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少胜多的“坎尼战役”.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以少胜多的“坎尼战役” 战役背景: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罗马人渐渐兴起,他们与位于地中海西部、今突尼斯地区的强国迦太基联手,于公元前275年,征服了希腊城邦罗马在随后的扩张过程中,与不久前的盟友迦太基发生了冲突,史称“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64年爆发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战败,被迫割让了西西里岛并支付了大量的战争赔款战后罗马人继续扩张,面对罗马的咄咄进逼,迦太基不甘失败,主动出击,与罗马开展了其次次“布匿战争〞 战前形势:公元前218年春天,迦太基的优良军事统帅汉尼拔作出一个惊人之举,率领迦太基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在5个半月的时间里行军1600多公里,战胜无数艰苦险阻和沿途大量部落的抗争,突然出现在罗马本地意大利,并在意北部击溃了罗马将领西庇阿的军队,又在提楔诺河、特雷比亚河、特拉西梅诺湖等地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公元前216年4月,汉尼拔率步卒4万、骑兵1万攻打意大利南部阿普利亚境内的罗马粮食和物资供给基地坎尼罗马执政官瓦罗和鲍路斯亲自率步卒8万、骑兵6000赶赴坎尼迎战汉尼拔,举行战略决战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坎尼战役汉尼拔以其独特的战阵和计策,以少胜多,击败人多势众的罗马军队,表现出高明的战争艺术。
战役经过:8月2日,双方兵力在今奥凡托河下游平原开展罗马军重装步卒以48列的纵深开展成密集的战斗队形,将主力部署在中央,由公民士兵组成的骑兵配置于右翼,同盟者的骑兵配置在左翼,分别由鲍路斯、瓦罗和塞维利乌斯指挥,采取中央突破战术汉尼拔针对当地中午常有东南风大作的气象特征和罗马军的布阵特点,将军队面朝西北列成纵深不大的半月形阵,凸面朝向敌方,中军以高卢人和伊比利亚人步卒为主,将精锐的伊比利亚步卒和骁勇的努米底亚骑兵、高卢骑兵配置在两翼还有500名手执兵器、怀藏短剑的精兵随时待命他本人指挥中军,其弟马戈指挥右翼,汉诺指挥左翼,采取中央诱敌、两翼包围战术 会战于上午9时开头当罗马步卒以密集的方阵冲击中路时,迦太基军队的步卒向后退缩成新月形,罗马步卒越是楔进,陷入迦太基钳形阵势中就越深在步卒混战之即,汉尼拔又发出号令,500名精兵以杂乱的队形,佯装向罗马军队后方投降罗马军不知有诈,将这批迦太基士兵俘获并安置到自己背后,恰好断绝了自己的退路战至中午,东南风大作,罗马军迎风对敌,沙尘扑面,睁不开眼睛汉尼拔步骑兵借着风势加强围攻,迂回到罗马步卒后方,两侧的伊比利亚步卒向罗马军实施夹击那500名迦太基“降兵〞也乘势作乱,拔出暗藏的短剑从背后刺倒罗马步卒,夺过他们手中的长矛向前冲杀。
罗马军陷入敌军合围,乱作一团背向海岸的迦太基军队顺风得势英勇反攻,骑兵实行快速包围,扎紧“口袋〞双方拚杀了12个小时,罗马军在口袋阵中全军覆没,阵亡54000人,被俘18000人,执政官鲍路斯阵亡而迦太基军队只损失了6000人 汉尼拔和英勇的迦太基军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永垂青史的精彩战例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