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湿地公园与普通公园的区别.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92570323
  • 上传时间:2023-09-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1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湿地兼有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其生境特殊,物种多样,是地球上最具有生产 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最为公认的湿地是1971 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伊朗签署的 国际《拉姆萨尔公约》,把湿地定义为“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 或流动的水域,淡的,稍咸的水域,泥沼地,沼泽地,泥炭地,包括退潮时水深不超过 6m 的水域1979 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学协会将湿地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 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①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 植物优势种;②底层土主要是湿土;③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明确 指出: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m为界我国也有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湿地的内涵加以说明,认为湿地是“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 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m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 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m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 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综上所述,狭义的湿地强调水文、土壤以及湿地植被三要素的同时存在,水深一般不超 过2m,湿生或水生植被占优势,土壤为水成土,即受地表积水或地下水浸润,具有明显生 物积累及潜育化特征,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无氧条件的土壤。

      而那些枯水期水深超 过2m,水下无湿生植被生长的大型河道,湖泊以及海洋则属于水生生态系统1.1.2 湿地公园及其内涵 我国关于湿地公园概念与界定分别由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颁布了两套体系,包括四个定 义:——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中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限定:■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 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 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 20hm2■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以下条件:(1) 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 文化和科学价值的;(2) 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3) 占地 500亩 (33.33hm2) 以上能够作为公园的;(4) 具有天然温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的1) 自然湿地与湿地公园自然湿地形成的湿地斑块连接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低,湿地中水文环境受区域中地形 地貌以及气候综合作用影响而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通常是经过人为干扰,并出于营造特殊景 观的需要,往往湿地斑块分布不均匀,面积较小,斑块之间连接度较低。

      自然湿地是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并且其功能可以测定与评价,而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除 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功能之外,还有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等作用,这些是自然 湿地所不具有的,同时这类服务功能也难以进行计算评估2) 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 通常而言,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都具有典型的湿地景观,同时二者都具有保护湿地环境的作用,但其也有较多的区别:面积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通常涵盖了整个水域,而湿地公园规模一般较小, 属于自然保护区中的实验区域2)功能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以温地的保护、恢复为主,而温地公园在此之外同时还 要满足游憩、休闲的需求3)湿地构成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自然形成的湿地环境为主,未经人为干扰或干扰较 小,而湿地公园中可采取多种方式恢复、改造、优化环境,从而形成具有典型湿地特征的场 地环境,因此人工干预下的场地面积较大4)湿地公园与水景公园 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具有较大规模的湿生或沼生生态系统是与水景公园最大的 区别,湿地公园强调对湿地特征的展示,突出体现湿地的生态作用,以保护、恢复湿地环境 为主要目的而一般水景公园通常只是具有较大面积的水体以及少量的湿地景观,是以旅游、 休闲为主的景观环境。

      1.2 湿地及湿地公园的环境特征1.2.1 湿地生态系统特征1) 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的过渡 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但其成因都是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 括水体陆化以及陆地沼泽化两种类型2) 生物多样性特征 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和湿地分布区域景观的复杂性,为生物创造了多样的生境,同时湿地 本身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由于特有的边缘效应,其具有生 物多样性的特征3) 功能多样性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湿地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及其外 在表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类型功能,主要可分为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态 功能4) 动态变化特征(系统的脆弱性) 一方面,就大尺度环境而言,在相对的长时间尺度内,湿地是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一 个阶段,逐渐从浅水区域,历经沉水阶段一浮水阶段一挺水阶段一湿生阶段一灌木阶段向森 林顶级群落演替的过渡阶段5) 特殊的物质循环系统 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湿地将更多的养分存储在有机沉积物中,并随着泥炭沉积或有机 物输出等形成自己的特殊循环规律 1 .2.2 湿地公园的环境特征1) 受人为干扰影响大湿地公园是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叠合的游憩环境,相对于自然湿地受到较 多人为干扰,在对场地造成一定破坏的同时也适度地改善了环境的原有缺陷。

      2) 空间异质性高,动植物种类多 与大规模的湿地保护区相比,湿地公园虽然规模较小,但由于受人为干扰较多,环境内 湿地分布不均勾,面积通常较小,会出现孤鸟式的湿地斑块,空间与生境的异质性程度高3) 类型多样,具有地域特色受场地自然条件、地形地貌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湿'地 公 园呈现出多样的景观特征4) 植被生长量大,生态不稳定 湿地作为由陆生系统向湿生系统过渡的特殊生态环境,其本身并不稳定而湿地公园由 于人工的干扰,其植被抗干扰能力差1) 空间较为均质由干湿地公园多以自然植被群落为主导,景区内建筑比例较少,建筑规模较小,因此湿 地公园常常以单一的自然植被形态为主,空间形态较为均质,特别是由于温地公园中湿地植 被生长旺盛,空间破碎度高,缺少视野的开合变化,空间层次单一2) 竖向变化较少 由于湿地本身通常位于大区域的负地形地带,因此温地公园通常地势平坦,并且由于环 境内人工建(构)筑物规模小,分布分散,而水体面积较大,由此形成的空间形态往往竖向 变化较少、天际线平缓3) 斑块破碎度高 与其他的公园类型相比,温地公园斑块破碎程度更高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湿地 处于陆生系统与水生系统的中间过渡状态,因此半陆地半水面的状态是湿地公园的典型空间 特征,曲折的水面岸线与高密度的岛屿数量使得湿地呈现较高的破碎度,一定程度上的斑块 破碎度有利于湿地典型空间特征的营造,此外,分散的湿地岛屿易于避开一些易受人类干扰 的区域,有利于两栖类动物筑巢与栖息。

      1.3.3 湿地公园营建中存在的问题1) 湿地公园概念泛化 虽然溢地公园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往往是从形式上出发,而对湿地本体特征缺乏重视—方面温地公园的设计照搬城市公园、水景公园等规划营建模式,没有遵照湿地生态系统的 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缺少对水文、土壤以及动植物等湿地主导因素的保护恢复措施同时设计中对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以及规划设计的认识有所偏差,将不具备湿地特征 或仅有少量湿地水景的水景公园,强调公园的娱乐功能,淡化湿地的科普教育,宣传湿地保 护方面的内容,缺少对湿地自然文化属性的体现2) 缺乏科学的认知与评价 湿地公园设计重策划轻研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缺少对场地原有生态条件、空间形态以及周边环境的分析与调查,不考虑现有水 文过程,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群落的限制条件,忽视场地固有的空间形态,直接进行人为的大 肆改造,采取程式化的设计手法 另一方面,对设计结果缺少预 评估,忽视对公园的游憩项目类型、功能分区、道路走向的研究,因此由于游憩项目的不合 理定位与布置,建成后无人问津,造成设施的浪费3) 过度人工化设计,弱化湿地景观特征 湿地环境本身地势低洼,竖向变化少,水岸形态自由而大量的湿地公园设施并没有正 视环境本身特征,对场地采取了过多的人工改造,将其作为一般水景公园来对待,人工痕迹 过重,缺少地域化的湿地环境。

      1) 设计中采取"挖池(河、湖)堆山"的手法处理场地:开挖河道以整理水系,挖方用 来堆砌土山营造竖向变化,整体空间形态局促且平均化,最具湿地特征的河漫滩,弯曲有致 的天然水系等却难觅踪迹,同时,对场地的过度干扰影响了湿地的恢复;(2) 场地中出现大面积草坪、规律的树阵以及硬质广场等人工化的景观环境,缺少应有 湿地生态群落景观;(3) 硬质驳岸、大体量、大规模服务建筑的介入淡化了湿地空间的连通性,如水岸和水 中岛屿上出现实体化的建筑弱化了公园的主题4) 忽略湿地生境的可持续性 湿地公园作为具有复杂湿地景观生态系统,其功能效益的发挥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 和人文等各种要素的影响而当前湿地公园设计营建过程中仅重视始建之初的景观效果,对 生态的可持续性缺少考虑湿地公园景观空间建构在理念上要与相关领域的规划方法相区别:与一般公园规划方法 相比,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更加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一生态优先为规划设计的核心科 普教育、观光休闲等使用功能都于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的目标之下因此,湿地公园的景观 空间建构不应满足与单纯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形态规划,而是建立在生态格局优化基础上的空 间建构模式(表 4-1)。

      湿地公园与一般公园空间建构方法比较 表 4-1分项湿地公园一般公园基本功能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与教育、文化与休闲休闲与娱乐空间分布从保护湿地出发、体现生态原则从功能分区出发,满足人的 使用需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协调、服从于湿地保护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为主项目选择与湿地资源持续利用相关的项目,注重科普教 育性健康、趣味、环保环境建构以湿地生境为主人工或半人工环境生物群落营造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群落观赏植物为主生态系统自我修复与维持能力高人工维持为主中心思想生态中心人类中心建构湿地公园有以下基本特征:1) 生态优先湿地公园空间建构的生态优先特点体现在两个层面: 微观层面:指湿地公园小尺度的空间建构符合生态原则如选用地带性植被、 按照自然分布特点进行配置宏观层面:指湿地公园大尺度的空间也符合生态原则,如生态格局优化与使用 功能规划2) 多样性 多样性是湿地公园空间建构的重要特点,由于湿地公园规划目标的复合性,湿 地公园景观空间建构应着重体现湿地公园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以从下面两个 层面理解:生态多样性: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湿地公园建构应努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多 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湿地生态环境 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多样性:指有课观光游憩的角度,湿地公园规划应提供多种适合湿地公园 开展的游憩活动,除了科普教育与湿地体验等最基本的项目外,湿地公园还应 该结合湿地公园开展的游憩活动,除了科普教育与湿地体验等最基本的项目外 湿地公园还应该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活动项目,如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等其他休闲 活动3) 可持续性 营造地域特征:集中体现为选择地带性植被,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湿地景 观注重环境再生:应选择那些再生能力强的植被群落,强调自我更新为主,减少 人工投入综合效益最大:湿地公园除了发挥其生态功能,还应发挥各种经济与社会功能, 包括科普教育、综合休闲、文化展示等4) 文化性中国湿地在千年的认为活动干预下凝聚着丰富的人类文明印记P1004.1 基于生态格局的空间建构4.1.1 湿地的生态格局组成“斑块—廊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