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题《3-6岁听力障碍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社会性发展的干预指导策略研究汇总.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9435638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3-6岁听力障碍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社会性发展的干预指导策略研究 3—6岁听力障碍儿童1在随班就读中 社会性发展的干预指导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杭州市小伶儿幼儿园隶属于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自1999年成立至今,为了给听障儿童提供良好的有声语言环境,帮助其回归社会主流,一直尝试开展全纳性教学——聋健合一教育,其中随班就读2是主要的全纳性教育形式之一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听障儿童都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主要一些表现行为如下: 1、喜欢独处或听障儿童一起玩,不太合群,不太主动与老师、健听幼儿交往 2、不愿意参加游戏或不遵守游戏规则,经常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3、大多数孩子比较自卑,自尊心强,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 4、在对已进入正常小学、中学等的听障幼儿进行调查、回访发现:多数听障儿童适应社会能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和调节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朋友很少,比较孤立,有些幼儿甚至已转入聋校学习 以上等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问题社会性发展即儿童的社会化,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是交往系统方面的发展,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及与其它人的社会交往等,二是社会规则系统方面的发展, 包括年龄角色、性别角色、社会角色、交往规则、社会规范、道德准则等;三是自我意识系统方面的发展,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尊、自信及自我能力等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习得的关键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习得与内化的过程,无论是发展问题的、一般的或是超常的,所有的儿童都必须学习这些技能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其中包含相互的反应或所说的给予——得到,在人生最初年月,社会互动取决于儿童输出和接收社会信息的能力,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可能不能对社会性信号作出反应,或者只能输出极少量恰当的信号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他们得到的反馈减少,可能还会导致他人消极的反应,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社会性发展,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许多有听力障碍的儿童的教育水平通常要比同龄人落后3-5年,同伴交往和建立友谊比较困难社会发展迟滞可能比他们听力障碍带来的问题会更严重,因此听障儿童需要系统的帮助,通过长时间的直接教育和干预指导才能使他们获得恰当的社会行为,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

      幼儿期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与指导对听障儿童将来适应社会、回归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全纳性教育、一体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献还是比较多的,如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发表的《中重度障碍学 生的教学——在全纳性教育环境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中重度障碍学生的学习环境、课程基础、支持策略和实施方法;《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介绍了当代特殊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最新理念,评估方法和训练模式;陈云英主编的《中国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柳树森编著的《全纳性教育》等文章中明确阐述了随班就读的重要性,但这些文献论述都比较笼统、概括,阐述的也是学龄期所有的残障儿童,针对性地研究某一障碍的专项研究很少,关于社会性发展方面都提出了其重要性,但在具体指导与策略上比较简单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提出了全纳性教育要从学龄前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但相关的3-6岁障碍儿童在全纳性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预期目标 《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指出:“对听力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特殊情况允许有适度的弹性;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结合听障儿童存在地主要社会性发展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 1、听障儿童与健听人群的交往技能:师幼交往、幼幼交往及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技能 2、建立听障儿童的社会规则意识:以游戏为主要手段,在游 戏与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等 3、促进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能力、自信、自我坚持、自我调节等 社会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许多行为的获得,这些行为能使人们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幼儿园教师在支持儿童学习一起游戏、合作、互帮互助、协商、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等方面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以身作则,教师的自我控制、鼓励良好的行为,运用积极的评述和其他社会形式的表扬、设定明确的界限等,都可以促进社会情感的发展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顺序,分析不同儿童的社会能力水平,了解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差异,积极为听障儿童创造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团体,选择适合的课程与教学策略,开展集体教学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将良好的社会行为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通过各种干预与指导,以期达到以下的研究目标: 其一、通过教师策略指导与同伴调停等方式,引导听障儿童运用适当的交往技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

      其二、学习简单的处理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不同期望的行为表现的矛盾关系帮助听障儿童习得恰当的社会技能并不断内化,消去或修正不恰当的社会技能提高社会规则意识 其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懂得面对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自信、自强、自制的良好品质,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四、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优化“聋健合一”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全纳性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四、初期研究成果 杭州市小伶儿幼儿园自办园以来,一直尝试开展全纳性教学,许多教师针对随班就读的幼儿开展了相关的专题研究,如周银华教师的专题〈论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的培养〉、李施红的〈论听障儿童在交往中形容词的运用〉赵婵君教师的〈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中倾听能力的培养〉等等研究,其中有一些都已涉及到社会性发展方面,只是没有系统的开展研究童红燕教师的论文〈浅析一体化教学——聋健合一教育〉就教师在开展一体化教学中存在地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较合理的建议,虽然未直接的涉及到社会性发展,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前提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研究时间:2022年10月——2022年10月 5.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8年10月——08年12月) 5.1.1成立课题组,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5.1.2对随班就读的幼儿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合有关资料评估并分析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差异,确立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及具体负责人 5.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9年1月——09年7月) 5.2.1按方案确立第一阶段的教师干预指导目标,选定教材、教 学策略及干预手段 5.2.2进行实践研讨,并做好观察记录,与初期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比较,总结成果,收集积累素材 5.3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9年8月——2022年1月) 5.3.1根据听障儿童存在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强化习得的恰当社会性行为,并针对不恰当的社会性行为调整干预内容并确立教育策略及干预手段 5.3.2进行实践研讨,并做好观察记录,与前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干预成果进行比较,总结经验,收集积累素材 5.3.3对入小学的听障儿童进行跟踪研究,了解进入小学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情况及存在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调整干预策略与方法 5.4.第四阶段:实施阶段3(2022年2月——2022年7月) 5.4.1根据策略与方法,开展实践研讨,做好观察记录。

      5.4.2 根据相关的评估资料,分析与比较观察记录,总结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干预策略成果 5.4.3在策略干预的基础上对入小学的听障儿童继续跟踪研究,比较策略前与策略后的差异,并提炼文字性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意见 5.5结题阶段(2022年8月——2022年10月) 5.5.1通过相关的评估的手段,对个体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干预结果进行量化 5.5.2根据幼儿的不同时期的社会性发展进度及干预成果,各课题组成员做好子课题的总结工作 5.5.3.整理相应的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成果 六.预期研究成果: 形成文稿:《3—6岁听力障碍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社会性发展的干预指导策略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杭州市小伶儿幼儿园是隶属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作为其内设部门之一,为听障儿童提供一个有声的语言环境,开展聋健合一教学,帮助更多的听障儿童进入社会主流是我园办园的主要目的多年来我园也一直在尝试开展全纳性教学,对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与环境条件 我园是杭州市乙级幼儿园,硬件设施比较完善。

      针对听障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拥有比较先进和完备的学习设备和仪器,如启聪、启音、音乐治疗仪、希一内、多媒体等等,有专门的教师阅览室,内有相关的特教和幼教书籍,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物质条件 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王飞同志,主治医师,是吉林大学文学院应用语言专业言语矫治方向研究生,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秘书长、理事,并参与了北京联合大学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写了 《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教材》和《听障儿童言语训练标准教程》,杭州市小伶儿幼儿园被作为该课题的研究基地 中心副主任郎叶平教师,幼教高级教师,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参加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特殊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班的进修,获奖论文有多篇,其中专题论文《聋儿康复机构中“参与式家长培训活动初探》在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进行专题发言 童红燕教师,幼教一级教师,撰写的论文《浅析一体化教学—聋健合一教育》被纳入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浙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有许多资历优深的教师,她们有着多年的特教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课题成员组中,所有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各班都是以特教与幼教相结合的师资配备,并在园内配有专门的个别干预教师,为整个的课题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与人力资源 杭州市小伶儿幼儿园 二00八年十月十五日 ①听力残疾(Hearing disability)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双耳听力障 碍,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文章中研究的随班就读听障儿童是指听力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语言能力已达到三级、听觉能力达到一级,学习能力达到中等(参考全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标准)的3-6岁儿童 ②随班就读即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支持,合而为一,以便于为所有的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与实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