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ocx
10页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一、b选择题/b1. (2019八上普宁期中)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A . 林则徐B . 邓世昌C . 左宗棠D . 关天培2. (2019成都)“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 . 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甲午中日战争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2019孝感)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这些税率的调整主要依据( )A . 世界市场的形成B . 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C . 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D . 《南京条约》的规定4. (2019泰安)“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
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割占香港岛B . 火烧圆明园C . 黄海大战D . 台儿庄战役5. (2019怀化)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A . 俄国B . 美国C . 英国D . 法国6. (2019恩施)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 )A . 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B . 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C . 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D . 大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7. (2019八上普宁期中)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边示意图示意图不能说明( )A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 . 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C . 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D . 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8. (2019德州)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效仿西方掀起了( )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D . 新文化运动9. (2019八上普宁期中)下列活动不属于洋务派的是( )A . 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B . 兴办新式学堂,排遣留学生C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 . 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10. (2019德阳)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 )A . 中英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甲午中日战争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 (2019八上普宁期中)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 )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的》C . 《马关条约》D . 《天津条约》12. (2019八上普宁期中)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A . 强学会成立B . 《万国公报》创办C . 公车上书D . 武昌起义13. (2019广安)《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A . 严复B . 邓世昌C . 梁启超D . 康有为14. (2019青岛)“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 . 废除科举制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 . 创办福州船政局D . 颁布剪辫法令15. (2019八上普宁期中)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A . 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 . 推拥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C . 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 . 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16. (2019益阳)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A . 盲目排外B . 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C . 主张推翻清朝统治D . 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17. (2019八上普宁期中)1900年7月英国某著名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
1900年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 )A . 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B . 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C . 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D . 八国联军推翻了淸政府18. (2019泰州)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19. (2019八上普宁期中)“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组建兴中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A . ①③⑤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⑤20. (2019八上普宁期中)孙中山在《(烈士事略)序》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序》中的“是役”是指( )A . 萍浏醴起义B . 黄花岗起义C . 广西起义D . 武昌起义21. (2019八上普宁期中)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④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22. (2016八上相城期中)“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 . 1911B . 1913C . 1912D . 192723. (2016八上富顺期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 . 《中华民国约法》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 《中华民国宪法》D . 《共同纲领》24. (2018八上九江期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A . ④①③②B . ④③①②C . ①③④②D . ①④③②25. (2019潍坊)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 . 帝制复辟B . 军阀混战C . 日本侵华D . 东北易帜二、b材料分析题/b26. (2019八上普宁期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己经供给不上了”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个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进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大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指的是什么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4)回首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你有何感悟?27. (2019八上普宁期中)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皆能制造……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军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藉,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材料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2)材料二的内容是出自哪次运动?该运动是哪一政治派别领导的?(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在什么运动中被打倒的?材料四中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