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十年回顾与创新超越.docx
11页“国培计划”十年回顾与创新超越 姚晓兰摘 要:“国培计划”已实施十年,经历了从1.0到3.0的不断提档升级,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快教师培训专业进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的“国培计划”将从学员遴选科学化、培训实施精准化、培训评价多元化和训后跟踪常态化四个方面出发实现创新与超越Key:“国培计划”;十年国培;创新超越:G635.1:A:2095-5995(2020)07-0037-04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已历经十年风雨其政策力度之大、资金投入之巨、培训教师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在我国教师教育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今年是落实规划纲要的收官年,也是下一个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起点年因此,回顾十年国培的历程、成效及展望未来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一、“国培计划”的迭代升级之路(一)“国培计划”1.0时期(2010—2014)2010年——2014年是“国培计划”起步阶段国培计划”在培训类别、课程标准、管理办法和培训模式等方面不断展开初期探索,这五年是“国培计划”1.0时期。
1.调整培训类别2010年和2011年的“国培计划”只有“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大类2012年教育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国培计划”在项目类别中新增加了“幼儿园教师”培训大类,培训对象实现了从中小学教师到幼儿园教师的全覆盖至此,“国培计划”的三大培训类别得以固化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2.制订课程标准2012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内容包括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多个学科的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还有针对特殊教育教师、通用技术教师、班主任、培训管理者团队、师德培训等的课程标准共计66个,使“国培计划”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和具体实施方面有了权威的参照,保证了作为国家级培训的应有水平3.颁布管理办法为规范“国培计划”管理,201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颁布了《“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師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办法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机构、学员选派、培训管理、职责分工、绩效考核、经费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国培逐步走向规范化。
4.探索培训模式“培训模式”一词频繁出现在这五年教师厅颁布的国培实施文件里2010年提出采取集中培训、脱产研修、“送教上门”、对口支援和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教师培训2011年要求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2013年要求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2014年“国培计划”提出推进综合改革,强调创新培训模式,并首次提出“混合式培训”模式国培计划”一直积极探索运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国培计划”2.0时期(2015—2018)2015年——2018年是“国培计划”发展阶段培训重点主要面向乡村,落实扶贫攻坚成为国培的明确任务,培训管理由“国培计划”1.0时期的规范化转向精细化1.培训聚焦乡村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培计划”适时将培训主要面向乡村教师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有效方式,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教育部于2016年1月出台了《送教下乡培训指南》、《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
2017年7月又出台了《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乡村校园长“送培进校”诊断式培训指南》、《乡村校园长工作坊研修指南》、和《乡村校园长培训团队研修指南》,力求为乡村教师提供针对性高、实效性强的培训大餐这一时期的“国培计划”围绕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做了很多工作2.落实扶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国培计划”调整工作部署,从2016年起,落实扶贫攻坚成为每年“国培计划”实施的明确任务2017年“国培计划”重点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倾斜优先支持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2018年又提出倾斜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教师培训,尤其是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确保 2020 年前完成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全覆盖3.管理走向精细1.0阶段是不断建章立制、拟订标准追求“国培计划”管理规范化的时期进入2.0阶段后,对“国培计划”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的实施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精细化管理2016年到2017年间,教育部接连颁布了八个培训指南,使“国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流程和职责分工更为细化。
2016年底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培资金使用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2018年又首次在文件中强调安全责任和意识,要求加强学员健康管理和安全教育,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由此可见,2.0时期的各项管理要求更细致,专业化水平更高,“国培计划”已全面实现提档升级三)“国培计划”3.0时期(2019—)从2019年起“国培计划”进入深化阶段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同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使命在此背景下,2019年后的国培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提升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能力为根本任务为示范引领新时代教师发展,在管理上提出“精细实”和精准培训,不断要求改进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吹响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号角二、“国培计划”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因此,“国培计划”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寄予厚望经过十年的发展,其顶层设计不断调整、实施要求逐步细化、组织管理日臻完善,已成为我国教师培训最响亮的品牌十年来,“国培计划”让千万教师有了改变与进步,从而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队伍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我国有1673万教师,他们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1]截至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培计划专项经费157.84 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超过 1500万人次,实现了中西部农村640万教师轮训一遍[2]通过调研、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我们看到“国培计划”是卓有成效的,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负国家开展“国培计划”的初衷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为保障师生安全,我国很多省市开展线上教学,这考验着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令人欣慰的是广大中小学教师较好的完成了任务这其中离不开“国培计划”的功劳,特别是“国培计划”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及倡导的线上+线下的混合研修模式,增强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二)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均衡教育发展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方向性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关键,“国培计划”作为代表国家实施的教师培训,从2010年启动以来,一直坚持缩差距、补短板、促公平,始终将培训重点面向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师国培计划”不断探索,十年间通过置换脱产、送教下乡、工作坊研修、混合式研修等方式,向广大教师提供了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了当地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的师德水平、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也推动当地的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三)加快教师培训专业进程培训是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经历了从“学历提升”到“专业提升”的转变,专业化是其必然要求国培计划”所倡导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等培训理念让我们从新审思教师培训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国培计划”的推动,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国培示范引领、省(市)培统筹规划、区(县)培全员参与、校培常态研修”的分层递进培训体系国培计划”汇聚多方智慧提出的“置换脱产研修”、“混合式研修”、乡村校长“三段式”培训、“送教下乡”、“工作坊研修”等培训模式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来源于不断开拓创新。
国培计划”非常重视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培训者队伍,十年里不间断的针对教师培训者开展以提高其专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者团队研修,通过示范性项目,培训超过 11 万名骨干培训者,骨干教师 85 万余人次,通过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骨干教师上百万人次,基本形成了一支省、市、县、校四级骨干培训者队伍[3]他们像种子将国培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带到了全国各地,大家也感到作为“国培人”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国培计划”在我国教师培训专业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提升了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三、“国培计划”的创新与超越思路十年“国培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一直在努力完善,未来的“国培计划”还有很大的创新与超越空间一)学员遴选科学化“国培计划”的学员遴选工作更多是自上而下指令性的,即由省(市)教委将计划下发到区(县)教委,再由区(县)教委下发到学校,由学校选派教师参训这种遴选方法有利于实现培训区域的覆盖和满足对参训学员数量上的要求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曾出现过参训学员学科不对口、即将退休、反复参训和学员参训意愿不高的情况今后国培学员的遴选方法可以转向自下而上需求性的,即由学员提出培训需求,然后在省(市)和区(县)教委提供的培训项目中自主选择,类似“培训超市”。
这种做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权,能更大程度保证参训学员的同質化,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这需要“国培计划”更好的分层分类设计培训项目,并提供一个面向全体教师的选择培训项目的平台二)培训实施精准化国培实行项目招投标机制,即公开招标、邀标方式,择优遴选,这确保了项目承担机构的资质和水平,是我国教师培训工作的一大创举,但也存在部分机构重投标而轻实施的情况未来的“国培计划”不仅是高质量培训更是精准化培训这要求学员遴选、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等都要做到精、细、实精准对接新时期教育领域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三)培训评价多元化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育部、财政部曾多次强调对国培的评价工作,但是这一环节还显得比较薄弱已有的大数据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专家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形成性评价,评价结果容易受到诸如学员情感因素等的影响国培计划”应进一步完善培训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式应多元,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可以考虑加入同行互评、学员学校评估、教委评估等四)训后跟踪常态化訓后跟踪是夯实国培项目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由于承训机构认识不充分、人员配备不到位、跟踪经费不充足等原因,这一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