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坊十三巷介绍.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36049233
  • 上传时间:2023-11-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9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坊十三巷导游词八坊是临夏回族人民世代生活的一个老城区,周边有众多的古民居、清真寺等特色建筑这片区域历史悠久,风情浓酽,古韵盎然,堪称是回族文化的一个小小博物馆这里这里生活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8个民族,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98%以上,长期以来区域内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至明清时期,这里先后建成八座清真寺,设立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穆斯林聚居区,这就是八坊八坊是临夏市老城区内唯一一块未被开发侵蚀的瓦房区,也是老临夏城市记忆的遗留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临夏积淀了深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与古老文明,在不断地以和谐为主旋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依靠智慧和勤劳,“八坊人”依然默默传承和延续着先人的传统文化根脉虽然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老八坊的肌理格局依然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形成了横向六条、纵向七条的十三条街巷,大旮巷、拥政巷、铁家巷、沙尕楞巷、仁义巷、王寺巷、专员巷、石桥巷、坝口巷、大南巷、小南巷、细巷北巷这里有历史的沉淀,有八座清真寺,有纯朴的穆斯林人文和民俗,更有保存较为完整的26院古典建筑等等,这些都是八坊十三巷的根今天的八坊,在0.4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了清真寺、砖雕、水系、街巷、古民居等多种类型的生态及文化资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有是牡丹迎客图,牡丹寓意富贵,而紫斑牡丹则是临夏牡丹的独特代表,所谓“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每年五月临夏都会举办河州牡丹文化节,十里牡丹长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这上面的人物中包含多个民族,象征着临夏的民族团结、热情好客再看这幅,是我们八坊十三巷的全景图,长宽是9X9米,画面由绘画大师精心绘制,再由雕刻大师纯手工雕作,整个场景与八坊十三巷肌理高度吻合,人物、建筑处处透漏着八坊的民俗文化,周边展现了临夏特有的景色,如:积石雄关、松鸣岩、黄河大坝等,整幅雕刻耗时半年雕刻而成,堪称全国砖雕之最这幅是葡萄攀援图,这幅图有两大看点,大家顺着竹竿往上看这里有个小麻绳,其在竹竿中自由来回穿梭像用手系上去的一样;第二大看点就是看这边的竹节像是被人掰断了似的,非常的生动逼真现在看到的这幅是茶马互市的场景图,临夏的茶马互市始自唐朝至宋代设立了官办市场,是茶马互市的必经区我们看到图中的这两个人袖口对袖口,就是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在砖雕中人物的雕刻其实是最难的,雕刻的如此逼真,足可见其工人雕刻技艺的精湛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是回族人擀毡的场景,以前回族家里的炕上会铺有羊毛毡,不仅保暖还可以隔湿防潮。

      现在各位来宾看到的是大旮巷80号院落,旧称“大公馆”,建于1926年,总占地面积约3.5亩,是马廷勷的私宅首先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马廷勷马廷勷,字少翰,生于1890年,回族,祖籍在临夏县漠泥沟乡是西北反清起义首领马占鳌的孙子,民国北京将军府勖威将军,北洋政府陆军中将衔,因其为马安良第三子,故人称“三少君”现在看到的是80院的正门,临夏大户人家的正门多用青砖瓦仿古典木牌坊砌门头,门两侧垂头雕有花卉,显示其华丽与富贵我们80号院属于一字型院落,现在我们进入的是第一院落——车马院这里以前是马厩,这波浪型的影壁叫看墙,就像一个院中屏风,将主人走的地方与马厩很好的隔开来,一是突显了干净与整洁,二是显示了主人身份的尊贵请大家往后看),这二层阁楼当时是叫岗楼,是主人家卫兵站岗放哨的地方现在我们看到的四面影壁和照壁上是典型的回族砖雕,有浅浮雕和深浮雕组合而成,因为砖雕朴素典雅,也与伊斯兰教的教义相符合,所有回族家中多半喜欢用砖雕做装饰,取材也多以牡丹、葡萄、桃子等为主,意为富贵、多子多福和长寿在我们左手边的这口古井跟这个宅子的历史是一样悠久的,到现在里面还是能打出水来走过这垂花门进入的是第二院落,它是庭式回廊配承砖雕影壁,和蝴蝶池一气呵成,相辅相成,是主人及家人休闲娱乐的庭院。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蝴蝶型水池的翅膀是不对称的,如果从空中俯瞰您就会看见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立体动感惟妙惟肖而且蝴蝶的翅膀也像我们八坊的八字与蝴蝶池遥相对望的便是主人的会客厅平时是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里面摆放的家具都是从民间征集来的,恢复了当时的一个原貌我们再到里面参观一下)现在我们进入的是第三院落,它由堂屋倒座、耳房、东西厢房组成院中间用石头铺设的是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的东西厢房是主人的太太和儿子居住过的房间,堂屋的台阶要比厢房的高,是当时主人所居住的房间这座院落在保护改造前曾居住着18户100多名弱势群体居民,居住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在保护改造过程中,政府利用保障房政策,对18户居民全部给予廉租房实物配租,使他们住上了水、电、暖、气齐全的楼房,彻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古民居院落,使之一举三得各位来宾请抬头看一下堂屋上面挂着一个“乐善堂”的匾额据载,是因马廷勷的爷爷马占鳌为人大方,乐于助人,慈禧太后得知后,就赐予他“乐善好施”四个字各位来宾我们里面请)我们看到的摆设是八仙桌罗汉椅,后边放的是琴桌,以前的回族家中会在中间放有古玩或在上方挂一副中堂再看这边,炕上放有小方桌和火盆。

      我们临夏有这样一句话“回回家中有三件宝:唐瓶,盖碗,白帽帽”回族人喜欢喝盖碗茶而喝盖碗茶有一个讲究,就是必须用烧到极致的沸水冲泡,所以火盆的作用就在于此这里套有卧室,是主人休息的房间,旁边所放的柜子是民国时期典型的雕花柜,里面套有一小书房整个屋子的屋顶是比较高的,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这两边的房屋叫做耳房,楼上是主人家未出嫁的姑娘住的房间,楼下是丫鬟住的堂屋两边的格局都是一样的墙上的蓝色字体,是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我们看到的这排房屋就是当时佣人所住的房间了请看这墙头上刻的就是“暗八仙”,也就是道家八宝,回族家里不会挂人像和动物,所以就刻有这“暗八仙”,寓意祝颂长寿,这是回汉文化融合的具体体现我们的六十四和六十五号院就是作为手工艺馆和人物故事馆进行打造前面有一小型的文化广场,是居民和游客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中间设计有八宝盖碗茶铜雕水系,向来客展示回族的茶文化今天的八坊十三巷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行参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