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哲学课本先贤的声音.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326356
  • 上传时间:2017-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4 隽社高三政治 1聆听先贤的声音——哲学家及名人名言1、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 p42、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马克思 p5“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恩格斯 p53、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恩格斯 p94、 《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 “气者、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王夫之) ;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 ;“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12 等5、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 “心外无物” (王守仁)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 ) “”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136、 “理生万物” , “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朱熹 P137、 “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恩格斯 p168、 “正像在 18 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19 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意识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恩格斯 p18 9、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 p1810、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革命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马克思 p21 11、 “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正确的价值观是客观规律与人类根本利益的统一 )——恩格斯 p2112、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发展观点 )——恩格斯 p2213、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毛泽东 p2214、 “田忌赛马”体现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哲理;“塞翁失马”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刻舟求剑” 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是离开运动谈物质;“郑人买履”违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邯郸学步” 违背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拔苗助长”违背规律的客观性,遭受规律的惩罚;“围魏救赵” 体现联系的观点p2415、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马克思 P2416、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014 隽社高三政治 2意识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恩格斯 P2417、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德国物理学家朗克 p2418、 “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爱因斯坦说 p24 19、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列宁 p29 20、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 ——恩格斯 p30 21、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易传》P31 22、 “仁者心动”——慧能;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毕尔生;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 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格森 p3123、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p3124、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王夫之 p3225、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惠施;“ 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欧布里德 p3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6、 “飞矢不动”——芝诺;“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僧肇 P32(该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或不变论) 27、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赫拉克里特 P3228、“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荀子 P33、3429、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

      ”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鲁迅 P3630、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 (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列宁 P4031、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 (否定人的主体性,违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杜威 P42实践是一种“利己主义”的活动 (割裂了认识活动与实践的关系,没有看到认识来自于实践 )——费尔巴哈 P42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混为一谈,违背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黑格尔 P4232、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毛泽东 P4433、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街道,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 P4434、 “齐是非”、 “是非莫辩”的思想 (主观认识不能检验主观认识。

      任何人的意见都是主观的,所以不能以人的意见来检验是非 )——庄子 P4535、 “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至此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恩格斯 p452014 隽社高三政治 336、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 (实践决定认识 )——列宁 P4537、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毛泽东 P4638、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实践决定认识 )——陆游 P4639、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毛泽东 P4740、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毛泽东 P4841、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 (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 P4942、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 (人的思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僵化落后 )——《易传》P514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反映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学》P54(44、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恩格斯 P5445、 “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 ”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 )——亚里士多德 P5746、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吕蒙 P6247、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约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列宁 P6548、 “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黑格尔 P654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老子 P6650、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赫拉克利特 P675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