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内科学呕吐.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49234559
  • 上传时间:2018-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71.50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节 呕 吐脾胃系统疾病*中医内科学2呕吐定 义历 史 沿 革病 因 病 机诊 查 要 点辨 证 论 治预 防 调 护*中医内科学3[概述]• 一、 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 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 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 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 生,故合称为呕吐 *中医内科学4病名: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机: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 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治疗:《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说:“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二、文献摘要*中医内科学5三、讨论范围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 黏膜脱垂、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喷门痉挛 、十二指肠壅积症等,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 ,参照本接辨证中医内科学6[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邪犯胃 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病后体虚*中医内科学7外邪犯胃侵犯胃腑 阻遏胃气饮食不节伤胃滞脾 食滞不化 痰饮停积情志失调肝逆犯脾 脾失健运病后体虚脾陷胃逆 胃阴不足胃气壅阻 和降失司 (实)无力和降 不得润降 (虚)气逆于上呕吐二、病机*中医内科学8•三、病因病机小结1、病变脏腑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2、病机关键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3、病理因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 ----- 实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 ------虚4、病性及转归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面色咣白,肢厥 不 回,脉微细欲绝,为阴损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 脱之危证 中医内科学9四、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初起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 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2、新病邪实,呕吐频频 ,常伴 有恶寒、发热 、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 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 或久病不愈等病史中医内科学10(二)、病证鉴别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反胃脾胃虚寒,胃中无火, 难于腐熟食入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 转舒呕吐邪气干扰,胃虚失和实证: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并无规 律 虚证: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但多吐出当日之食呕吐与反胃的鉴别*中医内科学11呕吐从广义言,呕吐可以包括反胃,因为反 胃也主要表现为呕吐。

      但一般呕吐多是食已 即吐,或不食亦吐,呕吐物为食物、痰涎、 酸水等,一般数量不多反胃则主要是暮食 朝吐,朝食暮吐,病人一般进食不致立即呕 吐,但因进食,食物停积于胃肠,不能下行 ,因此,至一定时间,则尽吐而出,吐后始 稍感舒畅所吐出的多为未经消化的食物, 而且数量较多中医内科学12病 位主症病 程病 情预后呕 吐胃呕吐无规律,吐 出胃内容物较 短较 轻多能治愈,愈 后良好噎 膈食 道进食梗阻不畅, 或食不得入,或 食入即吐较 长较 重治疗困难,预 后不良呕吐与噎嗝的鉴别*中医内科学13病因病机发病病 程主症兼症治则病情及预后实 呕多因外邪、 饮食、七情 因素、犯胃 所致急骤较 短呕吐量 多呕吐 物多酸 腐臭味伴有表 证祛邪为 主病情轻,易 治愈虚 呕多由脾胃虚 弱、胃阴不 足、胃失和 降而致缓慢较 长呕而无 力时作 时止酸 臭不甚伴有疲 乏无力 等症扶正为 主病情重,反 复发作 较为难治实呕与虚呕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中医内科学142 实呕与虚呕的联系实呕 脾胃受损 虚证呕吐失治、误治 病情缠绵*中医内科学15食滞----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胆热犯胃----呕吐苦水、黄水。

      肝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痰饮中阻----呕吐浊痰涎沫胃气亏虚----呕吐清水,量少中医内科学16(三)、相关检查1、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了解胃黏膜情况,贲门、幽门口 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改变2、呕吐不止,伴有腹胀、矢气减少或无大便,应做腹部透视及 腹部B超,以了解有无肠梗阻3、病人暴吐,呈喷射状,应做头部CT或MRI,排除颅脑占位性 病变,也可以做腹部B超,了解胰腺及胆囊的情况 4、呕吐不止,需检查电解质,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 5、育龄期妇女,应化验小便,查妊娠试验 *中医内科学17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应首辨虚实•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 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 吐物多有酸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 • 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 • 乏力,脉弱无力等症中医内科学18辨可下与禁下:一般而言,呕吐不宜用下法,其理为呕吐病位在胃, 不应用下药 攻肠同时,呕吐能使胃中停滞之宿食或 不洁之物从上排出,下之无益若呕吐属于虚者,下 之更有虚虚之弊若呕吐属于外邪者,当逐邪外达, 其呕自止,亦不宜攻里,引邪深入。

      病人欲吐者,不 可下之”但下法并非所有呕吐都绝对禁忌,如呕吐因 于胃肠实热,又兼大便秘结的,必要时就可以用下法 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上下相互联系,下既不通, 势必上逆而呕,通其大便可折其上逆之势可见呕吐 禁用下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可下与否,当因 证而宜中医内科学19辨可吐与止吐:呕吐大多属于病理现象,故一般均可选择用降 逆止呕之剂,但也不是对所有呕吐一概不问病 因均用止吐之剂例如:有些呕吐是机体驱邪 外出的抗病机能表现,这种情况,应因势利导 ,使其邪去正安,无须止呕胃有痈脓、痰饮 、食滞、误吞毒物所引起的呕吐,可让其吐出 ,则邪祛病除所以,何者可吐,何者不可吐 ,亦应当严格辨证掌握中医内科学20(二)、治疗原则治以和胃降逆为原则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 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 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 其标本缓急主次而治之中医内科学21(三)、证治分类1、实证 (1).外邪犯胃证主证: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兼证:头身疼痛,舌脉:舌苔白腻,脉濡缓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加减:*中医内科学22(2).食滞内停证 主证: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兼证:大便或溏或结,舌脉:舌苔厚腻,脉滑实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加减加减:*中医内科学23(3).痰饮内阻证主证: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兼证:头眩心悸,舌脉:舌苔白腻,脉滑证机概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加减:*中医内科学24(4)、肝气犯胃证主证:呕吐吞酸,嗳气频繁,兼证:胸胁胀痛,舌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加减:*中医内科学252、虚证(1)、脾胃气虚证主证:食欲不振,食人难化,恶心呕吐,兼证: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脉:舌苔白滑,脉象虚弦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加减: *中医内科学262、虚证(2).脾胃阳虚证 主证: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 兼证:面色咣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脉濡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加减:*中医内科学272、虚证(3).胃阴不足证主证: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兼证:似饥而不欲食, 舌脉: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加减:*中医内科学28六、预防调护• 1.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秽浊之邪的入侵•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饮食方面:脾胃素虚患者,饮食不宜过多 , 勿食生冷瓜果等,禁 服寒凉药物;若胃中有热 者,忌食肥甘 厚腻、辛辣香燥、醇酒等物品,禁服温燥药物 ,戒烟• 4.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卧床休息,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服药时,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服 药方法,应少量频服为佳根据病人情况,以 热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 *中医内科学29例一 张某,女,35岁候诊时呕吐不止,披发槌胸,面亦,舌厚腻,白中带 黄, 诉胸中难进,如火焚,有气上冲柴胡9克 竹沥30克 茯苓9克 珍珠母30克 青皮6克 川连2.4克 苏子9克 白芍9克 钩藤9克 栝楼9克 桂枝3克 ·复诊,服药1剂,所患全失,昨今判若两人,舌尚腻白,胸 间气闷。

      柴胡9克 白芍9克 苏子9克 桂枝6克 广郁金9克陈皮6克 茯苓9克 瓜蒌皮9克 香附6克3剂后不再作,停诊中医内科学30例二郑X X,男,32岁初诊日期:3月21日 两年来不时发生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近 来发作更频,每一、二日便呕吐一次除吐 食物外,尚有多量酸水,平时口淡无味,食 后胃脘胀满,郁闷不舒,心中嘈杂,腰疼, 肢末欠温大便尚可,小便清长,次数增多 面色正常,唇色红赤,舌质红、舌苔薄白 而滑,脉沉细弱,X线透视报告胃下垂4厘米 中医内科学31本例口淡,脘胀,肢末欠温,小便清长而频,脉沉 细弱,乃一派寒象,治宜温补中阳,但唇舌质红, 吐多酸水,心中嘈杂,又系内有郁火征象总缘脾 肾虚寒,膈间有热,形成上热下寒,虚实并见之候 下寒宜温,上热宜清,先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以调 和之白皮参、煮半夏各9克 黄连、黄芩、干姜、吴茱 萸各 6克 炙甘草3克 大枣3枚 连服4剂4月9日:治疗以来,只轻微呕吐两次,吐出物系 清水,痰涎,仅夹少许饭物,无酸味,心中嘈杂巳 除,但时清涎自涌,肢末欠温,大便正常,小便仍 清长频多,唇舌色正常,苔薄自而滑上热巳清, 宜专温其中下。

      中医内科学32破故纸、炒白术、菟丝子各9克 吴茱萸、煨肉蔻 各 4.5克 干姜、炙甘草各3克 明党参15克 生姜6克服5剂4月29日:半个月来又先后吐水三次,但均未挟有 食物其他症状与上次相同连进温中收效不显者, 因益火之力不足之故,与桂附理中加味制川乌、炒白木、补骨脂、煮半夏各9克 白晒参 、煨肉蔻,干姜、炙甘草各6克 肉桂1.2克(研冲)方中川乌同干姜、炙草先煎,一小时后入其它各药 每三日服一剂,连服10剂,诸症基本消失随访三 个月,症状基本控制中医内科学33[评按] 呕吐系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 的证候其病因诸如外感,饮食过多,情志不 遂,或热病后胃阴巳伤等,均可伤胃而致吐 例一气冲上逆,呕吐不止,面赤苔厚,胸中如 焚,乃胃热之徵,治以舒气降逆,清胃止呕, 一剂而其患若失,后以前法结合理气疏肝以巩 固疗效例二为上热下寒,虚实兼见,先用半 夏泻心汤加味以和胃降逆,开结除满,治重清 上温下,后专温其中下二焦,方用桂附理中加 味益火生土,温肾健脾,兼以和中,诸证痊愈 此案治分先后,虚实兼顾,对于益火生土之 法的运用颇有心得中医内科学3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