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政治近代史笔记整理.doc
19页中国近代史纲要1840^1842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1856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天朝田亩制度》: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有出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最能体现 这次起义的纲领性文件进步性: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空想性:仍然是自己自主的自然经济,小农业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没有商 品没有交换绝对公平的社会《资政新篇》: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经济:把 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 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办学校社会福利事业;外交:平等交 往,自由通商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意义:撼动清政府的统治;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两部方案前者完 整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后者学习西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失败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 级自身局限性: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指导思 想理论;未能正确对待儒学;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大众区分开(不承认不平等条约是对的)1860^1890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 军覆没标志失败。
目的: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国防,趁机发展集团势力,维持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冯桂伦中学为体(封建伦理纲常),西学为用(科学技术)” 目标:前期“自强”,后期“求富”活动:兴办企业,首先军用,后来民用(官督商办,官僚控制,基本上是 资本主义性质);建新式海军;办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 学堂),派遣留学生失败原因:封建性;对外国依赖性;管理腐朽性(封建衙门式管理)1870s郑观应《盛世危言》王韬、薛福成、马建忠1885冯子材:镇南关大捷1890戊戌维新运动(百日维新):自上而下实行变法,重点放在争収皇帝及帝 党官员的支持未采纳开国会等主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的第一次表演活动:康有为“公车上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梁启超《吋务报》严复《国 闻报》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反对派“民权倡大乱起”);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论战实 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交锋意义: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维新派的自身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守旧势力的强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教训: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的软弱性,白上而下的改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行不通1894甲午战争(瓜分狂潮):《马关条约》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救亡图存”的时代主旋律孙中山,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驱逐極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 府”,武装推翻清王朝(与改良派不同之处),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 音1895严复《救亡决论》:“救亡” 口号《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00八国联军VS义和团运动1903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启迪民智,除旧布新”;邹容《革 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1901《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4^1905tl俄在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局外中立”1905,孙中山、黄兴、宋教 仁,中国同盟会,《民报》为机关报,确定革命纲领,是第一个领导资产 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1905《民报》: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逐軸虏,恢复中华革命推翻清政府;追求民 族独立的国家。
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 与民族革命并行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民权难以真正保 障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仍归原主, 增价归国家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没有把土地所有权分 给农民,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发动群众1905^1907革命与改良的论战:主要内容(民族/政治/社会革命):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论战焦 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 有,反对平均地权;革命派认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实现,才能避免 出现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意义(选择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 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而的某些弱点(害怕帝国 主义干涉;国民是指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不是广大劳动群众;反对贫苦 农民“夺富人之出为已有”)1906废科举;预备仿行宪政1908《钦定宪法大纲》,学习日本君主立宪的方案,9年预备立宪期限1911 (辛亥年)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黄兴牺牲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111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保路风潮(湖 北湖南广东四川)。
武昌首义(武昌起义):共进会、文学社打响了起义第一枪全国响应 的意义(5点):是一次比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巨变,具有伟大意义推翻清王朝,打击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笫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上的解放,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提侣社会新风, 改用公历,上下级不行跪拜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等);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热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涨失败原因: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収了的果实根本原因:在帝国主 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 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 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这些问题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和妥协性19121月[日,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临时大总 统2月清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1913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二次革命”1914孙中山在tl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入党者服从孙中山个人,宗派性,脱离群 众1915护国运动(云南蔡铐)陈独秀创办《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青年》改为《新青年》1917护法运动(孙中山与西南军阀)的失败:孙中山个人的失败;整个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俄国十月革命:启示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 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 平等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 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果实,启示中国去研究这个革 命所遵循的主义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 马克思主义观》1918《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 适)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 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民主: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个性解放、人格独 立、自由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科学:科学思想、科学精 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意义: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 礼局限性(4点):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资本主义扫清障碍(由于资产阶级 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 提供正确的思想武器的认识中国,有效的改造中国社会);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缺少革命实践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 境);思想方法上,领导者没有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范围上,局限在城 市一部分知识分子中1919五四运动时代条件社会条件: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成长起来,获得了比以 往革命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 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发展过程:前期,以学生为主,中心在北京;后期,上海工人罢工,中国 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没有农民,选择题 注意),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运动由北京转到中心上海。
历史特点(3点):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 协性,不是指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帝国主义,看出 了帝国主义内部外部的矛盾,第一次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 封建阶级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有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发生在俄国 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正是由于这些历史特 点,五四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思 想文化领域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一开始就明确与 第二国际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研究 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出知识分子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新内涵:民主: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 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提出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反封建思想 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 的高度,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的思想批判逐步发展成人民群众的革 命实践。
以上这些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的向前推进1920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创办半公开《共产党》各地相继成立党组织,开展工人工作,深入群众,利用《新青年》《共产 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讨论建党和 实际组织工作1921中共一大,(陈独秀李大钊有事未出席)上海,马林,尼克尔斯基(共产 国际)确立了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 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中共诞生的历史必然: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 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 量历史特点:思想基础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没被修正主义影响;阶级基础好,中国工人阶级受=重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