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站噪音检测与分析.pptx
35页地铁站噪音检测与分析引言地铁作为一个人工建筑,其位于地下的特点使得它对人工环境的营造提出了较高要求,要保证地下充足的通风、采光以及供暖制冷等需求,除此之外,因为列车运行及启停的原因,其噪音控制也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地铁站作为一个较为封闭的地下空间,产生的噪音不易发散出去,而是长时间通过与墙面的反射衰减减弱,如果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声环境将不容乐观,除了对乘客造成影响,甚至会直接对长时间在地铁站工作的人员造成听力上的损害引言本次实验正是通过实地测试上海地铁几类典型车站的噪音情况,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得出目前地铁站设计中具有最佳声环境的设计模式,并结合所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目录1.实验背景简介2.实验仪器与测试地点3.实验内容4.实验结果分析5.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6.参考资料1.实验背景简介1.1噪音的危害危害降低劳动生产率听觉疲劳和听觉损失分散注意力掩蔽有效信息影响情绪(烦躁等)1.实验背景简介1.2地铁噪音的来源来源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列车噪音1.实验背景简介1.3地铁噪音的标准主要参考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O1572003)在没有列车的条件下,车站站台、站厅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不得超过70dB(A),管理用房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不得超过60dB(A)。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GB142272006)列车进出站噪音最大容许限值不超过80dB(A)1.实验背景简介1.4地铁站噪音的常用控制技术噪音控制技术设备噪音加装隔音罩或隔音壁人员噪音地铁站内部空间的墙面,吊顶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吸音设计,如采用多孔吸音材料的墙面和板型吊顶等方式列车噪音屏蔽门或在隧道表面加装吸音材料1.实验背景简介1.5噪音评价方法等效连续A声级累积分布声级用一个稳定的连续噪声,其A声级值为来等效变化噪声,两者在观察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能量用声级出现的累积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累积分布声级Lx表示X%测量时间的噪声所超过的声级L10表示起伏噪声的峰值,L50表示中值,L90表示背景噪声2.实验仪器与测试地点2.1 实验仪器TES1350A噪音计显示:4位数,解析度0.1dB,取样率:2次/秒操作温湿度:040,10%90%RH储存温湿度:-1060,10%75%RH实验时采用:Lo档位S响应A计权网络2.实验仪器与测试地点测试地点地铁3/4号线曹杨路站(地上侧边式车站)地铁2号线江苏路站(地下无屏蔽门岛屿式车站)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下有屏蔽门侧边式车站)地铁10号线同济大学站(地下有屏蔽门岛屿式车站)3.实验内容3.1测试方法到达预想的地铁站进行测量。
主要记录地铁进站与出站时噪音每个地铁站每个测点记录三组数据记录时间和点位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142272006)的规定,选择离地1.5m左右距站台边沿1.5m左右的点进行测试记录时采取每隔2秒读取噪音计示数的时间间隔从列车车头进站到停稳为列车进站数据,从启动到车尾离开站台为出站数据,两个数据合起来为一组数据3.实验内容3.2测点布置3.实验内容3.3记录实验数据并整理,绘制噪音变化图像3.4分析实验数据,采用Ecotect模拟等手段,得出结论3.5运用所学知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4.实验结果分析4.1总体分析从四个站台的噪音变化图可以看出,列车在进站时噪音变化并没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比较随机,列车从进站到停稳和出站离开的时间也不一定结合实际测试时的感受可以发现当列车经过所在测点时噪音达到该段测试曲线的峰值附近,噪音曲线的变化趋势除基本符合多普勒效应以外,还有不少时间出现突然上升的现象,实际感受中发现这种现象主要的噪音来源是列车制动时产生,该种噪音尖锐且刺耳,会让人产生较明显的不适感,且噪音普遍高于90dB4.实验结果分析4.2声环境评价地铁3/4号线 曹杨路站(地上侧边式车站)4.实验结果分析地铁2号线 江苏路站(地下无屏蔽门岛屿式车站)4.实验结果分析地铁10号线 四川北路站(地下有屏蔽门侧边式车站)4.实验结果分析地铁10号线 同济大学站(地下有屏蔽门岛屿式车站)4.实验结果分析4.3声环境比较1-曹杨路2-江苏路3-四川北路4-同济大学dB1234505560657075808590进站噪音对比图测点1测点2测点31-曹杨路2-江苏路3-四川北路4-同济大学dB12345055606570758085出站噪音对比图测点1测点2测点31-曹杨路2-江苏路3-四川北路4-同济大学dB12345456586062646668无车噪音4.实验结果分析4.3声环境比较关于屏蔽门的作用关于地上与地下站台关于站台形式关于测点位置关于屏蔽门的作用无屏蔽门无屏蔽门有屏蔽门有屏蔽门关于屏蔽门的作用4.实验结果分析4.4Ecotect软件模拟分析AutodeskEcotectAnalysis软件是一款功能全面,适用于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环节的可持续设计分析工具,其中包含一系列基于桌面和web服务平台的仿真和分析功能。
该软件具有强大且基于web的整体建筑能效、水耗及碳排放分析功能,并且集成了桌面工具,能够可视化及仿真真实环境中的建筑模型性能4.实验结果分析4.4Ecotect软件模拟分析4.实验结果分析4.实验结果分析4.实验结果分析针对改变楼梯上行口位置这里想到一种改进方案,综合地铁客流量较大和安全的考虑,楼梯的所能承载的客流量不能减小,即楼梯上行出口数量不可缩减,故可采用将两座楼梯出口合并到为一个整体区段的设计4.实验结果分析4.实验结果分析4.实验结果分析4.5改进与建议从声源角度来说从声音传播的角度来看从声音接收端的角度来说5.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对四种典型地铁站的实地测试、数据处理与对比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和参照相关规范评价了这四种地铁站的声环境得出了从声环境角度上考虑,地下侧边式有屏蔽门车站为目前最优设计的结果同时利用Ecotect软件对声环境最为不利的地下无屏蔽门岛屿式车站进行了初步分析,找出其噪音较大的部分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了建筑设计上的一些改进建议5.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1.对目前上海地铁的声环境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2.第一次体验一个小型课题全过程3.锻炼自学、查询资料、学习专业软件6.参考资料1杜鑫,郭立伟,龙雄军.大学生公寓噪声状况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华中建筑,2008,26(12):36-41.2王四德,张春华,彭占辉,等.地铁车站站台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的研究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0,4:003.3马欢,刘岩,杨冰,等.地铁站台噪声特性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32(5):141-143.4姜虹,金虹.地铁站噪声的分析与控制J.华中建筑,2011(002):65-67.5叶晓江,连之伟,蒋淳潇,等.上海地铁站台环境质量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28(5):61-63.6席天宇.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7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238-281.82006GB.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SD.,2006.92003GB.地铁设计规范SD.,2003.101993GB.地下铁道车站站台噪声限值SD.,1993.11张海,王致,肖晓琴,等.城市轨道交通3类站台的噪声暴露水平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8(6):245-246.12美国Autodesk公司,柏慕中国.AutodeskEcotectAnalysis2011绿色建筑分析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214-256.谢谢!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