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相思 惜梅.docx
16页长相思 惜梅 长相思 惜梅1长相思陈东甫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这是一首描写少妇的怨情词春天是一个万物萌生的美好季节,也是一个使分离者怀人思远的烦闷的季节因此古典诗词中便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游子伤春、思妇怨春的诗篇这首词写得清新流畅,节奏铿锵,音韵调谐,在汗牛充栋的怨情诗词中令人刮目相看,新鲜可爱词人采用了一种白描手法,单纯而朴素地发明出一个使人人都可晰视、都可体察、都可身临其境的意境:深深的花丛,密密的柳荫,在花间柳下一位窈窕的少妇正在静静地、幽幽地迈着慵懒的步履穿行她的眉峰是微蹙着的吗?还是如黛山似的深锁着?我们不大看得清,只见她痴痴地徘徊着,怔怔地寻觅着,她是在捕捉一个失落的梦,还是在追寻一个远方缥缈的幻影?她什么都不在追寻,她是在期盼早就远行而且久久未通音书的他的音信山重山、水复水,狠心的他漂流到何方,为什么一个字都不寄往家中?莫不是见异思迁了吗?薄情的他呵辜负了我的一片痴情,一颗真心……上阕抒写的是少妇白昼在灿烂的春光里、在花丛柳荫中的苦闷心情下阕时间有所推移,展示她在夜间的心绪和情景:她独宿空房,久久地抚弄那张排解她内心哀怨的古琴,琴声鸣响着、鸣响着,心中的哀怨不但无法排解,反而更加烦闷,于是她便弃置了琴弦,翻身上床,企求在睡梦中寻找片刻的安宁,然而孤衾难眠,她辗转反侧,依然不能入眠,当年与他欢爱相携、海誓山盟的情景又历历浮在目前。
这头上的金钗还是那时他相赠的呵但愿心似金钢坚〞的誓言盟愿犹清晰清楚在耳,当初谁能料到今朝有这样的结局……这位少妇会不会被遗弃?他的夫君是不是就永远不再回来?词中尚未点明作者所描写的只是抒情主人公──少妇的一种心境和心路历程它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一种构想,而这正是本词另有的一种艺术魅力!长相思 惜梅2长相思·了却前缘花一重,柳一重,人生何处冀相逢?日落天又红哭一声,笑一声,了却前缘万事轻月升风也生七绝·秋水伊人伊人秋水诉衷肠,落叶片片惹痛伤风雨飘零何处去,谁能与我梦一场钗头凤·醉梦边春却完,秋阑珊,春秋有岸梦无边朝已然,暮亦然,朝暮思虑,踌躇未满难,难,难长歌叹,醉湖畔,梦中伊人遥相拌酥手绊,朱唇乱,臂揽竹腰,随风入眠颤,颤,颤长相思 惜梅3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顾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说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长相思 惜梅4 古诗原文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译文翻译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单独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注释解释长相思:此词调名在曾慥?乐府雅词》中作?长相思令》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一緺〔wō〕:即一束一说緺,读为guā,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淡淡:指衣裳的颜色轻淡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颦〔pín〕:皱眉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
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相: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当时“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作为南唐后主,生活在奢华的宫廷之中,并没有过多的忧心事他经常去关注宫廷之中男女之间的情感,因此词中多反映了帝王生活中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和男女情爱 诗文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烘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虽只写衫裙,而通体所呈现的一种绰约风神自可想见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轻颦双黛螺〞,写到这位淡妆女子的表情轻皱双眉,似乎蕴含着幽怨相思怀人之意,于此隐隐传出,并由此引出下片这一句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盛了这种容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轻〞字颇有分寸,它适合表现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通篇轻淡的格调相谐调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写到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
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衬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最后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发自心底的深长叹息这叹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点到即止,不作具体的刻画渲染,反添余蕴联系上片的描绘,不仅使人联想到,这位“淡淡衫儿薄薄罗〞的深闺弱女,不仅生理上不堪这秋风秋雨的侵袭,而且在心理上更难以禁受这凄冷氛围的包围长相思 惜梅5古诗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译文翻译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怀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注释解释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吴山:泛指江南群山悠悠:深长的意思诗文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拟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怀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斥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边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怀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说句,写得比拟隐晦,含而不露如假设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外表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惨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着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那么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叙述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斥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波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衬托出哀怨忧伤的氛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正确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着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思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那么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叙述了相同的情感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略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怀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顾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通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长相思 惜梅6古诗原文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译文翻译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
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抚慰孤独的我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论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注释解释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恨,遗撼阶:台阶创作背景此文系诗人早年所作,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几欲灰心,恰逢阴雨,彻夜难眠,有感而发此作诗文赏析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含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