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习题.doc
9页第九章 气体吸收一、本章学习的目的、应掌握的内容和学习注意事项1. 本章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气体吸收与解吸的基本概念和气体吸收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 2.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气体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 (2)气体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 (3)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的计算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费克定律和分子传质问题的求解方法 (2)双膜模型 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1)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 (2)吸收系数 3. 本章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表示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为亨利定律,亨利定律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表示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为吸收速率方程,吸收速率方程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3)学习分子传质,不要机械地记忆各过程的求解结果,应注意把握求解的思路和应用背景4)学习中应注意把握传质机理和吸收过程机理之间的联系,注意体会讲述传质机理和吸收过程机理的目的和意义 二、例题解析9-1 惰性气与CO2的混合气中CO2体积分数为30%,在表压1MPa下用水吸收设吸收塔底水中溶解的CO2达到饱和,此吸收液在膨胀槽中减压至表压20kPa,放出大部分CO2,然后再在解吸塔中吹气解吸。
设全部操作范围内水与CO2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操作温度为25℃求1kg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放出多少千克CO2气体解:依题意,在全部操作范围内水与CO2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查附录二得25℃下CO2溶于水时的亨力系数为方法一:对膨胀槽作CO2物料平衡(以1kg水为衡算基准)入膨胀槽吸收液中CO2的组成设此液1kg水中溶解CO2的kg数为W1,则有: 出膨胀槽吸收液中CO2的组成设此液1kg水中溶解CO2的kg数为W2,则有:故1kg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释放出CO2的kg数为方法二:不考虑气流夹带走的水量,则膨胀槽内水的量恒定不变,于是1kg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放出CO2气体的的千克数为9-2 某水杯中初始水面离杯上缘1cm,水温30℃,水汽扩散进入大气杯上缘处的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设为零,总压101.3kPa求水面下降4cm需要多少天?解:本题因水温、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恒定,故分子扩散的推动力恒定,但因停滞空气层厚度随杯中水面的下降而增厚,分子扩散阻力逐渐增大,传质速率逐渐下降,故此题为一维拟定态单向分子扩散问题,其传质速率仍可表示为式中:D为水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查教材P11中表8-1得(25℃),需将其换算至30℃下的值为又查附录二、3.得3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4242Pa=4.242kPa。
于是设水杯的截面积为A,在任意时刻θ时,杯中水面距杯口的高度为z,经过时段dθ后水面高度下降了dz,作时段dθ内的微分物料衡算有: 积分得: 9-3 采用图9-3所示的双塔流程以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SO2,气体经两塔后SO2总的回收率为0.91,两塔的用水量相等,且均为最小用水量的1.43倍,两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OG均为1.2m在操作范围内物系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两塔的塔高解:因是低浓度气体吸收,故两塔气相摩尔流率相可视为近似相等,又二塔液相摩尔流率也相等,故两塔操作的液气比相等,于是有 因,即,又于是即A、B二塔的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于是有(可参考图示),故有说明:关于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的问题对吸收而言,当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都会出现一个型的不定式,此时应牢记,因为此时在塔的任何截面上,传质的对数平均推动力都相等,现证明如下:不妨设,当时,则有而此结论不仅适用于传质,同样也适用于传热的计算9-4 一逆流操作吸收塔如图所示.混合气体由塔底引入,其中可溶组分的浓度(摩尔分率,下同),单位塔截面上的气相流率,吸收剂分两处加入由塔顶加入的为纯溶剂,单位塔截面上的流率从塔顶往下,经2米填料层高度后,又加入一股的吸收剂,单位塔截面上的流率,再经6m填料层高度后,液体由塔底引出。
全塔各处的均为,物系平衡关系为,试求:(1)第二股吸收剂L2加入后,塔内该截面上的液相浓度(2)塔底排出的液相浓度(3)为使出塔气相浓度降低,第二股吸收剂的加入口是向上移还是向下移?为什么? 解:依题意,塔上下两段的传质单元高度相同,且有:全塔物料衡算:(1) 设第二股吸收液与上塔段流下来的液相流混合后的浓度为,与之对应的气相组成为,对上下两塔段作物料衡算有:上塔:(2) 下塔:(3) 两塔段的传质单元数因上塔段的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故有塔上段: (4)塔下段: (5)式中 (1)联立求解方程组,将式(4)代入式(2)可得:,由式(1)得,再利用式(5),将均表示成的等式,即可求解出,所得结果如下:,,,即本题中的(2)前已解出:(3)为使出塔气体的浓度降低,第二股物流应在塔内液相浓度处所处的截面加入,这样才不致因第二股物流的进入产生返混,使塔的吸收效率发挥到最大现对上塔段作计算,考察经过2m填料层高度后的液相组成显然,尚未达到0.01,故第二个加入口应下移其物理解释如下:若第二股物流在原加入口加入,在第二股液流进塔之前,因塔内液相浓度为,与第二股液流浓度不等,当第二股液流进塔后便会与塔上段下来的液流相混合,其混合后的浓度为三、概念题、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概念题9-1 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低浓度系统,如在水中加碱,此系统( )。
(A)kG和KG都明显增大 (B)kG减小,KG增大 (C)kG基本不变,KG增大 (D)kG和KG都基本不变9-2 对一定的气体和稀溶液物系,相平衡常数m取决于 ( ) (A)温度和浓度 (B)温度和压强 (C)压强和浓度 (D)流速和浓度9-3 只要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__________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解吸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为止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9-4 低浓度难溶气体吸收,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入塔气量增加,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出塔气体浓度ya、出塔液体浓度xb将会有( )变化 (A)HOG↑,ya↑,xb↑ (B)HOG↑,ya↑,xb↓ (C)HOG↑,ya↓,xb↓ (D)HOG↓,ya↑,xb↓9-5 在逆流吸收塔内,入塔条件不变,填料层高度h0趋向无穷大,当吸收因数A<1时,气液相在( )处达到平衡 (A)塔顶 (B)塔底 (C)塔中部 (D)塔中某一位置9-6 用纯溶剂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符合亨利定律。
当入塔气体浓度上升[属低浓度范围]其他入塔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a和吸收率η( ) (A)ya↑,η↓ (B)ya↓,η↑ (C)ya↑,η↓ (D)ya↑,η↑9-7 正常操作的逆流吸收塔,因故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致使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将会发生( )A)出塔液xb↑,吸收率η↓ (B)出塔气ya↑,出塔液xb不变(C)出塔气ya↑,出塔液xb↑ (D)在塔下部发生解吸现象9-8 温度______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 降低 (B) 升高 (C)变化 (D)9-9 在解吸操作中,总压P和温度T(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A)P↑,T↑ (B)P↑,T↓ (C)P↓,T↑ (D)P↓,T↓9-10 在 y-x 图上,操作线若在平衡线下方,则表明传质过程是( ) (A)吸收 (B)解吸 (C)相平衡 (D)不确定(三)思考题 9-1 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里? 9-2 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溶剂的选择性? 9-3 E、m、H三者各自与温度、总压有何关系? 9-4 工业吸收过程气液接触的方式有哪两种? 9·5 扩散流JA,净物流N,传递速率NA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9-6 漂流因子有什么含义?等分子反向扩散时有无漂流因子?为什么? 9-7 气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有何关系?液体分子扩散系数与温度、黏度有何关系? 9-8 修伍德数、施密特数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9-9 传质理论中,有效膜理论与表面更新理论有何主要区别? 9-10 传质过程中,何种情况是气相阻力控制?何种情况是液相阻力控制? 9-11 低含量气体吸收有哪些特点? 9-12 吸收塔高度计算中,将NOG与HOG分开,有什么优点? 9-13 建立操作线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9-14 什么是返混? 9-15 何谓最小液气比?操作型计算中有无此类问题?9-16 x2max与(L/G)min。
是如何受到技术上的限制的?技术上的限制主要是指哪两个制约条件? 9-17 有哪几种Nca的计算方法?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求Not;的条件各是什么?9-18 Hca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常用吸收设备的HOG约为多少?9-19 吸收剂的进塔条件有哪三个要素?操作中调节这三要素,分别对吸收结果有何影响?9-20 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与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有什么类似与区别?9-21 高含量气体吸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9-22 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化学吸收有何特点?9-23 化学吸收过程中,何时成为容积过程?何时成为表面过程?(三)练习题气液相平衡 9-1 在盛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人纯CO2气,经长期接触后测得水中CO2的平衡浓度为2.857×10 -2mol/L 溶液鼓泡器中的总压为101.3kPa,水温30℃,溶液的密度ρ = 996kg/m3求亨利系数,并将此实验值与文献值E = 188.5MPa作比较[答:E=188.1MPa,偏差0.21%] 9-2 惰性气与CO2的混合气中CO2体积分数为30%,在表压1MPa下用水吸收设吸收塔底水中溶解的CO2达到饱和,此吸收液在膨胀槽中减压至表压20kPa,放出大部分CO2,然后再在解吸塔中吹气解吸。
设全部操作范围内水与CO2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操作温度为25℃求1kg水在膨胀槽中最多能放出多少千克CO2气体[答:3.07×10-3kg CO2] 9-3 20℃的水与N2气逆流接触以脱除水中溶解的O2气塔底人口的N2气中含氧体积分数为0.1%,设气液两相在塔底达到平衡,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水离开塔底时的最低含氧量,以mg/m3水表示 (1)操作压力(绝对)为101.3kPa2)操作压力(绝对)为40kPa[答:(1)44.16mg/m3水;(2)17.51mg/m3水] 9-4 气液逆流接触的吸收塔,在总压为101.3kPa下用水吸收Cl2气,进入塔底的气体混合物中含氯体积分数为1%,塔底出口的水中含氯摩尔分数x=0.8×10-5试求两种不同温度下塔底的吸收推动力,分别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