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清代学者吴大澄之学术特色与贡献.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6547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7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清代学者吴大澄之学术特色与贡献    金晓东【Summary】清代考据学吴大澄突破乾嘉学者拘守《说文解字》的苑囿,大胆探索,从系统的金石文献、古文字学研究中,来探求古籍文献的字形、字义,取得了较高成就,为研究金石文献和古文字学贡献宝贵经验Keys】吴大澄 清代 金石学 古文字学 贡献吴大澄(1835-1902),本名大淳,字清卿,又字子敬,号恒轩,一号郑盦,晚号愙斋,别号白云山樵、白云病叟等,吴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编修,历官陕甘学政、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等光绪二十一年(189[来自www.lW]5),吴大澄亲率湘军三万赴辽东,大败,清廷撤其帮办军务职,革职留任二十四年(1898)降旨革职,永不叙用,革职后其“贫甚,售书画、古铜器自给”(《清史稿·吴大澄传》),二十八年(1902)卒吴大澄精通金石、古文字学,曾得宋微子鼎,铭文“客”作“愙”,因取为号,并穷毕生之功搜集钟鼎、陶器等文字,撰为《说文古籀补》、《字说》等,考释文字,颇多创见;又尽取吴县潘氏(祖荫)、潍县陈氏(介祺)、福山王氏(懿荣)诸家合己所旧藏鼎彝铭文拓本,考而释之,汇为《愙斋集古录》十二卷;以古物证历代权衡度量制度,为《权衡度量实验考》一卷。

      另有《古玉图考》一卷、《恒轩古金录》六册、《十六金符斋印存》二十六册、《周秦两汉名人印考》一卷、《秋晓庵古铜印谱》及《愙斋诗文集》等传世吴大澄金石学渊源有自,祖父吴经堃喜收藏,外祖韩崇乃金石家,所藏碑版金石逾千种,著有《宝铁斋集》、《宝铁斋金石跋尾》等清代考据学发达促进金石学复兴宋代学者已利用金石资料来考史之讹误,清代学者更善于运用金石以为考据之资:“我朝乾隆以后,士大夫诂经之学兼及钟鼎彝器款识,考文辨俗,引义博闻”潘祖荫《说文古籀补序》)运用散见于各州郡或新出土之金石考证历史,可补所阙,辨异同、较优劣然吴大澄喜好金石则为深研文字,借以考辨古籍文本之正讹吴大澄于金石研究可谓倾毕生精力,孜孜以求概而言之,有如下特点:(1)毕生蒐采金石虽可长久保存,但大都笨重,散见于名山大川、古刹荒野要获得金石资料,除尽可能将原物收藏外,另途就是拓片或临摹吴大澄借多年游宦之机,访拓金石,终其一生,未尝稍歇,故所藏金石数量极可观,以三代鼎、彝、印玺及秦汉权量、六朝以来碑碣为极夥2)贯通小学吴大澄精于传统小学,对钟鼎、彝器、古陶、玺印、钱币等器物进行文字训诂考释的基础上,补《说文》所未备,共收金文、陶文等三千五百多字,厘定《说文解字》许多错误。

      3)开创之功其《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续百家姓印谱》、《十六金符斋印存》、《千玺斋印选》等具有重要价值《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为考订玉器、度量衡开山之作吴大澄古文字学突出成就是著成《说文古籀补》宋代以来考释金文方法主要是对照,而对照标准则是《说文解字》由于条件所限,许慎未良好使用西周金文材料,其所收古文、籀文多为战国文字吴氏《说文古籀补》根据历代金石文献材料,参考其他学者成就,考证精审,弥补《说文解字》于古籀文方面不足《说文古籀补》凡十四卷,又附录一卷,于1884 年刊世吴大澄《叙》云:是编所集多许氏所未收,有可以正俗书之谬误者,间有一二与许书重复[来自www.lw5u.Com]之字,并存之以资考证吴氏积数十年搜罗研究金石文字之功,故能集许氏所未收,且其中有些可以正俗书之谬误故自书问世以来,深获好评此书主要贡献是在对照《说文解字》基础上,规范“推勘”之法倘若单从字形对照比勘来识读古文字,往往会导致误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文字形体各异,吴大澄认为“古籀之亡不亡于秦,而亡于七国,为其变乱古法,各自立异,使后人不能尽识也,幸而有三代彝器犹存十一于千百”,且文字又有正、俗体之分,极易因字形相似而误作他字,故对照法颇局限。

      吴大澄在运用对照法的同时,综合运用多元方法来正确识读古文字例如,铜器铭文某些词语和传世文献中较古老的典籍有相近、相同,则可据传世文献来识读铭文中某些由字形对比不能释出之字吴大澄称之为“推勘”如《说文古籀补》卷二:“《考工记》:‘天子圭中必’,钱宫詹说‘必’通‘绎’小篆作‘韠’,韨也,所以蔽前即运用《周礼·考工记》及清钱大昕之论推勘而出《说文古籀补》为后世研究古文字学打开了方便之门,清陈介祺赞其“溯许书之原,快学者之睹,使上古造字之义上有可寻”(《说文古籀补·序》)借助于该书,可识读金文、古籀,对于正确理解先秦古籍文本原意有很大帮助另外《说文古籀补》编写体例,如该书每字皆摹写古籀字形,注明出处,部分文字附有考释等,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强运开《说文古籀三补》都是受吴书启发容庚《金文编》、孙海波《甲骨文编》也都明显地受到吴氏影响该书保存吴大澄许多精辟见解,至今仍具参考价值吴大澄每得一物,必详加考审,得其出处、制度、年代而后已顾颉刚在《吴愙斋先生年谱叙》中对吴大澄成就及地位给予极高评价:“倘非先生开创于前,纵有西洋考古学之输入,其基础之奠定能若是速乎”顾氏此语并非溢美之词,吴大澄确实突破乾嘉学者拘守《说文解字》的苑囿,大胆探索,从系统的金石文献、古文字学研究中,来探求古籍文献的字形、字义,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作者简介:金晓东(1978-),男,文学博士,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