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研究论文.doc
4页中国民俗研究论文哈尼族的领婚习俗在该民族家庭和谐形成方面的积极意义外语系 对外汉语班20081032102李兴擀【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口己独特婚俗的闪亮点,从各民族的不同之处人们 可以很好的发现该民族的文化、宗教、制度等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了解该民族 哈尼族的婚俗也是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一个垂要组成,从哈尼族的婚俗上人们也可以 了解哈尼族的民族文化的将彩和绚丽除此,哈尼族的婚俗有许多婚俗仪式,这些仪式在 典型的民族习俗背杲下形成,留有深深的民族意识形态的烙印,所以透过一些婚俗仪式我 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或推知哈尼族整个名族在具他方面具有的明显形态的原因比如:哈 尼族在各民族中尊敬长者和婚姻关系牢固是相对明显的特点,其实着也是和他们的一些婚 俗礼仪着着密切联系的关键词】哈尼族婚俗领婚独特的丿力史发展和独特的民族内涵使得哈尼族有了自己独特的婚俗礼仪和婚俗制度一 夫一妻的氏族(血缘)外婚是哈尼族基木婚姻制度,哈尼族的村寨,一般都设有专供未婚 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称为“扭然”(王清华、史超军著:《云海中的奇婚女性》,云南 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黄昏后,男女青年盛装一新,由小伙子头或姑娘头 带领,聚会在扭然里、寡妇家,或村边从林中幽会对歌,互诉衷情。
在红河南忡人羊街一 带的哈尼族,若应邀找小伙子的姑娘超过五人,便可举行盛人的酒歌恋爱宴会——“阿巴 多”其场面欢乐,多趣,规矩繁多经过多次交往,姑娘和小伙子只要情投意合,即可 结成“扎哈”关系,即稳定的朋友关系.除此,哈尼族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奇闻婚俗,我们既然是对它的婚俗仪式进行深入的了解 就不能抱着那种“矮子看戏”似的心态去看,必须学会在了解中得到自己独特的看法繁 衍生息于哀牢山中段的墨江哈尼族白治县的哈尼族,个支系都有基木相同的婚俗趣事:龙”与“凤”对歌:“龙”与“凤”对歌,即男女未婚青年对歌,是门宏人的一种婚恋 形式在米索扎什月年)或其它节日傍晚,村里的年轻人相约到-•特定场所,分性别列为 两排,中间隔一至几丈,相对站立或席地而坐,各找对象分别对歌歌词多为传统与即兴 创作相结合的“龙求风”、“鱼戏水”等等,都是通过比喻的于•法來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 情对歌前,男青年准备好红、绿绸帕(布)一块,在对歌小男方寻找到自己理想对象就将 绸帕盖在自己心爱的姑娘头卜如果姑娘乐意受盖,便说明相爱成功有的当时便请老人 帮拍板定亲,待明年來日举行婚礼如果姑娘拒绝受盖,则返冋原地继续对歌,玄至姑娘 受盖,互赠于镯、银泡等饰物为定情物后,方表明相爱成功。
假若与姑娘对歌反复多次, 姑娘仍拒绝受盖,男方只好另寻知音对歌有一定时间限制,到时间还未受盖的姑娘,只 好另找场合再寻知音1抢小帽:抢小帽,当“芽约”(小伙子)想寻觅自己的心上人“芽迷”(姑娘)时,就会在 姑娘经常出没的路途中守候小伙子钻入路途边的丛林或能隐蔽的地方,悄悄等待姑娘的 來临一旦姑娘走近自己,便猛然跳将岀来抓起姑娘头戴的小帽嬉戏着跑开姑娘追着拼命”地去左抢右抢,小伙子左避右闪,始终不让姑娘抢到,姑娘真真假假地要和小伙子吵起来,以至叫着骂着撵着追打当然,小伙子是绝不还手的姑娘以戴小帽为荣 进入青春期后,怕小帽被抢,因此,每个姑娘都备有一至儿顶小帽藏于身当小帽被抢去 以后,她们便会在远离伙子的地方拿出另一顶戴上事后,抢得小帽的伙子便托亲友邀请 姑娘在某地某时相会若姑娘谢绝,亲友便会将小帽奉还姑娘,而个别的小伙子也有不送 还的,留作纪念假如姑娘中意,小伙子便在相约的时间地点弹起了牛腿琴等待姑娘到 來,随着琴声唱起动听的山歌,这时,姑娘便会走來随声附合,姑娘与伙子一问一答,相 爱Z情溢于言表,心越走越近这时,姑娘便会取下上衣的两颗银纽扌II赠给伙子,表示L1 倾心于他了领婚:男方家派出媒人、弟弟或堂弟去女方家把新娘领冋來。
领婚者到了女方家,新娘 却被女伴藏起来了领婚者绞尽脑汁地商讨对策,不停地与女方家的人交涉,千方百计地 要找到新娘想尽种种办法,通过层层关卡,最后领婚者终于找到了新娘,又经过一波三 折,女方家才同意领走新娘领到新娘返冋男方家的路上,领婚者都要高声欢唱,以庆贺 领到了新娘:墨江一带的哈尼族娶到新娘后,要请巫师为新郎新娘祝福并驱鬼,完成这个 仪式以后新娘才能进男方家的门进门的时候,新郎高高站在门上,让新娘从底下通过, 表示女人要听男人的话;跨门坎时,新娘要右脚先进,左脚后进,这样以后才能儿孙满 堂,荣华富贵新娘进家后,首先要用猪头向灶神和祖先神灵磕头祭奠第一顿饭要由婆 婆陪同新娘进餐,其他人不能参加红河一带,新娘到了夫家后,先向祖先神位磕头,再 向婚宴上的长者敬礼,接着吃下新郎亲H送來的一碗米饭,表示永不变心在西双版纳, 要由婆婆在村口为新娘穿上门色裙子,然后才能进入村子到了甲方家门口,男方的已婚 姐姐剪下三根头发,为新娘洗手洗脚,新娘才能进入人门婚礼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先吃 公鸡肉和猪右前腿,然后给宾客一一敬酒这时,由会唱哈尼调子的老人來祝福新娘头胎 生女儿,二胎生儿子,并劝戒夫妻要和睦相处,门头到老。
婚礼的最后是强迫本村年龄较 人而未婚的人吃猪尾巴特别要说的是,领婚仪式也不是哈尼族独有的,还有操族等极少几个的少数名族也存在 领婚习俗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孤立的看待这些少数民族的婚俗仪式,它们的形成有该民 族的特殊文化的背景影响,而它们也从某些方面直观或间接的折射着该民族现实小的某些 民族心态哈尼族的婚俗仪式其实也是对其现实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通过调查分析,哈尼族的家 庭关系是很和谐的,家庭关系小,以长考为尊,晚辈很尊重长辈,也很听长辈的话,在家 庭小,夫妻关系融洽,离婚的较少对比现代社会,在各人城市中,少数民族形态特征基 木消失或已不明显,没有特殊2的婚俗礼仪,没有明显的家庭宗族关系,更不会有宗法的 束缚但是现代社会却乂很多少数民族社会少有的群太现象:离婚率快速攀升、普遍蔓 延,其至还有了闪婚一族的形成;更离奇的是还有那些专门从事婚姻诈骗赚钱的人,不断 的与别人交往,不断的以婚姻为诱饵骗取别人的钱财;还有那些不断岀现的虐待老人的匪 夷所思的现彖;这些现象在民族群太比较明显的哈尼族社会里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事情联系哈尼族的婚俗礼仪來看,领婚礼仪不是简单的一个迎婚过程,它包含从哈尼族青年 男女开始交往到定亲,再到说媒、迎婚过门,茯至是如果婚姻破裂要举行离婚仪式:男女 青年婚前社交、恋爱自由。
两人相爱不受父母或他人的T涉黄昏后,男女青年盛装- 新,由小伙子头或姑娘头带领,聚会在扭然里、寡妇家,或村边丛林中幽会对歌,互诉衷 情在红河南斥人羊街一带的哈尼族,若应邀找小伙子的姑娘超过五人,便可举行盛人的 酒歌恋爱宴会——“阿巴多”其场血欢乐,多趣,规矩繁多经过多次交往,姑娘和小伙子只要情投意合,即可结成“扎哈”关系,即稳定的朋友关系若双方彼此中意,相 约百年,并为父母认可z后,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说合,随即上聘迎亲新娘接到男 家,先要向祖先神龛行埋头礼,然后吃下新郎亲手递送的一•碗夹生饭,表示永不变心第 二天旭bl东升,新娘随同伴娘,携带若干糯米饭冋娘家,分送给村里各户血亲,以示铭记 血缘祖根婚后,双方均不再参加补交、恋爱活动若夫妻感情破裂,不论谁提岀离婚, —般由女方退还原聘金即可,有的地方则要履行简单的离婚仪式(要举行简单的仪式;由 一中间人主持,男方砍一木片,两侧各砍三道小口,然后将木片破成两半,各拿一片为凭 证有的地方要吃最后一餐离婚饭,吃饭时桌子中间放一根柴,表示从此以后断绝关 系)这种在现在的一些人看来是少数民族的一些有趣现象的仪式,背曲折射出来的现实意义 其实才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哈尼族的青年男女可以在婚前自山恋爱,但是恋爱的场合有 是有限制的,而且也是采用类似群体式的这样一方血哈尼族的青年男女之间可以相互监 督,另一方血哈尼族的女孩可以在众多的优秀哈尼族男青年小选择自己最倾心的男孩子 还有,哈尼族青年如果双方都倾心,在举行的婚礼上会有许多特殊却意义重要的仪式比 如哈尼族男青年家在娶亲前会邀请木村最有威望的长着和木村父母和孩子都还在的小年夫 妇以及一些唱歌好的青年组成迎亲队伍迎娶哈尼族女孩而且,当迎亲队伍到了女孩家的 吋候,队伍还必须通过女方家设置的重重关卡,女方家满意后方可带走女孩,但是出村 时,村里的青年会刁难迎亲队伍,队伍只能接受不能反抗透过这种仪式我们应该看到, 哈尼族的在意识形态上就有着対长着的尊重,几乎什么人的事情都会邀请有威望的长着去 主持或参与其次哈尼族在婚礼上的仪式有着积极的意义,双方家庭的人员在类似与刁难 的迎娶过程中会增加双方的了解,这为男女两家的和谐关系打下基础,因为一般情况下双 方都会比较严肃的对待婚俗另外新娘接到男家,先要向祖先神龛行埋头礼,然后吃下新 郎亲于递送的一碗夹生饭,表示永不变心虽然这样的仪式看起來有点约束,但从积极的 方面來看,哈3尼族普遍的意识形态的对祖先的尊敬,即便是结婚过门后的首要仪式也得 祭奠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其次,“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对丈夫的绝对忠心。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婚俗有其丿力史形成的落后的一面,许多方血哈尼族的妇女在思想上 受到极人的束缚,在行为上受到眼科的限制;但是从积极的一血來看,现实社会中对长辈 的尊重和对夫妻双方的理解和忠诚不正是家庭和谐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吗?现在繁华社会 的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总是强调自由,就希望不要让父母知道或考父母绝対不要干涉, 结果随随便便,交友就像换衣服赶时尚一样交友一•天就可以随便抛出“我爱你”,一•星 期后“我喜欢你”,半个月后“你还可以”,不到一•个月就会说“我们分手吧”这样的 交友方武会有坚实的婚姻基础吗?随后要说的是,哈尼族青年即使婚姻关系差的到了非得离婚的地步了,他们也会有比较 浓的民俗礼仪若夫妻感情破裂,不论谁提岀离婚,一般由女方退还原聘金即可,有的地 方则要履行离婚仪式(要举行简单的仪式;由一中间人主持,男方砍一木片,两侧各砍三 道小口,然后将木片破成两半,各拿一-片为凭证有的地方要吃最后一餐离婚饭,吃饭时 桌子中间放一根柴,表示从此以后断绝关系)不难看出,虽然是离婚,但是哈尼族的离 婚仪式也是相当的和谐的,要么女反复退还聘金,要么双方心平气和的吃顿饭,各取一块 竹片表示婚姻关系的结束。
整个仪式,完完全全是在一种和睦的氛围结束总结:从构建社会卞义和谐补会的角度来看,哈尼族婚姻家庭习俗在民族习俗小匀起作 用,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达成了一种平衡,共同形成了一个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和谐状态,发挥着维系这个和谐社会的功能哈尼族的婚姻家庭习俗及伦理道德,虽然呈现岀多 元形态,但其主流充分体现了人类生活的共性,对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当地社会 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一是婚姻恋爱的白由度较人哈尼族的青年男女 较少受到感情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婚姻关系史接近其木质,育效地保障了 婚姻的质量,减少了婚姻家庭纠纷二是对离婚问题的排斥习俗,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关系 的稳定三是哈尼族对离婚态度十分开明哈尼族离婚一般不吵闹,也不结怨,离婚后原 夫妻双方仍以朋友、兄妹相称,其开明态度值得提侣四是哈尼族婚姻家庭习俗有利于促 进婚姻家庭关系和谐稳定虽然少数哈尼族的婚姻家庭习俗始终处在与时代同步发展、演 变的不断变动中,但貝精神内涵一般都很强调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从实践的情况 看,哈尼族的婚姻家庭关系很少发生孑盾这也表明哈尼族的婚姻家庭关系一般都很和谐 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