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doc
6页1《合欢树》教学设计课题 《合欢树》 史铁生 课 型 公开课教材任务分析《合欢树》是史铁生的名篇,教授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象征手法,体会作者与母亲之间浓浓的母子之情通过对文章学习,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爱在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后,从自身出发,领悟母爱!目标群体 2012 级计算机班肢体残疾学生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1、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2、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学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教学知识与能力目标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2、感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3、体会作品艺术特色,了解现代散文创作中想象和对比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通过让学生阅读、向学生提问、师生、生生间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完成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2、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点拨法” 、 “讨论法” “课件展示法”三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爱。
2、在体会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后,从自身出发,领悟母爱!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独特情感2、品味作者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情重点难点教学难点 1、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2、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课件展示授课班级 12 级计算机班授课日期 2013 年23教学时间及过程分配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组织教学(1 分钟)引入新课(4 分钟)讲授新课(35 分钟)检查学生人数,师生相互问好播放合欢树的图片、导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在上课前让学生先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为何叫合欢树?为何让你们听这首歌?”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 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著名作家史铁生笔下的大爱之作《合欢树》 第一课 合欢树一、走进作者(图片导入)1、他的一生:史铁生(1951 年 1 月 4 日—2010 年 12 月 31日) ,原籍河北涿县,1951 年出生于北京。
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2002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3 点 46 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2、代表作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命若琴弦》哲理性长篇小说 :《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简单了解72002 年华语文学传媒奖对史铁生的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二、扫清生字障碍qiàng fū xūn jiǔ呛 敷 熏 灸 qián guàng huáng shì虔诚 瞎逛 惊惶 侍弄三、课文探究(一)课文初探:教师朗读课文,学生一边听教师朗读,一边梳理文章思路,并回答:1、课文写了哪些事情?2、课文分为哪两个部分?明确:1、①我作文比赛得奖,引来母亲对儿时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残废,母亲帮我寻医问药③我想写作,母亲给我借书④回忆母亲照料合欢树⑤我想看又不敢看合欢树2、追忆母亲(1-6 段)合欢树的由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7-12 段)(二)研读课文诵读课文 1--6 段,认真思考:1、史铁生回忆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在这些回忆中,母亲和我有着怎样的特点?我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掌握记忆点拨法,诵读法重点讲解6我由当初的倔强、与母亲怄气到最后想念母亲,内心对母亲怀有一种愧疚之情2、透过这些事,你感觉作者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聪慧,坚强,执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爱诵读课文 7-12 段,用心感悟并思考:1 合欢树是怎样来的?母亲是怎样培育它的?合欢树 母亲被认为是“含羞草” ,其实是合欢树为我找工作,在路边挖了棵“含羞草”第二年没发芽 叹息,舍不得扔第三年长叶茂盛 高兴,常去侍弄第四年移栽窗前 念叨何时开花第五年搬家被遗忘2、通过上表中合欢树的成长过程思考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合欢树的成长与作者本人的成长何其相似,合欢树就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义)3、母亲过世后,我对合欢树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合欢树又象征什么?明确:(1)忘记了合欢树—--不是遗忘,而是无法面对母亲去世的事实不敢去看合欢树—怕赌物思人,怕陷进无尽的悲伤中很想去看合欢树—想念母亲,与母亲有关的物让我觉得母亲似乎在身边,悲伤也成了享受2)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之物,是母亲活在世上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4、文中在 7、9、10 自然段提到小孩看树影,通常情况,小孩不会对一棵树关注太久,小孩为什么会不哭不闹瞪眼看树影?孩子通常看见谁才会不哭不闹?这个小孩眼中,合欢学生先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学生在书中找出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并回答学生先自行进行总结6树又象征什么?明确:合欢树=天下所有母亲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5、通过合欢树由来的介绍及其引发的思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母亲对我的爱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愧疚之情(三)品读课文语言思考 1:文中哪些语句最令你感动,最能体现母亲对儿子的爱?明确: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全副心思” “到处”“总能”体会母亲为了治疗而奔波不厌其烦的态度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惊惶” “昼夜守着”及语言描写的语句都很好地表现“我”病情不好时母亲的心情及她奋力同病魔抗争的形象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到处” “顶着风或冒着雪”表现母亲看到“我”对生活有了新的企盼,又是希望又是无奈鼓励我写作,也是对人生的激励和劝勉,只不过能让我摆脱精神上的痛,一切的努力都值得4、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她心里太苦了”表现了母亲的艰难,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深深的理解、思恋和怀念5、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此时合欢树是“我”的化身,是母亲希望的寄托,对生命的期待和憧憬。
思考二: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明确: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6课堂总结(2 分钟)布置作业(1 分钟)难,让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作者在逆境中更坚强小结:本文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生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课文上到这里,回到我们最初提的问题: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用《我的母亲》而用《合欢花》作为本文的题目呢?明确: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当大院子的老邻居们提到“小院子”的时候,作者以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为托词来掩饰;但当邻居们提到合欢树的时候,作者却“心里一阵抖” ,这种独特而剧烈的心理活动,深刻表现了“合欢树”在作者心中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合欢树曾经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文章写道,第二年没有发芽的合欢树第三年竟然长出茂盛的枝叶,为此,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 ,并因而更加精心地照顾它,“不敢太大意” 合欢树的“死而复生”使母亲似乎看到了希望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文章以“合欢树”为题是颇有深意的本篇课文运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及我对母亲愧疚与怀念,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动人,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慢慢老了,对于把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爸爸妈妈我们要心怀感恩,请以《爸爸/妈妈,您辛苦了》为题,写一篇 400 字的作文,说出你想说的话学生讨论、思考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