、听到的,借助想象化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还原作品当时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二、美读愉悦情感美读,是读者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审美过程美读,也是表情朗读,目的是使学生“耳醉其音” 、 “心醉其情” ,从而入情、入境、会心如在教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要求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在我的带领下,学生们兴致盎然,他们和着摇头、舞蹈、手势等动作,与作者感情强烈共鸣美读激发了学生感情的潮汐,此时,一字、一顿、一挥手、一顿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深深印入学生心里学生们全部神思在美读中飞翔,情感之花随美读绽放三、美读领略音韵诗词是一种音韵的文学,而吟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情”和“趣” ,可以说诗词与吟唱两者共生。
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自己进入角色,酝酿好感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如教学杜甫的《望岳》时,我一改常态的“读诗” ,先教给学生古诗词的“平仄规律” ,然后配上《阳光三叠》反复吟唱在这一浅吟低唱中,学生潜移默化地领略到了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四、美读感染心灵要让美读感染心灵,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先读准字音,读对句子,这是最起码的阅读准备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强调美读通过美读,实现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我们要引导学生懂得,美读者不是文章的旁观者,美读应该积极热忱地感受作品,用自己的心去体味作品的内涵,读出古人那种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真的心灵、博大的胸怀要让学生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精神境界,从而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心灵,修身养性,其乐无穷综上所述,古诗词是一方美丽,是一片真情,是一份雅趣,是一种机智与气度只有通过美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美美地赏,细细地品,深彻地悟,才能使课堂教学灵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尽赏语文的风光,汲取生命的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