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浅析肉制品加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企业研究专业论文】.doc
6页1浅析肉制品加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摘要】 据央视报道,双汇生产的部分冷鲜肉是用吃了瘦肉精的“健美猪”生产出来的,一时间轰动全国该事件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双汇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本文从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五大要素着手,分析了双汇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肉制品加工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关键词】 双汇“健美猪”事件 肉制品加工企业 内部控制 瘦肉精问题分析 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 315 特别行动报道,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冷鲜肉是用吃了瘦肉精的“健美猪”生产出来的,一时间轰动全国双汇旗下产品在全国各地纷纷被迫下架、召回、查封甚至销毁,对国内消费者已经非常脆弱的食品安全信心,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指责日益挑剔、挑肥拣瘦的消费者,斥责见利忘义、道德缺失的不法养殖户、猪贩子,还是责怪无所作为、权力寻租的监管机构,最重要的还是双汇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双汇集团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内部环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双汇内部环境控制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要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双汇董事长万隆将双汇由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行业霸主、纳税大户,双汇几乎成了冷鲜肉的代名词,品牌价值近 150 亿元,万隆也成了企业的精神领袖,创造了令人振奋的 “双汇模式”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可以说其功不可没万隆在双汇工作四十余年,在集团公司一把手岗位上担任职务也近三十年由于其长期在一把手岗位任职,加上对双汇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公司内形成了绝对的权威,设立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都要听他个人的指挥,不自觉地都会按他的行为模式做事,容易搞一支笔、一言堂,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人管制度而不是制度管人的现象 2、设立单一的质检部门存在的弊端目前包括双汇在内的许多企业内部都设立了质检部门,专门负责质量检验工作,虽然便于集中管理,看起来也比较规范,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旦质检机构失职,谁又能对它监督呢?没有外部有效的再监管,只是自己监督自己,为了局部利益,很容易流于形式。
没有广大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直接参与,没有建立以行政监管为基础,以大众舆论监督为补充,以法律法规为后盾的立体式、多层次的质量监管体系,诸如“瘦肉精”类的有害物品仍可能死灰复燃 3、没有建立有效的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一个人在某个岗位特别是诸如采购、质检等关键岗位上工作时间久后,就会积累很多资源,不仅容易受人情、关系的束缚,更有可能滋生贪污腐败的苗头如滥用职权,出现管理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不当利益合法化的非正常现象,最终害国、害民、害己而轮岗则可以规避因资源被个人垄断而对企业利益形成2的潜在危险,有助于预防腐败 4、企业文化“底板”不牢温家宝总理在 2011 年 4 月 14 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 ”双汇“健美猪”事件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核心部位——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不是生产规模、加工设备、生产技术这些“短板” ,而是企业文化这个“底板” 双汇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管理失败,不如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 “诚信立企、德行天下”是双汇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不能因为双汇出了瘦肉精问题,就说其倡导的诚信与德行的理念是错误的、虚伪的。
然而这种文化理念在被认同上却是失败的,即便企业核心层是认同的和坚守的,但是其基层部门与干部职工却没有认同和坚守这种文化,更不要说深入人心而不能得到广泛认同与深入人心的文化理念,实质上就是一条好看的标语、明亮的招牌罢了一个管理有效的企业,经营的理念与制度的执行不仅要靠自上而下的命令,更要靠文化理念认同下的自觉与自愿精神上面提倡“诚信立企、德行天下” ,下面的执行者却放任瘦肉精一路绿灯,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这个“底板”不牢,其他软硬件再先进完备,企业也会不堪一击 5、双汇缺乏社会责任心作为企业,必须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企业公民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其提供的优质产品来实现的,提供优质产品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没有正确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品牌,通俗地讲就是品质与牌子的结合体,品牌的正面是牌子,它的背面就是品质一个企业要打造出长久不衰的品牌,就必须注重品质的锤炼而一个变了质的牌子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就不再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双汇作为全国驰名品牌,一味地追求的自身利益,忘记了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本、立业之根,忘记了质量就是生命,打着 18 道检验的旗号销售瘦肉精猪肉,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于不顾,完全丧失了起码的社会责任意识,无疑是鼠目寸光的自毁之举。
马克思曾形象地说道:有 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利欲熏心,直接导致了这次重大食品质量事故的发生唯利是图的代价,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最终带来的就是品牌的受损 二、风险评估: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双汇风险评估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肉制品加工企业的检测指标存在偏差双汇集团执行的“瘦肉率的高低最终决定生猪价格”的定价经营策略是导致“健美猪”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据了解,包括双汇在内的不少肉制品加工企业在收购生猪时,最为严厉、苛刻的指标并非瘦肉精或猪尿液检测,而是生产流程中一项叫瘦肉率的检测,它是最终生猪账款结算的主要依据双汇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片面强调瘦肉率的高低,没有评估其中所包含的巨大风险 2、 “杀猪不养猪”的经营发展策略存在问题双汇“杀猪不养猪”是因为担心养猪风险高、资产投入大、疫病问题多、成本变动快、产出效益低这样确实规避了养猪的风险,不过却陷入了食品安全的更大风险。
据报道,目前双汇集团3的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 30 万头,而每年的生产则要消化 3000 万余头也就是说,这家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肉类深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生猪都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各种养殖户,当然还包括散养户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养殖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小、散、乱的现象特别突出,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双汇集团在短短的 20 多年里,年销售收入从不足 1000 万元发展至突破 500亿元,可以说是与大量中小养猪户的低成本对接有着密切关系 “健美猪”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的冷鲜肉销售基本停止,连带着其他产品也大量滞销,每天销售额与以前同期相比减少 1 亿元左右,因瘦肉精事件累计损失将超过 121 亿元据测算,建一座 1 万头的猪场需要投资 1200 万元,如果双汇集团把巨额损失早一点拿出来建猪场,1000 万头的猪场都可以建起来了 3、不重视质量监管对瘦肉精的危害性及其产生的风险所带来后果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因此,对广大国人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千里之外的日本地震,而是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实现“十二五”销售收入突破 1000 亿的目标,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规模和效益等指标和业绩,实现与外方协议的高增长从而能够为自己带来的高额奖励,双汇管理高层将经济利益置于消费者身体健康之上,忽视了对瘦肉精的检测和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结果一方面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企业也将面临产品超市下架、销售停滞、查封销毁、客户易帜、工厂停产、股票跌停、重组受阻、信誉大损的重创。
双汇“健美猪”事件再次给中国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 4、没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发现瘦肉精的消息算不上一则“新”闻,每次曝光也就热热闹闹的争吵一番,事件过后一切还是按部就班,不久同类甚至同样的事件又死灰复燃双汇“健美猪”事件发生之前,我国已经发生过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如 2002 年广州某饲料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 480 多人中毒;2006 年上海全市 9 个区 300 多人发生瘦肉精中毒现象;2009 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 70 余人出现中毒症状;2010 年广东省 13 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的蛇肉而中毒其同行雨润食品 2009 年也发生过“瘦肉精门” 早在 2002 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将瘦肉精作为禁用药品,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实际上它就是添加剂中的“海洛因” 瘦肉精对于一个肉制品加工企业来说,应该是最显而易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然而,就是一个本应得到“非一般重视”的问题,却把号称有“18 道检验”的双汇击倒了作为年销售额超过 500 亿元的超大型企业,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没有引起高度警惕,没有真正意识到肉制品加工行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高风险产业,从而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质量监管,防微杜渐。
三、控制活动: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双汇控制活动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实行有效监控,容易造成监控盲区包括双汇在内的众多肉制品加工企业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是单位内部职工,而养猪户、猪贩子是“外人” ,没有必要也无法将其纳入到内部控制的管辖范围内这种错误认识使养猪户、猪贩子游离于本单位可控范围之外,无法做到对其日常养殖贩运进行有效监控,造成监控的空白死角,让不法养猪户、猪贩子有机可乘事实上,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模式是最容易在农户方面出现问题的另外,现代化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大,节奏快,而农户是分散的,他们之间的结合必须要把握好中4间的交易环节——猪贩子猪贩子如果与养殖户及公司采购员、质检员相互勾结,进行暗箱操作,就容易存在质量隐患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双汇集团发展壮大后考虑的是如何给投资者回报,如何整体上市,没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调整、补充和完善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缺乏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 近年来大家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后,更多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上市改制、配股圈钱、整体上市、走向国际等等,而鲜有企业会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上继续下功夫。
随着双汇集团实力的不断增强,其规模不断扩大,子公司不断增多,却没有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只是摆设,没有将其有效地进行贯彻落实,特别是缺乏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最终导致“健美猪”事件的发生 对于目前最能触动中国人敏感神经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对于品牌都是毁灭性打击100 吨猪肉只要有 1 吨出现问题,人们就会认为剩下的 99 吨全都有问题,这是中国广大消费者所习惯的一种推论思维 “健美猪”事件发生后,尽管双汇责令事发之地济源双汇停工检查,尽管双汇不停为其全国的经销商打气,尽管多个地方的双汇产品出示了检验合格证明,由于品牌的连带性,消费者已经将瘦肉精与整个双汇品牌划上了等号 四、信息与沟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双汇信息与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收集传递迟缓,正常信息处理程序被过往经验和侥幸心理代替双汇集团在 2010 年至 2011 年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