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分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7169921
  • 上传时间:2022-02-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2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分析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觉的比拟分析鲜小亮〔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 六百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浩大舰队,前后七次远航,将整个东部的航海事业推向巅峰几十年后,西方诸国为开拓海外殖民地,也起先远航,地理大发觉大大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汹涌澎湃的郑和下西洋活动随着明朝国力渐衰而无影无踪,而欧洲海外殖民活动却蒸蒸日上地理大发觉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开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对这两项远航活动进展比拟分析,协助我们了解中国如何从强变弱,并探讨其对现今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地理大发觉 经济效益 政治目的一、历程简介〔一〕郑和航海历程永乐三年(1405年7月),郑和远洋船队由苏州太仓(刘家港)启程,第一次出访南洋, 郑和的船队像一条身躯浩大的巨龙,一字排开当时堪称世界之最,后人称为“郑和下西洋 ”的远航,从这一刻拔锚启航27 870船员和官兵分乘317艘船,其中q最大的是郑和宝船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体势巍然,巨无与敌”在没有机器动力的帆船时代,如此硕大无朋出现的冲击力决不亚于“泰坦尼克号”的出现这种航海规模始终持续了500多年都没有人打破。

      1407年、1409年、1413年、1417年、1421年、1431年,郑和又分别进展了其次、三、四、五、六、七次西航其中永乐十五年至十七年(1417—1419)第五次和永乐十九年至二十年(1421—1422)第六次航行最远,到达了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对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展了访问和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郑和是航行到非洲赤道以南东海岸的第一人,也是世界航海家中宏大的先导者〔二〕 地理大发觉历程15世纪末,郑和远洋82年后,西方的冒险家们也启航了1488年迪亚士远航抵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7~14101年,达·伽马率领4艘船和170名航员启航,一艘是载重50吨的小型帆船,用于近海航行与侦察;一艘是载重300吨的储藏船;还有2艘长约20米,载重60—70吨的三桅船只达 ·伽马成为欧洲从海上抵达印度的第一人1502~1503年,达 ·伽马其次次、第三次到达印 1 度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3艘船、约90名船员向西航行到达美洲, 1493年、14101年、1502年哥伦布其次次、第三次、第四次航海,相继发觉了古巴、海地、洪都拉斯等地,使南北美大陆的联系更加明确。

      1519年,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5艘船和260名船员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最南端,进入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使世界联为一体二、活动差异比拟〔一〕历史背景我国古代和中国南海及北印度洋孟加拉湾沿岸各国的海上交通早在西汉时代即己起先此后历三国、南朝、宋元而不断明朝初期,也曾数次遣使出洋,号令“藩属”诸国称臣朝贡后由于倭寇和逃亡沿海岛屿的反明的地主、豪强的侵扰而实行海禁自洪武到永乐, 明政府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生产力开展,生产出数量浩大的青白花瓷、印花布等物产需行销海外同时,宋元以来海上交通的兴盛和造船业的开展,大批航海技术力气的快速形成和海上航行经历的积累等,明成祖于是废止了海禁,于是郑和七下西洋十五世纪后,西欧各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商品货币关系紧要地侵蚀着封建自然经济,人们对黄金的需求量骤增,以满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人士的需求而欧洲人把东方看成是黄金遍地的“天堂”,他们渴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但因土耳其人在十五世纪侵占了拜占庭、西亚和北非,欧亚间传统商道遭土耳其帝国限制,东方丝绸、香料等经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及意大利的屡次转手贩运,价格昂贵,既满意不了西欧市场的须要,又使西欧黄金、白银大量外流,致使西欧人盼望另辟蹊径,找寻通往东部的新航路。

      再者我国的罗盘针在十三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罗盘针被欧洲人普遍应用于航海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底15 世界晚期,已经完成中心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在统一政权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撑和地圆学说影响下,西方探险者起先了新航路的开拓〔二〕 造船技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们进展地理大发觉早近九十年,郑和作为洲际航海家,开创了 横渡印度洋的洲际航海历史,是人类折服海洋的先驱郑和船队打通了由中国横渡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非洲东部的航路,并且在中国至印度洋古里、锡兰山、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等地之间建立了经常性的交通联系为出访西洋而大规模建立海船的过程干脆促进了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开展,使明朝的造船业到达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郑和先后7次奉诏出访西 2 洋率领的船队,是15世纪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其船员每次都有27000人左右船舶浩大,每次都有大、小海船200余艘,充任中坚力气的是长138米阔56米的郑和宝船除郑和宝船外,还有马船(快船) 、粮船、坐船、战船、水船等种类的船舶,是一支构造精良、种类齐全的特混船队哥伦布自1492年至1505年曾先后进展4次美洲之行,但其船队的规模都无法与郑和相比。

      第一次远航时,只有87名水手,3艘轻帆船,其中最大的旗舰“圣玛丽亚”不过250吨,仅为郑和宝船的1/ 10后又于1493年、14101年、1502年三次西航,第三、四次分别有水手300人、150人,轻帆船分别为6艘和4艘最多的是其次次,船员为2500名,船只17艘,仅为郑和船队人员和船只的1/ 11发觉新大陆时代其他几支最闻名的西方远洋船队与之相比拟,更是不行相提并论如1497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葡萄牙达·伽马船队,只有160人,4艘小帆船,其主力旗舰仅120吨,全长25米1519年进展环球航行的西班牙麦哲伦船队,也只有265人,5艘小帆船,其中两艘130吨,两艘90吨,1艘只有60吨,加起来的总吨位也不过是郑和一艘宝船的1/ 5郑和船队规模浩大无比,西方航海活动规模狭小〔三〕航海技术中国在历史上曾是造船与航海事业相当兴旺的国家从殷商时期的帆船,到元代的大舟宗都说明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技术始终处于古代世界的最先进水平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将中国的航海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顶峰郑和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他的七下西洋,是15世纪上半叶世界航海文明的一次高水平的演练与检阅主要表达在如下三大方面:其一,多种船位测定方法:测深辨位—据测量绳入水长度得知水深,据测量锤底部粘附泥沙得知底质来推想水位和确定预料航线上的行船转向点。

      对景定位 ———以海岸上的山岭或高大建筑、海上的岛屿为物标,求得船舶与景物的相对位置,郑和船队已由一向定位开展到三向穿插定位天文定位 ———郑和船队通过牵星板测量星体高度(北极星或华盖星)定出船舶所在的纬度其二,多种导航技术:陆标导航 ———利用陆地上的山峰等导航,在小范围的航道中较为管用《郑和航海图》上画有陆地山川、海上岛屿和一些标记性的建筑物等用来导航天文导航 ———郑和船队利用牵星板与牵星术,通过观测不同季节、时辰的日月星辰在天空运行的位置和测量天体在海面以上的高度来判定方向和确定船在海中的地理纬度(南北方向) 这就把天文导航提高到更为详细和准确的水平,比西方航海家等人更加先进、丰富其三,广泛运用海图与航路指南,建立了具有航迹推算与修正意义的针路系统这种针路技术,以磁罗盘定航向,以更数定航程,并预先考虑进航区的风、流压差等位移因素,使打算航迹与实际航迹相吻合,展示了中国传统航迹推算与修正技术的成就 3 哥伦布在航向测定和航迹推算方面采纳的仍旧是磁罗盘测量,数据误差较大此外,哥伦布罗盘虽然和今日的平凡罗盘已很接近,但是时间的测定那么主要靠沙漏,不很精确,每天还是靠日晷校证;航速的测定,采纳的是古老漂物测速法,只不过船边有一根匀称打着结的测量绳作为尺度,测量精度主要凭经历或直觉;哥伦布的海上定位法根本上仍旧停留在郑和时代,陆标定位也开展到三向穿插定位,而在天文定位方面,将笨重的星盘改良成为相对简便的四分仪(即象限仪),但这种四分仪的定位精度比不上郑和的牵星板,而且一般只能在一帆风顺的条件下运用,船舶任何横摇或纵摆所引起的测锤漂浮,均会导致较大的观测误差。

      〔四〕航海路途郑和所下的“西洋”,在地理概念上不同于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之前的“西洋”(即大西洋),是以马六甲海峡西口为界,其西的广阔北印度洋水域为“西洋”郑和船队开拓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历史上航程最长的远洋航路,而且建立了由6个主要枢纽点、58条远洋航线所组成的多点纵横穿插的综合性航路网络这一航路网络既有东西走向,也有南北走向,在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上全方位地铺开,展示了明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程度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后,亚非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拓的航路,不远万里,纷至沓来,向明王朝赠送宝贵的礼品,把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事业推动到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哥伦布布在地圆说指导下,探究通往印度和东部的新航路,导致了美洲新大陆的发觉不过,哥伦布历时13年的四次美洲航行的航路还不到郑和历时28年七下西洋的一半历程麦哲伦于1519率领5艘船渡过大西洋,穿越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其船队经过近三年的探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但是他们的航路具有干脆性,启程点直奔目的地郑和船队探究了多条犬牙交错的航路,航线单一,没有像郑和船队一样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航路网络三、异同缘由分析〔一〕 目的不同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以政治目的为主。

      首先是为了宣威郑和下西洋更多的是奉帝王之命,“宣德化,而柔远人”,从而到达“柔远人,那么四方归之;怀诸侯,那么天下畏之”、“万国来朝”的境界因此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活动,无论是军事、外交、贸易等等,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开展的:郑和每次下西洋,都像节日里隆重的游行,带着大量的装备与礼品,每到一处都先向当地的国王、头人等进展礼节性的访问,宣读大明皇帝的诏书,说明明朝与之通好的意愿,册封君王,馈赠大量的物品,建立起浩大的朝贡系统,“厚往而薄来”,将贡使接来又送去,并基于怀柔远人的原那么,对进贡人员的回赐相当于贡品价值 4 两倍以上的礼物,对外国商人来华贸易都不征税宣扬国威,和平友好甚至博爱,不求获利,使得郑和的远航成为一种“传播活动”此外,郑和下西洋还负有为统治者寻求异域无价之宝和找寻建文帝的使命郑和的船队与所到之国换取当地的土特产,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如珠宝、香料、麒麟 (长颈鹿 )、狮子、驼鸟等,以满意统治者的需求另外,朱棣起兵“篡逆”后,传闻中建文帝逃亡海外,朱棣为绝后患,派郑和下西洋以找寻建立帝的下落2.地理大发觉的目的以经济目的为主首先为了找寻黄金,“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珍贵的,黄金是财产,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恩格斯说:“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找寻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觉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450页)其次是为了传播基督教幻想发财致富又满怀宗教热忱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险家,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驶向大海,盼望找寻到一条新的通往东部的航路,从而掠夺土地、宝藏和黄金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效劳,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全部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最终,地理大发觉还具有科学考察和探险的目的西方探险家航行还因为坚信和为了证明地圆学说,同时在文艺复兴的精神的鼓舞下,形成了探险热潮在比拟中,我们不难发觉,郑和下西洋是以政治目的为主,无视了经济利益,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并导致世界东方化时代的终结郑和以采集珍奇之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