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师生沟通的艺术.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9291379
  • 上传时间:2023-1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师生沟通的艺术内容提要: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双方都互相埋怨并都在苦恼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关键词:沟通  理解   方法      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其功能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双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如果教学过程不是主体间的交往,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良好的沟通,既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学校里的现状是,我们有些教师不想与学生交往,不愿与学生交流,不善于学生沟通,不敢在学生面前敞开心扉,也就是缺乏积极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技巧和追求一. 师生沟通中常见的一些问题1. 嘲讽 上课铃响了,班级乱烘烘的,老师整顿了好几次都没有用,这时候有个女生站了起来,大喊了几声“安静,老师在等上课了,安静,不要再讲话了。

      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时候老师拍了两下桌子,当着全班同学对着那个女生喊到:“你给我闭上嘴,全班就你最吵,上课了还叫那么大声,你以为你是谁啊,真正的老师是我,轮不到你讲话!”女生一句话没讲就坐下了这位女生是想帮老师把纪律管好来,没想到老师反倒批评了自己不管是方法上的对错,这位女生总是出于好意,想帮自己的老师做点事而老师用这样的态度,言语来对待学生对他们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这样的话一出口,就流露出对学生明显的鄙夷和轻视,还带有一些人格侮辱的成分在内这样学生会很反感,会想这老师怎么这样,我再也不喜欢他,不帮他做任何事情了之类的2.  说教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情况,办公室里,老师坐在办公桌前,面前站的是一个低着头的学生,学生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老师对着学生:“你都这么大了,我跟你说什么应该要去做,不要每次都要别人提醒你,自己要好好想想……”之类的这样的老师都是处于对学生的关心,想让他们做的好一点,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对方法,这样反复说教只会让学生觉得这老师怎么这么烦,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对老师没有丝毫的好感,对老师讲的话也只当耳边风3.命令 “这纸张是在你的座位底下,你就必须把它拣起来!”“轮不到你讲话,这里不是你的家。

      这样的语言会让人觉得学生都必须顺从于老师,老师是主体,而不用去在意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学生对老师也会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是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绪比如说有的学生就会顶撞、抗拒,故意来惹老师发脾气,而后通常在师生关系僵化的情况下,老师采取请家长来解决,结果固然是孩子被家长老师批评的份这样子会让他们更加的反感,至少会保持一种消极的状态,不愿与家长、教师做任何的交流4.泛泛之辞 当教师安慰一个痛苦中的学生或者学生急切的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所帮助时,一些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意义的安慰语言会让学生非常的失望进而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无能,自私,冷漠等不良的印象             例如:”没关系,回去好好休息休息,明天就好了”没关系,一步一步来,你的路还长着呢”不要难过,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明天你就会好起来”    这都是些没有什么实质性解决问题的话,如果学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怀疑老师是否一直都在敷衍自己,对自己不重视,不关心,不喜欢自己长此以往,师生关系就不会融洽,隔阂也将日益加深 二. 有效改善师生沟通障碍的方式1. 用童心与学生交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时代,童年的印象对于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很珍贵的财富。

      小学的思维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这样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都会被否认,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2.  真诚与学生分享自己  对于师生的沟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没有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的、自然真实的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老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3. 善于捕捉沟通时机 儿童的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感情沟通的最佳时机 一位男生,平常学习散漫,跟别的同学不和,在班级里是个问题学生有一天吃午饭头疼,我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原来他发烧了。

      于是我便带着他去看校医,喂他吃药下午他跟我说他好多了,并跟我说:“谢谢老师,从来都没有人对他这么好过我抓住时机去了解他的内心,原来他父母离异,爸爸工作忙,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很少,一做错事就凶他,不给他任何解释的机会,所以他觉得爸爸一点都不疼他于是他便把在家里无法宣泄的情绪带到学校来了,不喜欢读书,还经常跟同学打架我劝导他,让他站在爸爸的角度去想想,爸爸工作忙,要体谅他,不要让他操心你做错事他没有跟你的好好沟通就骂你是他的不对,但是你应该先做好自己的本份,让爸爸觉得你变乖了,懂事了,让他改变对你的看法,然后跟爸爸好好谈一次心,解除你们之间的误会之后的一段时间,他真的在学习,为人处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跟爸爸的关系也有了好转在一次评选早读课纪律班长的时候,他居然自己举手说他希望有这么一个机会,并一再表明他目的是想为班级出力,同时也想让同学们了解他的为人和能力看到他这种积极要求上进、渴望信任和尊重理解的眼神时,我满足了他的要求他看到老师信任的目光,更加珍惜这次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机会,处处以身作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得到了同学的充分肯定 所以我觉得当学生陷入某种困境和心理上的困扰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的给予帮助,学生会产生一种“报恩”心理,自觉改正错误。

      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某种愿望强烈、并迫切希望成为现实且合理的情况下,若能及时给予满足,则有利于学生改正缺点,增强自信,促进成功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差生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成功当他们在某方面有进步,取得成绩时,我们就得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并继续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4.  正确运用口头语言 陈老师接了一个全校最乱的班级,刚到班级时,迎接他的便是一阵混乱课本满天飞,桌椅乱七八糟,学生聊天的聊天,玩牌的玩牌,学生看到老师进来并没有太大的动静,继续我行我素这时候陈老师调节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微笑的对同学说到:“我们班的同学很活泼,讨论气氛也很活跃啊,这点很不错,需要继续保持学生听到这句话后,先是一愣,然后是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这位老师竟然没有对他们的行为发火,痛骂他们一顿学生都安静了,陈老师又说到:“我看到你们把书都扔到地上,我看了很失望也很生气,课本是不应该扔在地上的,你们应该把课本收进抽屉里讲完这句话后,陈老师并没有再继续讲下去,在学生心里,老师应该是怒气冲冲的痛骂,然后是讲一大堆的道理,没想到老师接下来的是一片沉默,过了会,学生很自觉地把书捡起来,并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陈老师在处理这件事上,先是很幽默的指出了学生上课纪律吵闹,这样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一句话,学生自然会听懂老师的言外之意,就可以让学生立刻不好意思的安静下来了然后很委婉的说出自己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表示失望和生气,避免了用一些怒骂的话语,对学生产生直接性的伤害,使语言变得软化一些,让学生在听到话语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就会从理智、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接下的沉默便起到了一种提醒的作用,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而不是长篇大论,学生听了心烦,根本就无心去想自己到底犯了哪些错误,也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5. 积极聆听的好处 当学生犯错误时,很多老师习惯于采取批评的教育方法.我们前面也讲过,这并不是最正确的方法,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要使问题得到本质上的解决,教师还需学会聆听,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聆听时聆听者应该凝视对方,但目光接触的时间不宜太长,因为这样会让人引起心理紧张.而面带微笑,友善而放松的表情,通常表示接纳和有兴趣聆听的意愿.比如频频点头表示"我明白""请继续讲"等意思。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一般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倾听的同时,应该主动地制造各种互动的机会,比如说适当的提问有利于沟通的进行,但是提问的方式很值得注意,教师一般都应提开放式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回答没有固定式,让学生有更好的发挥空间,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你喜欢我们的班级吗"这样的问题就具有局限性,学生唯一的回答就是"喜欢"或"不喜欢".如果换个角度问"你喜欢我们班的哪些方面"这样学生的回答和与教师沟通就有更大的空间.三.总结 沟通是一门艺术要自觉地运用有效的方法,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技巧、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颗平等待人的心在沟通中,只有师生共同的投入,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发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才能实现预期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全面审视师生沟通内容、特点,与学生一同成长,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动的地位,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与效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