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氯生产安全技术规程.doc
13页大成农化有限公司鲁昊分厂作业文件液氯生产安全技术规程 1工艺流程简述1.1工艺流程方框图氯氢处理来氯气捕雾器氯气分配台氯冷凝器液氯贮罐包 装东大环氧丙烷盐酸尾气处理产品名称 1.1化学名称中文名称:氯气英文名称为chlorine1.2分子式氯气分子式为Cl21.3结构式结构式Cl-Cl1.4分子量分子量70.9,1.2 工艺流程简述从氯氢处理来的干燥氯气,经氯气捕雾器进入原氯分配台,进行氯气分配原氯一路送东大环氧丙烷厂;一路送盐酸,生产高纯盐酸或工业盐酸一路送氯气冷却器氯气进入冷凝器后,与液态氟利昂进行热交换而液化,经气液分离器分离,液氯进入贮罐,尾气送尾气吸收若需要包装时,将液氯通过液下泵加压进行充装在变频运行时,液氯充装压力通过变频器进行整节,使充装压力稳定在1MPa,工频运行时充装压力通过回流阀调节压力控制在0.9~1.1MPa钢瓶内残存废氯用纳氏泵抽到尾气处理1.3产品物理、化学性质1.3.1 产品物化性质1.3.1.1 液氯为黄绿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一种腐蚀性极强、有剧毒的物质,密度1.47g/cm3(0℃),熔点:-101℃,沸点-34.05℃,氯气的临界压力为7.61MPa,临界温度为143.9℃。
1.3.1.2氯是一种很活泼的元素,能与很多元素化合,也能与大多数化合物反应,能助燃,在光照下能与其他易燃气体混合发生爆炸1.3.2产品的主要用途 液氯用途十分广泛,是无机,有机氯产品的注意原料用于造纸、消毒、塑料、橡胶、纺织、农药、冶金、医药卫生等方面1.3.3包装形式及存放运输要求 液氯包装标志,除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的执行外,生产厂还应用标签或标牌标明:生产厂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净重等槽车及钢瓶应有明显的“液氯”、“有毒”字样,并注明车号或瓶号、实际皮重液氯用槽车和钢瓶包装,液氯包装量:钢瓶不得大于1.25kg/L,槽车不得大于1.20 kg/L.1.4原料及中间体性质、防范措施1.4.1原料及中间体物化性质氟利昂(R22)无毒,液化气体,没有燃烧的危险,对金属没有腐蚀作用1.4.2包装形式及存放运输要求制冷剂,用专用钢瓶运输:其贮存、运输应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的规定执行进厂气瓶应有质量证明书1.5主要安全控制指标范围液氯气化器温度:小于60℃液氯包装罐压力0.78~0.98MPa低熔点合金堵熔化温度65~70℃原氯纯度>96%氯中含氢<0.4% 含水<0.05%液氯液化尾气氯中含氢<3%,压力0.05~0.25MPa排污含三氯化氮小于30g/L液氯纯度≥99.5% 含水≤50ppm液氯充装压力<0.98MPa液氯填充比≤1.25t/m3. 液氯充装压力,变频运行时1MPa,工频运行时≤1.1MPa。
氯中含水≤0.04% 紧急密封气压力,罐压+0.5MPa 密封气压力,罐压+(0.1±0.05)MPa1.6偏离正常工况后果的评估及对员工和健康的影响1.6.1偏离正常工况的评估:会造成液氯纯度不够,质量下降,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同时还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泄漏1.6.2 对员工和健康的影响:如果偏离正常工况,可造成氯气泄漏会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氯气纯度不够,无法液化,会造成全厂停车2装置概况2.1 装置周边相邻的主要设施和装置包装车间的液氯储罐、液氯车间的冷冻机等 共有三台冷冻机,正常开启一至两台,其余备用,除全厂长时间停车,其余时间冷冻机正常运行2.2物料最大存储量及生产能力液氯贮罐4个,其中一个空罐,其余3个每个50吨,只能贮存80%,最大存储量为120吨3 异常情况分析及控制措施3.1 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3.1 液氯气化器、气液分离器、贮罐、液氯钢瓶等发生爆炸原因:氯中含氢超标,受热振动、摩擦时发生爆炸 三氯化氮超标:日光照射或受热、振动引起爆炸 操作不当:a、使用气化器时加热温度过高,压力过高b、液氯充装量超过80%,外界因素影响造成爆炸c、液氯钢瓶及其他设备受腐蚀强度降低处理方法:严格控制氯中含氢<0.4%储氯设备定期排污,排污物中NCl3含量小于30g/L;包装加热温度小于60℃,严禁用蒸汽加热;钢瓶充装不能超过80%;储氯设备定期检测。
3.2 管道或设备漏氯原因:氯中含水高腐蚀设备,管道穿孔造成漏氯;管道上使用的法兰阀门质量差,垫子损坏3.3废氯分配台出现液氯原因:包装加压时液氯进口阀未关严;未开气液分离器,液氯出口阀或出口管道堵,废气阀开的过大,带进液氯,液氯贮罐未开平衡阀使液氯流通不畅处理方法:关紧包装罐液氯出口阀;打开气液分离器液氯出口阀,调节废气阀开度;打开平衡阀3.4 轴封氯气泄漏原因:密封气压力不足或紧急密封启用时压力不足处理方法:调整压力到规定值3.5 包装管线泄漏处理方法:立即停止包装,停泵,关液氯进出口阀、抽空3.6 液氯贮罐出现泄漏处理方法:V201泄漏,打开阀105、301、309、204,关闭阀103、104、205,启动液下泵打开液氯出口阀304,即可将V201液氯转移到V202内,若V202泄漏,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将V202内液氯转移到V201中3.7 包装罐泄漏或液下泵故障须清空中间罐处理方法:(二)当中间罐泄漏严重,加压会加剧泄漏,可通过液下泵将中间罐物料转移到大罐中,具体操作如下:关闭阀门301,打开309、104(或204)开启液下泵,打开阀304,待中间罐液位至最低液位时,关闭中间罐所有阀门,开真空阀抽空罐内残余液氯。
3.2要害部位分布及安全监控管理3.2.1 要害部位 : 3.2.1.1螺杆冷冻机1) 设备在加油、放油和运行时,如冷冻机油不慎泄露在地面上,应用油棉纱及时擦拭对经常出现泄露的场所,应在漏油地面设接油盘2) 设备所使用的制冷剂大量泄漏会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设置配套设施,保持机房内空气流通顺畅,如装设排风扇如发现有泄漏,必须马上停机检验,修复后方可使用3) 制冷剂泄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禁止大量排放设备如需检修,必须将设备中制冷剂回收至储存罐,以备再次使用4) 压缩机在运转中突然停车其原因:⑴吸气压力低于规定压力;⑵排气压力过高,使高压继电器动作;⑶温度控制器调的过小或失灵;⑷电机超载使热继电器动作或保险丝烧毁;⑸油压过低使压差控制器动作;⑹控制电路故障;⑺控制箱接线端松动,接触不良;⑻油温过高,油温继电器动作处理方法:⑴查明原因,排除故障;⑵查明原因,排除障碍;⑶调大控制范围,更换温控器;⑷排除故障,更换保险丝;⑸查明原因,排除故障;⑹查明原因,排除故障;⑺查明后上紧;⑻增加油处理器冷却水量5) 机组振动大其原因:⑴机组地脚未紧固;⑵压缩机与电机同轴度过大;⑶机组与管道固有振动频率相近而共振;⑷吸入过量的润滑油或液体制冷剂。
处理方法:⑴塞紧调整垫铁,拧紧地脚螺栓;⑵重新校正同轴度;⑶改变管道支撑点位置;⑷停机,盘动联轴节将液体排出6) 运行中有异常声音其原因:⑴压缩机内有异物;⑵止推轴承磨损破裂;⑶滑动轴承磨损、转子与机壳摩擦;⑷联轴节的键松动处理方法:⑴检修压缩机及吸气过滤器;⑵更换;⑶更换滑动轴承,检修;⑷紧固螺栓或更换键7) 排气温度过高其原因:⑴冷凝器冷却水量不足;⑵冷凝水温过高;⑶制冷剂冲灌量过多;⑷节流阀开启过小;⑸系统中存有空气(压力表指针明显振动);⑹冷却器内传热管上有水垢;⑺冷凝器内传热管上有油膜;⑻机内喷油量不足;⑼热负荷过大;⑽油温过高;⑾吸气过热度过大处理方法:⑴增加冷却水量;⑵开启冷却塔;⑶适量放出制冷剂;⑷适当调节;⑸排放空气;⑹清除污垢;⑺回收冷冻机油;⑻调整喷油量;⑼减小热负荷;⑽增加油处理器冷却水量,降低油温;⑾适当开大供液阀,增加供液量8) 压缩机本体温度过高其原因:⑴吸气温度过高;⑵部件磨损造成摩擦部位发热;⑶压力比过大;⑷油冷却器冷却能力不足;⑸喷油量不足;⑹由于杂质等原因造成压缩机烧伤处理方法:⑴适当调大节流阀;⑵停车检查;⑶降低排气压力;⑷增加冷却水量;⑸增加排油量;⑹停车检查。
9) 油压过低其原因:⑴油压调节阀开启过大;⑵油量不足(未达到规定油位);⑶油路管道或油过滤器堵塞;⑷油泵故障;⑸油泵转子磨损;⑹油压表损坏,指示错误处理方法:⑴适当调节;⑵添加冷冻机油到规定量;⑶清洗;⑷检查、修理;⑸检修、更换;⑹检修更换10) 油温过高其原因:⑴油压调节阀开启度太小;⑵油压表损坏,指示错误;⑶油泵排出管堵塞处理方法:⑴适当增大开启度;⑵检修、更换;⑶检修11) 油位上升其原因:制冷剂溶于油内处理方法:关小节流阀,提高油温12) 压缩机运行中油压表指针振动其原因:⑴油量不足;⑵油过滤器堵塞;⑶油泵故障;⑷油温过低;⑸油泵吸入气体;⑹油压调节阀动作不良处理方法:⑴补充油;⑵清洗;⑶检修或更换;⑷提高油温;⑸查明原因进行处理;⑹调整或拆修3.2.1.2.磁力液下泵1、 为保证液下泵正常运转及安全工作,应进行日常监测,注意以下几点:1) 通常泵与电动机是同步运行的,应避免在不适工况下长时间工作;2) 泵的振动极小,较大的噪音及振动说明发生故障;3) 避免发生干摩擦以及在出口管路阀关闭时工作;4) 为保证泵正常工作,应保证泵在规定的流量及扬程范围内工作;5) 为避免汽蚀,磁力泵在输送易汽化的液氯3流体时最小吸入压头0.8米;6) 隔离套磨损情况的压力检测;7) 对电机输入电流的检测;8) 液氯泵工作时要避免液氯储罐中氯气压力波动(下降),否则泵易汽蚀损坏;9) 为了避免杂质大量进入泵腔,从液氯罐(有液氯泵的罐)底部快速压进液氯时,应避免液氯泵出口管路阀门关闭,包括最小流量孔板的阀门;10) 若液氯泵安装在中间罐上,液氯泵在工作时,应保证中间罐的气相与相应液氯储罐(供液)气相相通,否则泵易汽蚀损坏。
2、 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1) 抽不上液体,其原因:正吸入压头过低处理方法:在入口处提高液位、提高吸入压头或在吸入容器中通过外部装置加压2) 流量太小,其原因:⑴泵中仍存在气体;⑵泵出口压力不足;⑶管路、泵堵塞结垢;⑷转向错误;⑸吸入压头太低处理方法:⑴充分排净气体;⑵同制造商联系;⑶充分清洗;⑷改变电机接线方式;⑸提高最低液位或同制造商联系3) 流量太大,其原因:出口阀门开启过大处理方法:关小出口阀门4) 消耗功率过大,其原因:⑴流量过大;⑵流体的密度或粘度高处理方法:⑴关小出口阀门;⑵泵必须装备较大的电机5) 泵工作不稳定,其原因:⑴吸入压头过低;⑵泵及整机组装中的问题;⑶轴承磨损、功率增长;⑷泵灌注和排气不充分;⑸汽蚀以及无噪音的“隐藏”汽蚀处理方法:⑴提高吸入压头,或使用外部装置给容器加压或提高液位;⑵拆卸、组装、检查、清洗;⑶检查轴承间隙、更换轴承;⑷重新灌注和排气;⑸消除引起汽蚀的各种原因3.2.2安全监控管理:氯气泄漏报警器共5套液氯包装4套,液氯贮罐1套3.3 安全装备操作(使用)方法介绍及管理要求使用的安全装备的种类、数量、作用、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干粉灭火器7只,二氧化碳灭火器4只,洗眼器1只,氧气呼吸器3只,有毒气体报警仪4套,过滤式防毒面具数只。
其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