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古诗两首.doc
5页2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回乡偶书》,《赠汪伦》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 2、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师: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周末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 生:请客 师: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 生:做客 师: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写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初读古诗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先认真听一听这首诗的朗读,注意诗中生字的读音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2、自读全诗,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加强识字: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 4、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识作者部分,简介作者 5、师: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谁能说一下诗题的意思? 三、领悟诗意 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2、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 3、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 4、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5、师:是呀!诗人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八十五岁才回来,整整五十年哪!多少个日日夜夜啊!诗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可因为公务繁忙、交通不便就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想了多少年,梦了多少年,家乡的一切还如我想像中的一样吗?大家一起来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读诗句 6、师: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7、师:面对“鬓毛衰”的作者,“儿童”是怎样的呢? 四、感悟诗情 1、师: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遇到询问自己从哪里来的儿童,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 生说感受 2、师:是啊,岁月在少年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日子给乌黑的头发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家乡的人与事每天也在变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颗回家的心,唯一不变的是对家乡深深的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再次朗诵全诗 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师适时指导语气和节奏 4、背诵诗歌,积累语言:指名、分组背、齐诵 五、指导书写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生字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八、自选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一句或两句诗,给诗配画,并试着将组内的作品组合成表现整首诗的连环画; 2、对诗歌进行故事续编:贺知章回乡后感受如何?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 3、课外阅读贺知章的诗作或其他表现热爱家乡的诗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把握课文基调指导看图,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1、师:请同学们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2、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3、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他怎么见到李白的呢? 生答,师补充介绍其中的典故 三、理解 1、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诗的意思谁来说说看? 指名答例: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2、师: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看有什么问题? 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⑴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
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有这种舞蹈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时,一般都会有这种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现学现跳 ⑵ 重点指导: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 四、体会感情 1、师: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 ⑴ 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⑵ 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⑶ 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3、师:《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让我们一起走进画面,感受一下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 五、扩展延伸 1、师: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2、师:我们再看看古代诗人还有什么样的送别方式? 六、总结 1、师: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 2、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七、指导书写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生字的书写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
客:客人 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 河;小河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八、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 2、推荐阅读: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板书〖板书设计〗 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教学反思: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内涵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个较好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