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5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5568682
  • 上传时间:2017-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2.66K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1课题 长 恨 歌 备课时间课型 赏析示例课 课 时 2 课时教材分析《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他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课,重在起示范作用,为学生在自主赏析中的学习提供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教法设计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课前准备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 PPT 课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教学设计 批注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播放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

      (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二、介绍创作背景三、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 “不爱江山爱美人 ”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 长恨歌 》 二、朗诵精彩片段三、问题探讨(学生自由讨论)1、讨论诗歌的主题发问: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 讽喻说2) 爱情说3) 双重主题说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声像媒体可以同时给予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对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具有更突出的作用,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本诗内容,理清思路;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3(1)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2)杨玉环:美貌和忠贞四、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后人称之为“长庆体”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5课题 湘 夫 人 备课时间课型 自主赏析 课 时 1 课时教材分析《湘夫人》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整理的祭歌诗歌语言华美,想象奇异,生动地抒写了湘君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散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寄寓着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深入了解屈原的心志。

      重点难点1.体会楚辞独特的语言结构,理解文意2.掌握分析诗歌常用手法的方法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感受屈原的情感教法设计1、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运用改写法,将《 湘夫人》改写成散文,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情感4、运用比较法,比较《湘君》和《湘夫人》这两首诗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课前准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6教学设计 批注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屈原名句他曾经寄予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他曾经傲然于世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渔父)但他坚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于是,他矢志不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离骚) 这,就是屈原 ——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 离骚 》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 《 九歌 》 组诗中的一首诗 ——《 湘夫人 》 二、走入文本,理解课文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大家可以参看课本第 9 页课下注释 1 和第11 页“ 相关链接” ,了解屈原、楚辞、 《九歌》 、 《湘君》 、 《湘夫人》的相关背景。

      我们了解了相关背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2、诵读诗歌任务目标:解决重点字词A、注意课下注释中注音的字B、解释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字1)帝子降兮北渚 渚:水边的浅滩2)与佳期兮夕张 张:张设罗帐3)罾何为兮木上 罾:鱼网4)蛟何为兮水裔 裔:边5)朝驰余马兮江皋 皋:边6)葺之兮何盖 葺:编草盖房子3、改写诗歌通过诵读诗歌,我们初步领略了诗歌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改写成散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意旨在改写之前,有几点提示:(1)注意诗歌的情感基调(2)注意诗人采用的意象 (3)注意诗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4)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通过教师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点评中需提示的问题】(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情景交融的的手法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

      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2)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入课文,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整体感通过知人论世,为以意逆志作铺垫导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首先读懂《湘夫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7(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4)对“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的理解一种理解(郭沫若):九嶷山的诸神都和湘君一起来迎接湘夫人,连绵不断,犹如天上的流云一样,场面十分热闹,可是湘夫人并没有来又一种理解(胡念贻):九嶷之神纷纷都来迎接,众神像云一样地来到。

      (我则归九嶷,湘夫人不得见了 )第三种理解(陆侃如、龚克昌):九嶷山上的众神啊都来欢迎,你和侍从们前来啊像流云一样在这三种理解中,第一、二种理解都把句子中的“灵”解释为九嶷山上的众神,而第三种理解则把“灵”解释为湘夫人及其侍从与第一、三种理解不同,第二种理解是九嶷山众神把湘君迎走了5)作品的浪漫主义手法 优美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第二课时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总结段落大意,梳理文章内容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祠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驰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

      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盼,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总结课文】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2、提问:有人说,屈原在《 湘夫人》 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逸、刘勰语)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总结整篇课文,回顾课堂内容,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做铺垫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屈原进行跨越时空的沟通,完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8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

      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四、比较阅读《湘君》【探究】分析两首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二人均以抒发时对方的思念之情为核心,表达出想尽快见到对方的急迫心情但在个性上又有区别, 《 湘君》 中的湘夫人带有一定的怨言,指责对方不守信用, 《 湘夫人》 中的湘君则信誓旦旦地表达爱情五、总结全文我们通过诵读、改写、讨论等多种方式,终于和屈原有了一次远隔时空的心灵沟通 《湘夫人》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当时楚地民间的爱情诗来读但这还不够,因为诗的水神祭祀底蕴不是爱情,屈原的情感寄托也不仅仅是爱情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我们由湘君在沅、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渚” ,不就是“宛在水中央”吗?)的情景时, 《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更重要的问题是:当我们的理想也像屈原那样可望而不可即时,我们能否坚定自己的信念,自己战胜自己——这就是《湘夫人》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魅力所在。

      也许只有领略到这个层次,我们才真正理解屈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