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对现代的启示.doc
4页《学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既有教育家思想家的个别阐述,又有集多家思想于一炉的总结性论著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教学专著,《学记》对先秦儒家教育教学活动做了理论总结,对现代教育仍然有指导意义关键词:学记 教育 启示《学记》[1]是《礼记》中的一篇,用一千二百多字,专门而集中论述了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2],论及教育作用、目的、制度、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现代教育学中的一些主要范畴[3]一、解读学记1.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记》开篇点出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即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而“发虑宪,求善良,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未足以化民”所以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就得注重教育,要感化民众,形成良好风俗只有通过教育渠道来解决2.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学记》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按行政建制设立学校入学时实行“比年入学”,即每一年都有适龄学生入学,修业年限为九年。
在管理上注重入学教育,“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开学时主管官员带领师生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教还要“《宵雅》肄三官其始;入学鼓箧孙其业;夏楚二物收其威;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时观而弗语,存其心;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学生要吟诵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学习如何做官;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其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秩序;一般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5]考查实行“中年考校”,每隔一年考察一次学业,“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则“谓之大成”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培养方式服务于教育目的3.教育教学原则[2]在教育教学上,《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并且大多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述,充分考虑了利弊关系藏息相辅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按时进行正课教学,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
整理为word格式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即在错误或不良倾向发生前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错误或不良习气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及时性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教学,叫及时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循序渐进原则:“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还有“学不躐等”均提及循序渐进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施教,打乱了条理,效果适得其反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一人瞑思苦想,不与他人交流讨论,就会造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见解不深刻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指出了学习中的四种不足:一味贪多、片面求精、轻心浮躁、畏难不前或者说浅尝辄止所以“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启发引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但不牵着鼻子走,督促鼓励但不压抑,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答案的人“可以为人师也”。
而那些“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情形,将使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照本宣科,大量灌输,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效果,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老师,把学习看成苦差事,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但会很快忘记所学的东西4.教学方法讲解法:“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善于教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问答法:“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会提问的人—如同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如同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练习法:“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即所谓的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要经常练习二、评价与启示作为中国古代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学记》留给我们许多思考的空间和反思的余地需要选择性吸收其精华,剔除其不合理的东西首先从其所描述的教育的作用与目的或功能看,《学记》侧重于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把目光放在统治百姓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上,被后来的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它无疑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极大的贡献,社会处于前进状况时,教育表现为一种正向的促进功能;但整理为word格式当统治者昏庸无道时,教育往往也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桎梏,使得部分知识分子愚忠于昏君而损害国家利益同时它还忽视了教育的个体功能——满足个体体验精神上的幸福因此读书人往往不能读书穷理,而是十年寒窗饱读后货与帝王家并且作为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结,必然欠缺生产方面的知识或许《学记》中所述教育目的还有一层意思:让民众都受到教育,使其明白事理,进而移风易俗这是值得提倡的,没有每一个人的发展就谈不上化民易俗一个愚昧的集民族是谈不上有前途的按行政建制设立学校,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均有这个现象,保证适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注重入学教育,用高雅的诗歌作为学习生活的开始,在无声的教育中起到荡涤心灵的作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用高雅的音乐感染学生心灵,如中国的古典音乐、西方的交响曲等等内心的感染往往比外在的约束更能达到教育目的但是使用“夏楚二物”则带有逼迫的性质,棍棒底下不一定出高徒,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探寻考试隔年一次,且逐渐提高,就其内容而言,能够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特别是那知类通达的大成阶段,行大节履大艺,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做全面考察这比起现在的某些僵硬的考试要合理得多教育教学原则至今有生命力,藏息相辅,强调课外复习和广泛阅读与思考特别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光靠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特别需要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预防原则,将不良倾向扼杀于尚未萌芽的时候,否则就难以消除,量变与质变没有严格的界限今天的许多问题学生,很有可能在一次次的纵容中逐渐惯出来的及时原则,要求把握最佳学习时机,善于引导学生在大好时光里潜心于学习,不然错过机会难以集中精力,万事成蹉跎事物发展通常不是爆发式的,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发展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如果不善于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则学生在开始就倍感痛苦,就很难打好基础,缺乏学习兴趣,后面就欠缺发展后劲。
而启发引导还可以引起师生之间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任何一个人都有其长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借鉴的地方,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都需要他人指点帮助,所以同学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符合《学记》所说的学习观摩原则作为一部经典文献,《学记》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需要用与时俱进眼光和行动去焕发其生机,发挥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能够纵横捭阖,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引领时代发展潮流,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撑参考文献:[1]陈戍国.礼记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263—270.[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3]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88.[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高时良.礼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整理为word格式说明:文中引号部分均同[1].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