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金《爱情的三部曲》看三十年代都市女性的觉醒现当代文学论文.doc
3页从巴金《爱情的三部曲》看三十年代都市女性的觉醒_现当代文学论文 从巴金《爱情的三部曲》看三十年代都市女性的觉醒.摘 要:《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是巴金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形象各异的男女主人公特别是不同形象的都市女性,本文就作品中女性觉醒的表现形式、觉醒的原因以及对当今女性的影响、启示进行浅析关键词:巴金 《爱情三部曲》 女性 觉醒巴金《爱情的三部曲》中塑造了许多形象各异的男女主人公,特别是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深入人心,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三十年代上海大都市女性的生活现状和觉醒历程 一、三十年代都市女性觉醒的表现(一)思想觉醒1、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是人与人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思想情感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小说中的张若兰对周如水这样说过:“有没有妻子,这倒不要紧,真正的爱是超过这些关系的我爱你,我知道你也爱我,那么,其余的一切都不会有问题了[1]面对周如水的懦弱,张若兰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她的思想和行为在当时应该说是具有很大进步性的从张若兰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爱情方面的本能追求和思想觉醒2、表现在服饰上小说中女主人公秦蕴玉、熊智君作为三十年代上海大都市女性的代表,她们穿着时下最流行的服饰,有着当时最新潮的发型,她们的服饰打扮,把女性的柔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也为其他城市女性在择装思想的转变上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着装服饰的描写、展示,突出反映了当时上海大都市女性服饰的流行趋势以及女性对流行服饰的追求和大胆的自我展示二)自强自立1、经济上的独立在小说中,李佩珠、慧、影、英等青年女革命者自力更生,她们通过养蜜蜂来换钱,而且产的蜂蜜还分给大家享用她们在经济上不依赖任何的男性,她们为自己的独立、自尊乃至自强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就得到了提升,并为此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其社会作用与影响不容小觑2、事业上的自强女性要求自强自立的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事业上的独立她们想通过干事业去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小说中的张若兰说:“明年毕了业,我也不愿意在都市里做事情,我还想到乡下去办小学校我很愿意跟一般天真的儿童接近[2]她把自己的事业与喜好完美的结合,想要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3、爱情上的自主三十年代上海大都市的女性,在爱情观上已不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主人公熊智君为了追求爱情自由反抗封建家长制下的传统婚姻,这是女性在爱情上要求自主的典型代表,甚至为了爱情与自己不满的婚姻抗争而脱离了家庭,这种要求爱情独立的勇气和叛逆的做法,无异为当时的女性树立了榜样三)奉献社会小说中塑造的李佩珠是“一位近乎健全的女性”,也是他倾注笔力最多的人物,从李佩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于革命的执着与热情,为了革命牺牲小家的利益。
通过李佩珠这一形象,可以看出李佩珠对于革命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奉献社会的精神二、三十年代都市女性觉醒的原因通过巴金先生《爱情的三部曲》中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三十年代都市女性的觉醒,这种觉醒绝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更不是自发的、简单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的上世纪初,中国社会激烈的变革,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五四运动的爆发,不断地冲击着封建制度的残余,进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蓬勃兴起的救国救民的妇女运动,是唤醒女性促其成长的根本原因从1921年党的一大到1928年党的六大,几乎每次党代会都有关于妇女工作、妇女运动工作部署,对妇女运动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妇女自身解放、寻求独立、融入社会、参加革命起了决定性的、根本性的作用 三、三十年代都市女性觉醒对今之启示(一)坚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三十年代女性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她们受到精神和物质压迫她们的觉醒、叛逆、抗争和成长鼓舞着成千上万妇女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三十年代女革命者身的上自立、自强、永不服输的精神是值得当今女性学习然而在这个利益多元化、诱惑无处不在的今天,有不少女性贪图享乐、丧失人格和尊严,吸毒贩毒、从事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当今女性在社会中仍然需要发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要积极努力奋斗,闯出一片天。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通过创作人们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反映女性生产生活、工作创业现状和精神世界高尚的文艺和文学作品,树立赋有时代特色,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优秀女性形象,进而去引领人、感化人、鼓舞人、塑造人、成就人正如巴金在《爱情的三部曲》中成功的塑造了李佩珠这一典型的女革命家的形象,通过这一典型形象的成功塑造,激励着三十年代以及以后的女性为革命不断地努力和奋斗这一正面形象,对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 语本文通过对巴金《爱情的三部曲》中三十年代都市女性觉醒的初探,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都市女性的特点及觉醒,其中的她们在觉醒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秀精神品质对当今女性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巴金.爱情的三部曲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党史出版社,2011修订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法律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