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板球运动简介.doc
12页第一课 板球运动简介教学任务和内容:1. 板球选课规定及教学安排2. 板球运动简介3. 观看板球运动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环节:一、板球基本知识简介1. 板球的来源和发展 什么是板球?板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在世界诸多国家受到欢迎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被板球运动所吸引,不管男女老少,热爱打板球及热衷于观看板球比赛 板球是以击球(batting)、投球(bowling)和接球(fielding)为主的运动板球比赛是由两队对垒,一般每队十一人,一队作袭击,另一队作防守攻方球员为击球员(batsman),比赛时每次只可派两人上场,致力夺取高分数;一人负责击球得分,另一人配合夺分守方则十一位球员同步上场比赛,一人为投球手(bowler)负责把球投中击球员身后的三柱门(wicket),力图将她裁减出局(out),其她球员为外野手(fielder)负责把击球员打出的球接住,避免攻方得分(run)攻方的击球局(innings)结束后,两队便会攻守对调,得分较高的一方为胜方 板球设两种比赛方式,一种是实验比赛(Test Match),这种比赛一般打五天,对阵双方均穿白色板球服另一种是一日赛(One Day Match),队员穿国家队队服或自己队的彩色队服。
板球也被称为“绅士的游戏”(gentleman's game),是一项崇尚体育精神(sportsmanship)的运动板球运动来源于英国,起初只是某些牧羊人和农夫所玩的游戏板球运动的发源地相传是英国的东南部文献记载早于十三世纪,在英国的肯特郡(Kent),英王爱德华一世(King Edward I, 1239-1307)曾参与过类似板球运动的活动板球运动的英文名称cricket,也许是从当时牧羊人所用的手杖cric演变出来的到十七世纪,板球在英国已经相称流行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张,板球运动也逐渐发展到英联邦国家,目前全世界推广普及 1844年,第一场板球国际比赛在美国举办,比赛双方为美国队和加拿大队 在近代中国,第一代参与板球运动的中国人可以算是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她当年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香港大学前身),课余跟她的恩师康德黎博士就曾打过板球;康博士还通过板球给孙先生解说西方民主、英国议会制度、政党轮替等理念!9月,由亚洲板球理事会推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中国板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学员30人,正式开始了现代板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4月和9月又分别举办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国板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已有近百名教练员和裁判员获得了资格证书,并在全国70所学校中开展了板球运动。
板球自从500近年此前在英国浮现后,起初只是在英联邦国家内打,后来逐渐发展到近一百个国家,遍及世界五大洲目前板球运动已经开始在中国发展进步,这是世界板球运动史上的一大新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国际板球理事会及亚洲板球理事会的大力支持下,板球将会落户中国,为广大中国百姓所理解并爱慕2. 器材和场地2.1 球衣 (Clothing) 击球员可选穿手套,护腿垫,头盔,护胸,护肘,护腕和钉鞋 接近球道的防守队员能穿护腿垫、护胸和头盔,但不能戴手套 守桩员可穿戴护垫、头盔和双层手套 2.2 球 (Ball) 板球由实芯软木,外加两块或四块皮包着缝成,缝合位置叫线缝(seam)职业投球手惯常会使线缝先落地,好让球弹起时变化方向,令击球员难于掌握球路五日赛(day)多数用红色板球,而一日赛(day & night D/N)则用白色板球板球的圆周是22.86公分(9寸),重量大概163克 2.3 板球板 (Bat) 球板多数是用英国或克什米尔的柳木制成板球板不能长过96.52公分(38寸),不能宽过10.8公分(4.25寸) 2.4 三柱门(Wicket) 三柱门(wicket)顾名思义就是三根圆柱形的木柱(stump),外加两条横卧在圆柱上的小横木(bail)。
三柱门的圆柱是用木制成,圆柱底部是圆锥形,再锤打进球道里圆柱离地高71.11公分(28寸),边柱相隔22.86公分(9寸)门柱上的小横木长4寸大风的比赛日,裁判可以选用较重的小横木 比赛时,若投球手将球投中击球员身后的三柱门,导致其中一条小横木落下,击球员便会被判出局(out),但若两条小横木没有跌落,击球员便不须出局(not out) 2.5 球场 (The Field) 板球比赛是在一片大圆或椭圆形的草地上进行球场面积的大小并没有明文规定,一般是在场中的球道(pitch)以大概64米至68.6米半径划一种圆形为边界(boundary)板球场比篮球场(28.65米 x 15.24米)大概三十多倍 2.6 球道 (The Pitch) 尽管板球场地会因应不同球场而大小不一,但在场中的长方形球道却有法定的面积规范在球道的两端会分别放置一组三柱门(wicket),两组三柱门的距离是20.12米(22码),而球道的宽度是3.05米(10尺) 三柱门摆放的位置叫投球线(bowling crease),距离三柱门前1.22米的线是击球线(popping crease),而距离三柱门中央1.32米两边跟投球线和击球线成直角的线则称为返回线(return crease)。
球道一般是一块平的硬泥地,在不同的气候地区,有些球道会有较多草滋长,有些则干涸多裂缝而球道地质的湿硬软快,对选用投球方略有极大的影响 3. 板球术语3.1 开局 (The Start) 比赛开始前,两队的队长(captain)会用掷硬币来决定那方先击球(batting)或先防守(fielding and bowling)先击或先守的决定一般会根据她们的排阵、球道(pitch)和天气状况来决定 3.2 击球局 (Innings) 击球局(innings)代表击球队(batting team)所用的击球时间一日国际赛(One Day International ODI)只有两局击球局,亦即对阵双方各有一局击球局,有点像足球赛事的上下半场每个击球局由五十个回合(over)构成每位投球手须投出六个好球(坏球不计)才完毕一种回合,因此一局击球局可以有起码三百个球投出每个击球局大概需三个半小时完毕两局击球局加中场半小时的休息,整场赛事大概需八小时完毕赛事可以是日赛(day match),由朝早到下午,又可以是日夜赛(Day & Night D/N),由下午到晚上 击球局有如下几种终结的路过: 1) 完毕了五十个回合。
2) 击球队十一名击球员中的十名被判出局 3) 击球队所得的分数超越了防守队上局所得的分数 4) 击球队宣布(declare)终结(一般只出目前五日测试赛test match) 3.3 击球员 (Batsman/Batter) 比赛时,球道(pitch)两端的三柱门(wicket)位置,一端为击球端,另一端为投球端两名击球员会分别站在两端的击球线(popping crease)内如图所示,站在上方三柱门前的击球员为主击球员(striker),负责迎击从下方三柱门投球手投来的球站在下方三柱门前的击球员为副击球员(non-striker),负责配合得分,击球员可将球打向任何方向,目的就是将球打得越远越好,得分越多越好,同步击球员又需要小心保护三柱门(wicket)来避免出局(out) 若场内其中一名击球员被判出局,她必须离场,并不能在同一种击球局内(innings)再次击球,一名新击球员会进场接替她的位置规则规定,击球队须派两名击球员比赛,若全队十一名击球员中的十名被判出局,场内则只剩一名击球员,击球队的击球局亦因此终结 3.4 投球手 (Bowler)比赛时,防守队的十一名队员会同步下场比赛。
每一种回合(over)都会有一名防守队员担任投手,她可以在球道(pitch)外助跑投球,但投球时脚不可逾过投球端的击球线(popping crease),手须过头及手臂笔直 投手的任务是把球投中击球员身后的三柱门赶她出局,或使击球员难以得分投手每回合须要投出六个好球,若她投出坏球,在这回合(over),她便须要多投一球一名防守队员不能持续两回合当投手 3.5 桩门接球员 (Wicket Keeper) 防守队有一名队员专任桩门接球员,她站在击球端的三柱门后负责接球若投来的球掠过击球员的板边,桩门接球员就有责任把球接住桩门接球员还需要把外野手(fielder)的传球接住,尽量减少击球员得分,甚至要令击球员出局此外,桩门接球员还需要把击球员打失的球接稳,她是唯一可戴手套的防守队员 3.6 外野手 (Fielder) 除投球手和桩门接球员,其他九名防守队员都是外野手她们会根据击球队的攻势分散围住球道(pitch)来布阵右图的黄点,便是外野手常站的位置 外野手的任务是把击球员打出的球直接接住,令击球员出局;或将球截停,避免球滚出边界;或将球尽快传给桩门接球员或投手来阻截击球员得分 3.7 后备球员 (The 12th man) 每队其实有第十二位队员,她是后备球员,若正选队员受伤,她便可以替代出场,但她只能当外野手,不能当投手或击球员。
3.8 出局措施(Ways of Getting Out) 比赛中,防守队负责避免击球队得分,最佳的做法就是令击球队的队员出局如下便是击球员被判出局的某些措施 3.9 接出(Caught) 接出是最常用的出局状况投手投出好球,击球员用球板或手套打中球,球在未落地前,防守队员用手将球接稳,击球员便会被判出局 3.10 投出(Bowled) 投手将球投中击球员身后的三柱门(wicket),并把横卧在三柱门上的小横木(bait)弄跌,而投手投出的球须要是好球,就算击球员打失,或球是掠过击球员的身体或球板才弄跌小横木,击球员都会被判出局 3.11 跑出(Run out) 两位击球员跑分时,两边击球线(popping crease)中间的区域就是危险区,危险区两端外的区域就是安全区若击球员在危险区,而防守队员将球打跌三柱门的小横木,击球员就会被判出局 被判出局的这次跑分将会作废举例击球员跑分三次,在第三次跑分时被判出局,第三次的跑分会作废,即击球员只获得两分 3.12 门前脚 (Leg Before Wicket LBW) 球投中击球员的护脚垫而给截停了,若裁判觉得球本应能投中三柱门,但因击球员的护脚垫阻了球路,裁判便可判击球员出局。
尚有某些因素需要留意:这球须要是好球、击球员曾尝试过击球、球没有碰过击球员的球板和手套、投球手还须向裁判提出申诉(appeal)门前脚就像足球赛事的越位(offside),是较具争议的裁决 3.13 捕出(Stumped) 击球员若走出击球线外(危险区)击球,捕手将球接妥,再用球弄跌三柱门上的小横木,击球员便会被判出局若投球手投出的是坏球,击球员便不会被捕出,但歪球则会 3.14 自击桩门(Hit wicket) 当击球员击球时,她的身体或球板误把三柱门上的小横木弄跌,便会出局 3.15 手触球(Handled the ball) 击球员击球后,恐怕球会滚向三柱门,她可以用脚把球扫走,但若她用手拿球,她便会被判出局 3.16 两次击球(Double hit) 击球员故意将球打两次,便会被判出局 3.17 超时(Timed out) 击球员被判出局后,另一名击球员须要在三分钟内准备迎球,否则便会被判超时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