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章节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ppt
20页第十五章 造林密度和 种植点的配置造林密度的作用造林密度的作用确定原则确定原则配置形式配置形式第一节第一节 造林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的意义•造造林林密密度度——指指单单位位面面积积造造林林地地上上栽栽植植点点或播种穴的数量或播种穴的数量•造林密度不同关系到今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造林密度不同关系到今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群群体体结结构构————是是指指森森林林的的各各组组成成成成份份的的空空间间分分布布格格式式,,它它是是森森林林植植物物和和环环境境之之间间以以及及森森林林植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意义:意义:•通过调整密度使其始终保持合理的密度•1、决定人工林的产量和效益•2、调整林分的实质速度•密度过大:•密度过大:第二节第二节 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一、对冠幅生长的作用一、对冠幅生长的作用1.1.造林初期造林初期2.2.密度大的林分密度大的林分 密度小的林分密度小的林分3.3.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冠幅减小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冠幅减小二、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二、对树高生长的作用1.1.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 如:耐阴树种如:耐阴树种 弱顶端优势弱顶端优势2.2.不同立地上对密度的反应不同不同立地上对密度的反应不同 如:湿润如:湿润 干干旱旱3.3.其作用取决于密度范围其作用取决于密度范围4.4.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三、对胸径生长的作用三、对胸径生长的作用•1.通过冠幅而发生作用,冠幅与直径生长成正相关•CW=0.6348+0.2481*D•2.在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越小四、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四、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1.不同时期影响不一样 幼林: 成林后:•2.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影响不一样 阳性树种: 耐阴树种:第三节第三节 确定造林密度原则确定造林密度原则一、经营目的一、经营目的1.1.用材林用材林•原则上初植密度应该大些,在生长发育过程原则上初植密度应该大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量间伐,调节其密度中,适量间伐,调节其密度 •大径级:密度小大径级:密度小 中、小径材密度大中、小径材密度大 2.2.薪炭林薪炭林•薪炭材:密植薪炭材:密植 3.3.防护林防护林•农田防护林与林分结构农田防护林与林分结构 (透光系数)有关,(透光系数)有关,疏透结构不宜太大疏透结构不宜太大 ;紧密结构大;紧密结构大•水土保持林:密度大水土保持林:密度大 •固沙林:以控制就地起沙为原则固沙林:以控制就地起沙为原则4.4.经济林经济林•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度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度 ,提倡,提倡密植密植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阳性树种、生长迅速树种:密度小 如 杨、落叶树• 耐阴的、初期生长慢的:密度的 如 云杉、侧柏•干形通直、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 ;否则,宜密 如 杉木 檫木 如 马尾松 栎•树冠庞大的树种,稀植 ;窄冠树种密植 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密度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密度 树树 种种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株株/亩亩)树树 种种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株株/亩亩)杉 木100—300油 松330—660柳 杉160—200云南松440—660水 杉30—110侧 柏300—660红 松200—266柏 木300—660马尾松240—660水曲柳290—440湿地松100—150刺 槐160—300Ⅰ—214杨20—30香 椿160—200箭杆杨30—80大麻黄100—167沙兰杨30—80毛 竹20—35毛白杨30—60油 茶70—80泡 桐6—30核 桃10—80桉 树100—200文冠果80—167麻 栋300—400三年桐50—60樟 树100—150千年桐10—20楠 木167—200乌 桕15—20□ 树50—60板 栗10—20木 荷200—240橡 胶28—35落叶松167—440漆 树30—60三、立地条件1.传统观点•立地条件好:稀植 立地条件好:密植2.现代观点•立地条件好:密植 立地条件好:稀植四、经营条件•交通不便交通不便,劳力缺乏的地区,小径材不能充分利用,培育过程中没有条件间伐,所以应以稀植稀植 •交通方便交通方便,缺材少林地区,小径材的需要量很大,则稀植稀植 •林农间作,稀植稀植 五、造林技术与造林密度•造林技术措施的加强,可以显著地改善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也可以小些。
第四节第四节 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的配置•所谓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分布形式 •分布形式的不同,决定着林分立木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配置形式: •1.正方形配置其株行距相等苗木之间的距离均匀,利于树冠均匀地生长发育,是营造用材林的特用经济林较为常用的配置形式 2.长方形配置 •有利于行间进行抚育和间作 3.三角形配置 •苗与苗之间的距离最均匀,而且单位面积上株数可以增加15% •适用于平地和不进行间伐的特用经济林 4.群状配置形式•优点: 在造林初期,群内苗木很快郁闭,形成了一个对苗木生长较有利的集团,这种集团对外界的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杂草、灌木的竞争能力较强,因此它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集团内苗木或幼树的生长,株间竞争加剧,分化明显,应该及时通过人为措施去弱留强,选择定株 •适用于干旱地及杂草旺盛的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