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西方哲学研究生试题及答案.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复旦大学西方哲学研究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 飞矢不动: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芝诺的观点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其哲学思想特点在于他进一步用规律论证来说明存在是“一”而不是“多”,存在是“静”而不是“动”,“飞矢不动”就是关于否决动的论证之一由于飞矢在确定的时间里必存在于与他相等的空间里因此,假设把飞矢在空中运动的过程分为多数个点,那么它在每一点上都存在于与他自身相等的空间里可见,箭的飞动乃是多数静止的总和而不是运动,说飞矢运动是冲突的 2. 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开创者普罗泰戈拉的哲学观点,按照柏拉图的解释,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对我所呈现的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又是对你所呈现的样子,而你和我都是人”,“因而可以说,对于每个感知者来说,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这就是说,衡量万物的尺度就是个人的感觉,事物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他所感觉的那个样子那么,每个人的观法都是正确的,那么,对于同一事物就可以形成相互对立的不同的说法,形成相互对立的不同理论这一命题说明智者运动具有明显的质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
普罗泰戈拉的这一命题在当时是正对“神意”说的,它提高人的地位,贬低了神的地位;这一命题也有商定论的含义 3. 唯名论:早期经院哲学内部的斗争主要是唯名论和实在论的论战这场讨论的焦点是关于一般(概念)或付出个是否是在的问题,或者说到底“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唯名论者认为,真是存在的只有给别;没有一般,一般仅仅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唯名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端唯名论,认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是一种声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瑟林,另一种唯名论叫做概念论,认为一般不单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大量事物的好像性或共通性的概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尔 4. 实在论:实在论者认为,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它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这种观点叫做“极端实在论”,实际上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翻版,其代表人物是安瑟伦和生于香蒲的威廉还有一种“温柔实在论”,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它们歪曲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的说法,把一半说成是一种“实体形式”或叫隐秘的质,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
这种说法虽然对比高明,最终还是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比个别更实在 5.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认为既然现在学识真假难辨,最明智的手段莫过于对全体的学识来一次彻底的质疑,把稍有不解的只是暂时放在一边,可以看能不能找到不正自明无可置疑的东西 于是,他决断地对学识采取了普遍质疑的审查他从普遍质疑启程,首先断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完全是自明的,由于:我虽然质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我怎么也不能质疑,那就是:“我在质疑”这件事本身;而质疑活动时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质疑,也就是说我在思想;既然我在质疑,我在思想是无可质疑的,那么作为质疑活动的主题的“自我”的存在也就确定稳当了于是,笛卡尔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个出名的结论或公式我思故我在乃是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是笛卡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 6. 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贝克莱唯心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命 题它的根本思想是:一切物体的存在都离不开能感知它们的心灵或者说存在于心灵之中 像洛克一样,贝克莱认为人类学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而无论哪一种观念都只存在于能感知的能动的实体即心灵之中换言之,熟悉的对象是观念,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它们不成能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因此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
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那就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因而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由于“具有一个观念与感知一个概念是一回事”,“事实上,对象和感觉是一种东西”所以,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存在就是被感知在贝克莱那里是规律地从“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命题中推演出来的 7.阅历(杜威) 8.大全(雅斯贝尔斯) 二、简述题 1、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无知的,所以他不是生产学识,而是扶助别人生产学识他在议论学识和伦理道德等各种问题的时候,惯于采用问答法,双方一问一答,通过诘难,使对方陷入冲突,供认其无知,逐步修正观法,从而导致真理苏格拉底把这种方法称为“接生术”这个方法据说是从他的助产婆母亲那里得到的启发 这种方法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哲学十五讲) 苏格拉底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总是从概括的事例中引申出普遍的原那么来所以,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一种归纳法,就是通过归纳寻求概念的定义,或者说是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古代有些哲学家认为,思维冲突的揭露以及对立观法的冲突,是察觉真理的最好手段苏格拉底的辩证法(问答法)就是这样一种揭露冲突的论辩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揭露已有的观念的冲突,寻求概念的定义,所以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辨证法、概念的辨证法他用这种方法是为了论证他的唯心主义学说的 2、奥古斯丁的时间学说:奥古斯丁宣称上帝是永恒的他认为任命都供认时间是滚动的、连续的,因此,不管我把怎样短的一段持续的时间当做“现在”,它总可以被换分为早于这一段的片面,即过去,以及后来的片面---将来在某种意义上说,“过去”和“将来”同“现在”结合在一起,目前都在我的心中我们虽然具有测量时间的才能,但是,不成能测量一个不存在的食物,“过去”和“将来”即使是过去和将来,可是当我们去测量的时候,它多多少少也是现在所以又三种时间:过去事物的现在,现在事物的现在,以及未来事物的现在过去事物的现在时会议;现在事物的现在时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时期望这就是说,时间都是主观的,时间存在于举行回忆、考察和期望者的精神之中因此,假设没有被创造之物,也就不成能有时间,而谈论创造以前的时间那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上帝不存在于时间之中,也就是上帝是永恒的 奥古斯丁把人测量时间的才能,同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混为一谈,把时间说成是主观的,完全否决时间的客观性,他并且把时间说成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存在于时间之外,这更加说明他的说法是反科学的神秘主义。
3、阿奎那上帝存在五大论证:托马斯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知道上帝这条 教义是基督教的基石,同时,他又看到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遭到一些人的驳斥于是,他就因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上帝是“不动的推动者”和“最终因”等,来为上帝的存在作全面的论证,即出名的五大论证这些论证当中,还混合了奥古斯丁和阿拉伯哲学家的一些论点1)不懂的推动者之论证,即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方面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上有些事物是运动的,这在我们的感觉上是明白的,也是切实的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每一件运动的东西,需要某种东西来推动,某种东西又需要另一物来推动还有,运动不外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是事物从潜在性向现实性的转变一件事物,除非受某一个现实事物的影响,它决不能从潜在性变为现实性依此推理,假设没有一个第一推动者和据对的现实性,我们将被迫无止境地网上追溯,永远不成能达成重点所以,确定有某种存在是不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2)最终因的论证:世间每一个结果都有其理由,假设没有一个自因的、不依靠任何东西就存在的东西,我们又被迫在因果系列上趋于无穷,那么有一个最终因,也是必然的这个最终因,我们就称之为上帝。
3)自身必然性的论证,即从可能性和必然性方面来论证我们看到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生生息息,既存在又不存在这样,假设一切事物都会不存在,世界就自始至终不该有事物的存在,由于事物若不凭借某种存在的东西就不会产生这就是说,一切存在事物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些事物还务必作为必然的事物而存在不过,在必然的事物中起必然性有的是由于其他事物所引起,有的那么不是要把由其他事物引起必然性的事物推到无限,这是不成能的正如其次个论证一样,我们不得不供认有某一东西,自身具有自己的必然性,而全体的人都说它就是上帝4)从事物中察觉的真实性的等级存在,论证上帝的存在以前事物的良善、真实和尊贵等,有多有少,有高有低,这是同高点相对比而言的所以,世界上必然有一种最良善、最完备和最典雅的存在,我们就称之为上帝5)从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我们看到,那些无学识的人,甚至那些生物,也是为着一个目标而活动的但是,一个知者假设不受某一有知者的聪慧,那他就像一支不受射手指挥的箭那样,也不能够达成他的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必定有一个聪慧的存在者一切自然事物都要依靠它指引而趋向自己的目的,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 西方哲学十五讲: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的结合,促成了托马斯.阿奎那神哲学的形成。
证明上帝的存在,是托马斯神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托马斯认为,上帝的本质已经包含着存在,但这只是一个信仰的事实,对于理性来说却不是一个自明的真理,对此务必加以证明不过,像安瑟尔谟那样从纯粹概念推论出存在是不合规律的上帝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但上帝本身是我们无法熟悉的,因而对上帝不能做先天的证明,而只能做后天的证明,即从结果去证明理由,从上帝的创造物去证明上帝的存在由于结果同其理由相比,鲜明我们更轻易熟悉结果,所以我们往往通过结果来熟悉理由任何结果,只要我们越熟悉它,就越能推论其理由由于结果渊源于理由,有果必先有因所以,上帝的存在,从上帝本身我们是无法熟悉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熟悉的结果加以证明 在《神学大全》中,托马斯一共提出了五种证明:1.事物的任何运功都是由在它之前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推论下去,结果必然追溯到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2.任何事物都以另一事物为动力因,因此,必然有一个最初的动力因3.任何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获得其存在和必然性,由此推论下去,必定有一种东西,它自身就是必然的,同时又能赋予其他事物以必然性和存在的理由4.事物都不同程度上具有良好、真实、典雅等品性,其标准就在于它们与最好、 最真实、最典雅的东西接近的程度,因此,世界上必然有一种东西,作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得以存在和具有良好以及其他完备性的理由。
5.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和谐的,有秩序的,仿佛有有目的的安置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受到某一个有学识和聪慧的存在者的指挥综合上述五种证明,就可以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即上帝是存在的 4、卡西尔哲学和康德哲学的联系和识别,卡西尔为什么说“人是符号的动物”? 5、萨特为什么要区分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二者有什么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理念:真正的实在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理应向巴门尼德的所看法的“存在”那样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讲的十足的永恒不变的概念但是,他又认为,概念并不想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仅限于道德的领域,概念也并不仅仅是思想的范畴,只存在于人的心中,而是独立地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柏拉图把这种概念称之为“理念”全体的理念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概括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展现了“真实世界”---理念与“幻影世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对立。
柏拉图所说的“真正的实在”(也就是“理念”)的根本标志就是永恒不变的、同一的,不能即是此又是彼得,因而是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