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doc
8页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职业外交已经无法适应公 民社会的民意诉求,局限性凸显而公共外交形式的多元化、受众的广泛 化、形式的亲民化恰恰弥补了传统职业外交给人的严肃感和距离感,使之 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対华公共外交由来已久,特别是自 9?11事件以来,小布什政府更加注重对美国外交政策中公共外交的重要 性,不仅任命了公共外交大使,并且增加了外交官的人数以及他们与地方 群众接触的机会在奥巴马时代,2010年,美国务院确定了开展公共外交 的五项优先战略任务,其中第二条提出,“通过美设立的各种公共外交项 H和平台,在保持与各国精英界联系的同时,努力扩大和加强与各国普通 民众的关系美国尤其重视通过强化使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和脸谱 (Facebook)、优突(YouTube)、推特(Twitter)等网络社交平台,积极 扩大对外接触面,确保美国政策观点在新媒体和对话空间中得到传播而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浪微博,止是其利用网络平台对华公共外交的经典 案例一、“美国驻华人使馆”微博的媒介属性1. 媒介定位“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由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维护,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关于美国文化、社会以及使馆项目的対话。
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主管美国政府的官方信息以及在中国的教育与 文化交流活动,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官方喉舌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通 过新闻处处理所冇公共关系事务及冇关使馆同新闻媒介的关系及美国政 府对中国的政策,新闻处协助使馆其他机构和部门进行媒介活动和计划 新闻处准备和散发华盛顿每H新闻、关于美国政策方面的新闻通告和背景 材料,组织记者招待会和其他媒体活动向中国记者和驻华外国记者提供及 时和有用的信息由此可见,微馬作为新闻文化处发声的媒介,代表着美国官方对中国 政府及民众的立场,是美国对华进行公共外交的工具之一而微博的大众 化、广泛化等普及性特点又很好地适应了公共外交的特性,两者可谓相得 益彰2. 内容分类“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媒介怎位决泄其媒介内容,可划分为常规 工作讯息、使馆工作人员有关活动、美国文化历史、英文学习、网友互动 活动等五部分本文选取“美国驻华大使馆” 2010年9月29日至2011年 9月29日的微博内容,分别抽取“签证”(181次)、“大使”(344次)、“时 期”(40次)、“英文” (31次)、“网友” (66次)词,根据其词频来推演五 部分内容所占比例,结果发现:1 •常规工作讯息,占27%;2. 使馆工作人员有关活动,占52%;3. 美国文化历史,占6%;4•英文学习,占5%;5.网友互动活动,占10%。
由数据分析,使馆工作人员的有关活动占了一半以上,如骆家辉大使 武汉行、拜登副总统访华等,这些活动多为职业外交官的民间公共外交行 为可见,“美国驻华犬使馆”微博以服务公共外交为首要,配合使馆常 规工作为其后,网民互动为其次,本国文化的宣传则摆在了最后,这是主 动接触民众、积极地将亲民表达出來的一种手段3. 媒介发布终端模式在“美国驻华大使馆” 2010年9月29日至2011年9月29日的2185 条微博中,有146条微博是用以移动网络信号为终端的媒介发布的,如 iPad、iPhone等;其他的2039条微博则靠传统的网络信号终端模式发布 使用移动信号终端发布的微博多为对使馆工作人员参观、会晤等活动的现 场实况从总体来看,依靠传统的网络信号终端模式发布的微博占了多数 在对使馆工作人员冇关活动的关注中,事后的陈述性表达居多,现场反馈 尚属点缀可见,“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虽然借助的是新媒体,但传统 的程序化发布议程仍占主导,这或许与其官方背景有关二、美国对华公共外交输出的价值观微博是一种浓缩的表达艺术,通过不到140个字,借以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辅助,将要表达的观点提炼,可谓浓缩的精华美国驻华大使馆通 过微博外交,在潜移默化中,向中国网民表达着他们的形象、精神、模式、 文化等。
1. 温和的美国形象美国形象,包括美国人、美国政府、美国国家的形象在“美国驻华 大使馆”微博中展现的美国形象,不同于美国以往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 “世界警察”高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亲和的面貌示人例如,2011年 9月23日16:46发布的一条微傅:“骆家辉大使在武汉天地对现场观众说, 美国人民和家庭的情感、梦想、期待和关注,和中国家庭毫无不同这 不仅仅使现场中国观众感受到与美国人的近距离,通过微博、通过骆家辉 的官方大使身份,让更多的中国网民感受到中美两国人民及中美两国政府 差异中的共融,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国家形象温和起来2. 正面的美国精神精神是一个抽象概念,美国驻华人使馆借助微博这个平台,通过转述 领导人讲话、具体事例、历史文化等,向人们展示着正面的美国精神,将 美国人的自豪感、责任心、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实用主义精神通过直口 的语言表述出来,贴切而自然例如,2010年1月25日13:44发布的一 则微博:“奥巴马总统1月20日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发表讲话,纪念肯尼 迪就任总统50周年,号召美国人民弘扬肯尼迪总统提倡的奉献精神,树 立并努力达到远大目标将美国人信奉的奉献精神传递开来。
3. 完善的美国法治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美国拥有相対完善的法律体制和法治构建,这 是美国引以为傲的资本之一,自然不可避免地加以宣传和推广例如,2011 年9月22日16:06的一则微博:“骆家辉大使对'武大,法学院学生说, 美国被视为自由希望和机会Z地,例如他的祖父当年远渡重洋来到美国, 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立国基础之一是法治2011年6月23 口 10:44的一则微博:“我们所做的一切中,我们必须记住,让美国与众不同的并 不纯然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联邦建立所基于的原则我们是将敌人绳 之以法并遵守法治、尊重所有公民人权的国家我们通过将其延至他人来 保护自己的自由和繁荣我们主张自决,而非帝权摘自#奥巴马总统#关 于从阿富汗撤军的讲话4・多元的美国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结合促使其文化交流具冇广泛性而通过微博这个平台,美国驻华犬使馆不仅向中国网民介绍美国木土文 化,还夹杂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渊源文化,两国文化相互交融深得人心例 如,2011年8月25 口 14:41发布的一则微博:“美国亚裔有什么独特之处 8月12日直至明年10月,史密森尼学会举办展览,探索具有多样性文化 的亚裔群体错综复杂的典型特征。
该展览通过七位艺术家的作詁展示了美 国亚裔的感人经历,一反人们通常对亚裔产生的一成不变的印象这些艺 术家们本身就反映了美国亚裔的多样性5.互利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公共外交中,美国极 力展示一种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例如,2011年8月21日11:06的一则 微博:“直播-#拜登访华#川大演讲]G20致力于保持世界繁荣,制造就业 我认为,如果中美不同在谈判桌上,决定将会很难中美也存在竞争,政 治和经济等方面,这是很自然的,但双方不是零和游戏,这是良性竞争三、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微博运用技巧公共外交面对的是他国各阶层的民众,受众面广,是一个持续渗透过 程,无法一劳永逸,但一个疏忽却可能造成满盘皆输因此,一定的策略 技巧在微博外交中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运用对其公 共外交或多或少起着助推的作用,而其中的技巧值得推敲1. 定位妥当,表达自己公共外交是为了让别国公民了解本国,因此,自我推广、自我表达显 得尤为重要,而“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的定位即“促进关于美国文化、 社会以及使馆项目的对话”恰恰符合这一点将有关美国文化、社会及使 馆工作项日的情况在微博中表达出来,先有选择地“推销”自己、展示自 L1,再在此基础上直接与对方国家公民展开无中介的交流。
放下政治属性, 回归生活常态,将公共外交区别于其他的官方止式外交,润物细无声,深 入寻常百姓家,赢得人心2. 搭建平台,互动频繁公共外交离不开与公众的互动,而微博的低门槛、零限度,为公众互 动提供了最佳的平台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搭建起这个平台,并且通 过开设一些互动栏目、讨论等活动,将公共外交的互动简化到极为寻常的 对话交流中例如,2011年6月20 B 15:08的一则微博:“'告诉我们你 觉得美国代表什么'征文比赛继续进行,本周奖品是图书《白宫》请将 你的提案以及联系信息于周五(6月24日)之前发送至ircacee@state. 省略/hbOEJG如图这样的前二后三层,3卧2. 5卫浴,居住面积250平米, 占地大约两市亩,距离华盛顿市区车程30分钟左右的独栋屋,目前市价40万美元”见下图)截至2011年11月4日,转发数达6671•省略/hBRnOt 3月31 口,我在北京西藏中学和学生们谈了美国的外來移民和多样化,以 及多元文化社会的优势通过使用一段来自犹他州庞大多种族家庭的视 频,我引导学生们对身份和中美家庭的对比进行了讨论这种利用关联 的讨论有利于民众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四、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启示通过微博展开公共外交,这只是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手段之一。
但无 论利用什么工具,万变不离其宗,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1. 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外交、微博外交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也突飞猛进,新 媒体不断涌现从Web2. 0的论坛、博客到如今的微博,从台式电脑、移 动电脑到智能、iPad,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多元化,更多地聚集在互 联网上,因此,对于与人打交道的外交而言,特别是与民众接触的公共外 交,就更需要便捷的信息传输如今,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部门正在为成为 “E化外交官”(E-diplomat)而努力这预示着一种强大的潮流:拒绝学 习和使用网络的“古典外交官”或者不把网络当一回事的“传统外交官” 将会发现自己处于越來越不利的境地;外交部门使用信息科技已不是要不 要、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必须做与如何做的课题这方面,美国驻华大使 馆给世界外交官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所以,要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积极开 展网络外交、微博外交2. 利用华裔面孔,开展亲民外交“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上,一些介绍美国人创业史、命斗史的故事,大多数讲的都是华裔美国人而2011年7月27日正式批准上任的美国驻 华大使骆家辉也是华裔,但他们代表的都是美国价值观,拥护的都是美国 的国家利益。
这不仅让人感叹奥巴马政府公共外交的“面孔亲民牌”面 孔”无法解决两国面临的实质性问题,但与异国面孔相比,却能或多或少 促进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误解纷争3. 利用共鸣,开展情感外交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带着漂亮孙女访华,在北京一家餐馆吃 炸酱面,在成都做主题演讲,与中学生一起打篮球,参观汶川地震重建工 程……拜登的“亲民”行为博得了中国大陆网民的阵阵叫好实际上,拜 登的这种“亲民秀”对西方政治人物而言早已司空见惯,但“秀”在中国 却取得某种特效:一行五人花费79元人民币,加小费共100元人民币, 吃几碗炸酱面,点几个小菜,传递出美国愿意与各国民众节衣缩食共渡危 机的决心,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中国民众对•美国以及美元的信任感这种利 用情感共鸣开展的情感外交易得人心4. 利用学校,开展青年人外交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公共外交在关注普通民众的基础上,要侧重下大 力度利用学校,开展青年人外交2011年9月22 口,骆家辉大使与武汉 大学校长短暂会晤后,来到“武大”法学院和法学院学生座谈;2011年8 月21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四川大学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2011年8月14 日骆家辉大使媒体见面会上,除了来自多家媒体的100多位专业记者外, 美国使馆还邀请了一位学生记者参与报道,并把她从一位大学生角度看到 的见面会和骆家辉大使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