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合成虾青素的工业生产.doc
19页1全合成虾青素的工业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二年二月2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类胡萝卜素是具有多个共轭双键的萜烯基团类化合物,迄今发现了600多种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就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它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鱼、虾、蟹等水生生物之中虾青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从虾蟹壳中分离出来,直到2O世纪8O年代中期才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广泛研究由于虾青素重要的生理功能及经济价值,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研究虾青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主要用于高档水产养殖业,合成难度较大,但市场潜力也相当广阔研究表明,虾青素在促进抗体的产生、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各受试类胡萝卜素、α-生育酚等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虾青素抗脂氧化的能力比β-胡萝卜素高10倍,比维生素E高100倍虾青素对鱼类的生长繁殖有很重要的作用,虾青素可作为激素促进鱼卵受精,减少胚胎的死亡率,促进个体生长,增加成熟速度和生殖力在欧美国家鲑鱼和鲟鱼的养殖发展很快,红鲑鱼的虾青素含量通常为5-20mg/kg鲜重,而其虾青素的喂养浓度为40-150mg/kg 饵料,以此来计算,每年虾青素的产量需求既可达数十万吨,总价值达数亿美元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发展很快,添加虾青素,生产高档水产品,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虾青素的生理功能强大,应用也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对虾青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虾青素在国际上主要由BASF、DSM所垄断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的许多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生产这类产品,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故价格较高研发该产3品对于增强国内类胡萝卜素色素类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创汇,必将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虾青素的国外研究现状:1、化学合成法生产虾青素据文献报道,虾青素的化学合成有以下几条路线:(1)帝斯曼公司采用的合成工艺路线:C9+C6→C 15,C 15+2C10→C 40路线图如下:OO OO OHOOOOO OH OOOHH2O2OH- OH- Raney Ni(1)O H HO OHO O OH OH OCH3+H+ C2H2Ca/NH3 H+(2)+(1) (2) LDA OOOH O OHOHOH2 OHOHO+PPh3Br--OHO (4)PPh3HBr(4) + HH OO 素素素4(2)巴斯夫公司采用的合成工艺路线:C 9+C6→C 15,C 15+2C10→C 40与帝斯曼公司采用的合成工艺路线大同小异,主要不同在 C15合成单元部分,其路线图如下:OOOO OHOOOOO OH O OOHH2O2OH- OH- Raney Ni(1)OH HO OHO O OH+ H+ C2H2Ca/NH3O OCH3(3)(1)+(3) LiBu OOOH O OCH3 H+OHOOH+PPh3Br--OHO (4)PPh3HBrH2OHOOH(4) + HH OO 素素素(3)2C 10+C20→虾青素 路线在 Lewis 酸催化下 C10 烯醇醚与 C20 双缩醛缩合反应得到 C40 骨架,再经碱处理得到虾青素,路线图如下:5LiCH2Si(CH3)3 OOOOOOOHOOOOO OHO OOHH2O2OH- OH- Raney NiO O + OCH3OCH3H3COOCH3 素素素(4)以角黄素为原料的路线OOOSiMe3OSiMe3OO OSiMe3Me3SiOOO OHHOLDASiMe3Cl12»·ÑõË®½â3462、生物提取和微生物发酵生产:从生物体内提取的虾青素大多为反式结构,使用安全并具有环境友好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虾青素的生物来源主要是:从水产品加工工业的废弃物中提取以及用微生物发酵生产。
1)从水产加工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当前国外蟹虾加工工业每年有1000万吨的甲壳纲水产品废弃物,用聚合剂提取系统可从中提取虾青.虾青素酯和虾红素,其产率可达153rag/g废弃物应当指出,废弃物中的石灰质会影响虾青素的产量,因此在提取时应尽量将其除去近年来,挪威等国采用青贮技术处理水产废弃物,使回收率提高了18% ,且纯度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在青贮过程中加入无机酸或有机酸,会破坏虾青素与蛋白质或骨骼部分的结合,从而增加虾青素的释放量从水产加工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的主要生产工艺如下:首先,在生产虾青素时,将贮存于双层乙烯袋中,在一70℃保存的废弃物,粉碎成膏状物:按重量比1:l加人大豆油,搅拌均匀后,用铅或铂把容器围起来避光,缓缓加热到90℃停止,利用低温离心技术,收集油溶液,使之分层,虾青素存在于上层色素液中,用分液装置分离,提纯,即得虾青素,此法生产条件要求苛刻,生产成本高,产量较低,产品纯度不高,因此,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应用这种技术生产虾青索2)利用藻类生产虾青素在许多能产虾青素的藻类中,雨生红球藻(Haemato COCCUS.Pluvialis)是很重要的虾青素产生菌曾被7认为是一种很有虾青素商业生产前景的微藻。
该藻类既能进行自养,也能够进行异养生活在培养过程中,若氮源缺乏,则在藻体内积累虾青素目前,国外优良的雨生红球藻体中虾青素含量高达0.2%-2% ,一般约占类胡萝卜素总量的90%以上另外,Chlorocccum.SP.具有耐高温,极端pH值,较快的生长速率和易在户外培养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用于虾青素大规模生产的藻类,但藻类的自养周期长,由于需要光明,生产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并且藻类破壁释放虾青素困难因此进行大规模生产也比较困难3)利用细菌生产虾青素已知有2株能产生虾青素的细菌:乳酸分支杆菌(Mycobacterinm,l~cticola),只在烃类培养基上产生虾青素,而在营养琼脂上不产虾青素;另一菌株短杆菌103(Bev.hactedI1rII)在石油里生长.发酵终了时生物量为3g/L,色素量仅有0.03mg/g考虑到烃类发酵的不利之处和其较低的产量以及发夫酵母的可用性,未来上述2种细菌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看来是不可能的4)利用发夫酵母生产虾青素1976年,Andrewes和Phaff等人在发夫酵母中发现了青素,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关注之后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在对发夫酵母的研究上作了相当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发夫酵母中发现虾青素不久,人们开始研究其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生物体色素形成的影响,在其后20余年的研究中,人们的研究精力主要放在了如下 3个方面:① 菌种的改良;② 发酵工艺的优化;③细胞内虾青素的提取总体来说,单从发酵培养基的8优化来提高虾青素的含量,直到目前还未有突破性进展除了虾青素的低产量,另一个影响发夫酵母商业应用的不利因素就是发夫酵母所需的培养基成本相对偏高目前,由于生物来源的虾青素含量还不够高,且这种方式的生产条件要求苛刻,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市场占有量小目前90%以上的虾青素都是通过化学合成法得到,而且主要由巴斯夫和帝斯曼公司生产二)虾青素的国内研究现状:国内也在开展虾青素的研制,但主要集中在发酵或提取的路线,且多数仍然处在实验室的水平和规模三、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通过对现有的虾青素的工艺路线、技术难度等的综合分析后决定采用化学合成法研究工业化合成虾青素的路线和工艺以角黄素为原料合成虾青素的路线由于角黄素的价格高,中间体不稳定,使虾青素的成本大幅提高,其质量也不容易控制2C10+C20→C 40合成虾青素路线特征是在 Lewis 酸催化下 C10 烯醇醚与 C20 双缩醛缩合反应得到 C40 骨架。
该路线创新性强,但 C20 双缩醛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收率底,应用工业化有待进一步研究以 Witting 反应为特征的 C15+2C10→C 40路线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是已工业化路线的优点这条路线的关键是 C15 单元的合成,特别是 C15 双羟基化合物的制备工艺路线我们的工作是对9现有的帝斯曼和巴斯夫公司的工艺路线进行突破性改进和创新,从而形成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虾青素生产技术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下路线:1、主环 C9 的合成:以氧代异佛尔酮为起始原料,双键在碱性条件下环氧化,碱性水解,氢化还原,羟基和羰基的双保护,得到重要中间体 C9 合成单元OOOOOOH2O2OH-OOH-OHOHO OHOOO2、C6 合成单元的合成:丙酮和甲醛水溶液在微碱性条件下发生羟醛反应得到羟基丁酮,草酸脱水得到丁烯酮,同乙炔加成,硫酸重排得到重要的中间体六碳醇,此化合物是合成维生素 A 的重要中间体,将其羟基保护后得到此路线合成虾青素的 C6 合成单元O OOH+ H+ OCa/NH322 OHHHO OHH+ OOCH33、 C15 合成单元的合成:C6 合成单元的炔基用二异丙氨基锂处理后与 C9 合成单元的羰基加成,在酸催化下水解脱保护和叔醇脱水,再选择性炔键还原成双键,与三苯基膦溴化氢反应得到 C15 三10苯基盐。
O OCH3OOO +OOCH3OHO H+ OHHOOHHOOPPh3Br-HOOPPh3HBr4、 2,7-二甲基-2,4,6-辛三烯-1,8-二醛的合成:(1)乙醛二乙基乙缩醛(简称乙缩醛)与乙基(1-丙烯基)醚(简称丙烯基乙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10℃~0℃温度下加成反应得到 1,1,3-三乙氧基-2-甲基-丁烷;其中,所述催化剂为三氯化铁或三氯化铝;其中,乙醛二乙基乙缩醛是根据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的专利ZL97115390.6 制备而得;(2)1,1,3-三乙氧基-2-甲基-丁烷在异喹啉和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在 180-200℃温度下裂解合成得到 1-甲氧基-2-甲基-1,3-丁二烯;而在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的专利发明(ZL97115390.6)中采用硅酸铝小球催化剂,在高温下实现裂解合成 1-甲氧基-2-甲基-1,3-丁二烯,其转化率只有 41%,选择性为90%;(3)1-甲氧基-2-甲基-1,3-丁二烯溶在无水乙醇溶剂中与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氯化试剂三氯异氰尿酸在-5~0℃温度下合成生成 4,4-二乙氧基-3-甲基-1-氯丁烯;和(4)114,4-二乙氧基-3-甲基-1-氯丁烯与三苯基膦在 60~65℃温度下成盐合成得到膦盐;和(5)膦盐在双氧水作用下在 0~5℃温度下缩合,并用碳酸钠溶液维持体系 pH=8~10 生成 1,1,8,8-四甲基-2,7-二甲基-2,4,6-辛三烯;再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合成 2,7-二甲基-2,4,6-辛三烯-1,8-二醛。
OEtOEt+ OEt EtO OEtOEtEtOEtO OEtOEt O OEtO EtO XEtO5、虾青素的合成:与 C15 三苯基盐在碱存在下发生 Wittig 反应得到 C40 化合物虾青素 +Ph3Br-HO OH OHBaseOOHO OH通过对现有的虾青素的工艺路线、技术难度等的综合分析后决定采用化学合成法研究工业化合成虾青素的路线和工艺一)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主环 C9的合成工艺; 2、研究合成 C6单元的工业化;3、研究高含量 C15膦盐制备; 124、优化全合成虾青素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二) .本项目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1、提出了一条全新的十碳双醛的合成方法2、研究高纯度虾青素的工艺;3、研究各工艺过程的分析检测方法;4、研究九步反应每步的质量控制以及虾青素的质量控制标准等三) .主要创新点及技术路线:1、以氧代异佛尔酮为起始原料,双键在碱性条件下环氧化,碱性水解,氢化还原,羟基和羰基的双保护,得到中间体 C9合成单元2、丙酮和甲醛水溶液在微碱性条件下发生羟醛反应得到羟基丁酮,草酸脱水得到丁烯酮,同乙炔加成得到重要的中间体六碳醇3、C 6合成单元的炔基用二异丙氨基锂处理后与 C9合成单元的羰基加成,在酸催化下水解脱保护和叔醇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