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49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20906073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5.87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2-3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 五.学习时间: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知道1米=厘米 3、我能填: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 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课中 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2.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3.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 .本节我学会了: 1) .掌握不太好的是: 5.达标测试 1).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3)、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4)、练习一第1-3小题 5)、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 ]来表示;1厘米=[ ]毫米;1分硬币、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 ]毫米。

      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毫米 蜡笔长60 跳绳长200 课桌高70粉笔长75. 书的厚度用作单位 课后 1.课后反思 ) 《毫米的认识》教案 1. 课标细化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产生一些感性认识 2.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学习重难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4.学法指导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前准备 1分硬币、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

      6.学习时间:一课时 7.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1毫米有多长?1厘米等于几毫米? 2)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毫米与厘米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姓名 估计 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二.班级展示 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长 测量 估计 宽 测量 估计 厚 测量 生: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三、质疑探究 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生1: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要,1厘米=10毫米 生2、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四、自悟自得 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达标测试 1.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3、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4、练习一第1-3小题 5、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 ]来表示;1厘米=[ ]毫米;1分硬币、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 ]毫米 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毫米 蜡笔长60 跳绳长200 课桌高70粉笔长75 7. 书的厚度用作单位课后 八.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测量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毫米的长度 九.课后反思 《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课本4-6页,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 五.学习时间: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主学习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分米 厘米,课桌面的高是 分米 厘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我会填:1分米=厘米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茶杯的高约1 跳绳的长约2 直尺的厚约毫米 我的身高是厘米 ※3、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课中 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

      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2.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3.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 .本节我学会了: 2) .掌握不太好的是: 5.达标测试 一.填空 1)、想一想,填一填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 一块橡皮长约4 一只曲别针长约5 2)、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 2米○19分米 3米○3000分米 6分米○7毫米 3)、填上适当的数 8米5分米=分米 8848毫米=厘米 59厘米=分米毫米 100分米-80厘米=分米 二、排排队 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 400厘米 30米 20分米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000毫米 200厘米 1米 5000米, 三、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 2、 水杯 的高约1。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 4、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 5、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A 、文具盒 B 、电视机 C、 数学书 6、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A 、分米 B 、米 C、 千米 四、列式计算 1、 比18厘米少5毫米是多少?? 五、画一画 1、画一条比5厘米少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多2厘米的线段 六、用数学 1、一层楼高约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 2、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7毫米,用去了9毫米现在这支铅笔有多少长? 3、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课后反思 《分米的认识》教案 一.课标细化 《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产生一些感性认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学法指导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