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二 字符串处理.doc
16页发表于《乐府新声》2003年3期关于《阳关三叠》在明、清、民初和建国后流传的情况及其研究陈 秉 义内 容 提 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但自从宋代有了活字印刷术后,琴谱在明代得到了空前的刊行,出现了众多的不同版本的琴谱我们可以看出,唐、宋、元时期,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即《渭城曲》在各种有关记载中基本上称《渭城曲》,但在现存的各种琴谱和其他乐谱中,从明开始,刊载这首作品的各种版本不断增多,曲名多样,其中称《阳关三叠》、《阳关》者为多不仅如此,对这首作品在歌词、衍文、叠法等方面也呈现出多元的趋势,本人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第4期上发表过《〈阳关三叠〉研究札记》一文,在《乐府新声》2002年第3期上发表过《关于〈渭城曲〉在唐、宋、元时期产生和流传的情况及其研究》一文,是本人多年来对这一作品学习和研究的一部分,本文实际是这一学习和研究的继续,意在从宏观上对这一作品的历史衍变和流传情况作一整体的叙述,并对这一作品在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不同时期在版本、衍变和发展等方面作粗浅的叙述和研究,为了解这一作品的历史和中国音乐史教学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阳关三叠》\版本\相叠成音\琴歌与传谱\叠法\建国后情况1. 关于《阳关三叠》的不同名称和各种谱(版)本宋代发明了印刷术,使琴谱得到了广泛的刊行从明开始,在有关的记载中,王维的《渭城曲》被各种琴谱收录和记载,其曲名多样,据笔者的收集和整理,从明开始至1922年止,笔者共收集到录有与《阳关三叠》有关的琴谱共29种,用工尺谱记谱的《阳关三叠》3种,29种琴谱中有与《阳关三叠》有关的作品34首,加上用工尺谱记谱的3种,多达37种一首歌曲,在其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如此众多的谱本和唱法,令人惊叹在34种谱本中,《渭城曲》也出现了多种名称,概括如下几种: ① 王维原诗——“送元二使安西”(亦称《渭城曲》) ② 古阳关 ③ 阳关三叠 ④ 小阳关三叠 ⑤ 阳关 ⑥ 阳关曲 ⑦ 阳关操 ⑧ 春江送别 ⑨ 秋江送别 ⑩ 小阳关 种种历史材料证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部分作品,无论是有谱本还是无谱本的作品,无论是定了型的或是没有定型的作品,在其流传过程中,都经历了不断演化的过程,而绝非固定化和一层不变的,而且每首作品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如果要搞清这一变化和规律,应当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这不是本文所能承担的。
因此,我们仅用《阳关三叠》这一作品从明至民国初年的版本变化来考察传统音乐的流变过程,从中窥见我国传统音乐发展一斑,寻找一定可借鉴的规律来 到明、清时期,《阳关三叠》比起唐、宋、元各代,其版本及歌词的变化更为突出.就目前所查到的歌词来看,从1491—1922的四百多年间,在传世的古琴曲谱中,笔者查到了29种琴谱,其中记载与《阳关三叠》有关的作品达37种如果把王维的原诗和宋元时代的9种唱法叠法与明清时期的31种刊本37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王维原诗不算)、加上弘一法师李叔同所作学堂乐歌一首(刘永济先生回忆的《三续百川学海丛书》中那本《阳关三叠》的专论书不算在内),从唐到民国初年,与《阳关三叠》有关的曲谱或歌词就有48首之多(实际上,这些曲谱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的)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谱本和曲谱肯定不是这首歌曲在流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曲谱的全部,应还有些谱(版)本限于条件无法收集到,限于资料收集困难,只能待查 从目前所见到的48首曲谱的《阳关三叠》足以证明,中国传统音乐在其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其精神的内含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音乐的形式乃至于内容上一定是要发生“流变”的,“流变”可以说是民族音乐发展演变的一个正常规律。
现将明清刊印的31种谱本37首《阳关三叠》的基本情况列表如下: 序号 谱 集 名 撰集人 姓名 别 号 撰刊时期 曲位置 曲 名 藏本地点或 收藏人1《浙音释字琴谱》龚 经 精 古明弘治四年前(1491前)40/40《阳关三叠》宁波天一阁2《谢琳太古遗音》谢 琳 雪 峰明正德六年(1511)31/35《阳关曲》北京付惜华先生藏3《黄士达太古遗音》黄士达 可 行 151531/38《阳关曲》北京汪孟舒先生藏4《新刊发明琴谱》黄龙山明嘉靖十年(1530)19/24 23/24《阳关》《阳关三叠》北京图书馆5《琴谱正传》 杨培安辑明嘉靖四十年(1561)《阳 关》载于《琴曲集成》6《太音希声》钱糖太希陈大斌传谱明天启5年(1625)《阳关操》《阳关三叠》载于《琴曲集成》7《风宣玄品》明徽王朱厚爝明嘉靖十八年(1539)86/101《阳关》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8 《五音琴谱》明沈王朱 珵明万历七年(1579)《阳关》不详9《重修真传琴谱》杨表正 西 峰明万历十三年(1585)97/101 98/101《秋江送别》《阳关三叠》不详10《文会堂琴谱》胡文焕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55/68《阳关》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1《杨抡太古遗音 伯牙心法》杨 抡明万历三十七年前(1609前)31/6332/63《阳关》《阳关三叠》不详12《太古正音琴谱》 大 命张宪翼 有 衰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51/52《阳关三叠》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3《理性元雅》张廷玉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41/7242/72《阳关三叠》《春江送别》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4《乐仙琴谱》汪善吾 俊 庆明天启三年(1623)11/35《阳关三叠》故宫博物院15《北词广正谱》李玉根据徐于室(一作徐子室)所辑曲谱扩充而成清顺治七年 (1650)亨集《阳关三叠》青莲书屋刊本16《古音正宗》明潞王朱常氵芳明崇祯七年(1634)22/50《阳关三叠》不详17《立雪斋琴谱》汪绂 双 池清雍正八年(1726) 8/16《阳关曲》不详18《琴书千古》佚名清乾隆三年(1738) 4/24《阳关三叠》不详19《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庄亲王允禄奉旨编篡乾隆十一年(1746)第29本《阳关曲》《又一体》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藏20《东皋琴谱》蒋兴畴传铃木龙辑日本昭和辛卯(1771)15/15《阳关曲》不详21《袅露轩琴谱》待考清嘉庆七年后(1802后)39/88《阳关三叠》北京乐氏藏22《琴学轫端》鑑湖逸士 石卿清道光八年(1828)33/35《阳关三叠》北京图书馆23《张鞠田琴谱》张 椿 鞠 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 2/26《阳关曲》王世襄藏24《琴学入门》张 鹤 静 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