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文书中的论证方法示例.doc
2页法律文书中的论证方法示例维俊法律文书要做到理由充分,结论准确,令人信服,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所谓论证,就是正确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进行论证?者拟举出法律文书中常用的八种论证方法,结合实例谈谈它们的用法事例论证这是一种用具体的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法律文书在论述正面观点或者反驳错误观点时,往往要举出具体的事实作为依据,使自己的观建立在坚实的论据上这种论据方法不仅运用得较普遍,而且很具有说服力例如某检查院分院关于董XX的杀人案公诉词在论证被告人是故意杀人时,用这一论证方法:这个案件是一起有目的、有准备蓄意杀人的重大刑事犯罪案件,被告人董XX的犯罪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使用残暴手段,决意把姚XX杀死,早在他犯预备阶段,就暴露了这个罪恶目的根据刚才法庭调查,被告人要杀姚XX,经过八个月时间预备,即一九七八年五月至一九七九年一月底,曾五次准备,一九七八年五月向其同学王XX父亲借了斧头(这把斧头刚才已出示),并把斧柄锯断,放在拎包内,被其家属发现收掉后,他的同学王XX曾严肃地向他指:“你这样做是触犯法律的被告人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又买了一把锋利的菜刀去实施他的犯罪行为可见,被告人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准备凶器,预谋人。
这些犯罪准备行为在法律上都认为是犯罪它说明被告人犯罪行为是故意的而不是象被告所说的是盲目的这是一份二审案件的公诉词原审认定被告人董XX犯有故意杀人罪,被告人为减轻自己的罪责,在上诉中极力否认是故意杀人,认为只是“盲目伤害”此,公诉词列举了被告人董XX为达到杀死姚XX的目的,曾多次准备凶器的事例,从而证明被告人是故意杀人的道理在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时,必须注意三点:一是事实必须确凿可靠,并要有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一切道听途说或者未经核实查证的事实,均不可使用为这种事实,既不能说明问题,又很容易被推翻,而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地位二是事实必须和案件有关如果和案件无关,事实即使确凿可靠,也不能说问题三是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而不可有距离,更不能相互矛盾法理论证法律文书是法理性很强的非规范性的文件它往往要根据正确的法学原理进行论证,使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理论性,从而加强其说服力例如郑XX行医案的辩护词在论证被告不构成犯罪时,就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我国法律既不容纳“主观归罪”的观点,也不能容纳“客观归罪”的观点定罪科刑,必须根据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王XX的死亡,是被告人不能控制和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的结果,但并不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故不能认为是犯罪罪构成不仅是正确认定犯罪的理论原则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而且也集中地体现了我国的法律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不罪及无辜的本质特征这种论证方法,因为提到法律的高度加以论证,因此,它不仅说理透彻,而且说服力很强但在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对法学原理必完整地、准确地加以理解和运用,切忌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推理论证所谓推理论证,就是指用已知的公认的容易理解的道理,来推论一个新的观点,证明一个新的论点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段论法例如美国影片《十二怒汉》,其内容讲十二个陪审员审理一件谋杀案被告人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男青年,他被指控为用刺刀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法庭有不少证人出庭证明被告人确系凶手似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待法庭作出“有罪”判决,就可使该青年受到法律的惩罚在十二个陪审员合议时,十个都认为被告人“有罪”,只有八号陪审员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认定该青年杀死其父的证据不足他对法庭赖以对该青年定罪的两个主要证人的证词提出了议一个是该青年的邻居,他家紧挨高速铁路他的证词说正当一列火车从他窗前呼啸而过时,他听到住在楼上的这个青年叫喊“我宰了你!”。
另一个是近视眼镜的妇女,她住在铁路的另一侧,与被告人的窗户相对她在证词中说发案这天晚上,她十一时以后上床休息,隔了许久,仍未入睡,朦胧中一列车高速驶过她的窗户,亲眼看到对楼房间里那个男青年用刺刀刺倒了他的父亲八号陪审员认为这两个证人的证词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列车高速通过前会出强烈的轰鸣声,紧挨铁路的窗户内的人,那时是不可能听到楼上那个青年的叫声的;而凡戴近视眼镜的人,睡觉时都要摘掉眼镜,那时这位近视的妇,也不可能通过火车车厢看清对面楼房里的景象经八号陪审员这么一分析,其他陪审员都觉得有理,纷纷改变原先的意见,终于一致认为法庭认定该青有罪的证据不足见《译林》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八号陪审员认定那两个证人的证词不可信,运用的就是推理论证的方法即根据凡是火车在窗户前呼啸而过时,是不可能听到楼上的人声的这一前提,出该证人的证词是虚假的;根据凡眼睛近视的人不戴眼镜是不可能通过火车车厢看清对面楼房内的景象这一前提,推出第二个证人的证词是虚假的运用推理论证,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也就是前提(原理或事实)是正确的;另外,推理的形式也必须是正确的因果论证所谓因果论证,就是通过事理分析,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它一般是以原因来证明结果,即以“原因”作为论据来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例如:在同居期间,被告因怕与张X非法同居问题暴露,曾多次劝张回家居住,张X不走,并以喝敌敌畏、触电自杀,到有关部门报告、烧毁住房相威胁,因人发生矛盾,并逐渐恶化,致被告张X产生忌恨一九七九年三月三日晨,被告又叫张X离开,张X不走,因此双方发生口角,被告在激愤之下,骑在尚未床的张X身上,一拳打中张X的右额,将张X打昏被告因怕张X对其报复而产生杀人之念,随即掐住张X的颈部,将张X掐死以上文字就是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也就是首先列举了一系列的原因,作为论据,然后推断出在这种原因下所产生的结果从事理的因果系看,后来恰恰是前者的结果运用这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论点、论据之间确实必然的而不是虚假的因果关系不然就容易产生“虚假理由”的错误类比论证类比论证,就是通过同类事物作比较,来揭露某一事物本质的论证方法例如某市公安局的侦破报告:在这个阶段的后期,随着对案情的反复研究和对现场痕迹的认真比较,我们开始把部分案件联系起来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的犯罪分子爬溜筒上到XX冶一中二楼,沿着18公分宽的腰箍爬到宿舍窗台,然后翻窗入室,将女教师余XX卡昏,用棕绳勒住脖子,拖到室外水池边,余卡闷致死,犯罪分子将其污后逃走。
这个案件在定性问题上,开始反反复复,悬而不决后来联系到XX区十五中女学生王XX被强奸、XX区二十二中女学生万XX被强奸两起案件,现犯罪分子在两个现场遗留的鞋印一致、步伐一致,两案鞋印又和二十三中现场鞋印花纹相同;两名受害人反映犯罪分子特征相似这样,就确定了一冶一中的案件是强奸杀人的性质,并同另两案联系侦查在运用类比论证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机械类比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仅仅罗列一些表面现象进行类比,或者把实质上根本不同的东西硬拿来行类比这种简单的类比,不仅不能答出正确的结论,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错误同时,运用类比推理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成然的因此,这种结论只能是推测性的假设假设是有待证明的对现象假定性解释,在没有用事实、证据验证以前,类比推理所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我们在法文书制作中,特别要注意这种情况条件论证条件论证,就是把某一案件构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作为论据,从而论证自己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在这种论证中,论据是条件,论点是结果,论点与论之间存在着赖以依存的条件关系例如在一份损害赔偿的民事案件的代理词中,首先提出构成损害赔偿责任的条件:“损害赔偿是民法上因侵权加害行为引起的债的一种。
构成损害赔偿任的一般条件是:一、加害行为的违法性;二、加害人的过错;三、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必然因果联系;四、确有财产上的实际损失凡是具备上列个条件,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否则,就不应承担接着就原告所请求,对照这四个条件,根据具体事实,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原告要求被赔偿实际损失的医药费是有事实的、法律的、理论的依据的这样论证,就显得合法、合情、合理反证论证所谓反证论证,就是不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相反方向进行论证,通过对反面情况的否定,从肯定正面论点的正确的论证方法反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在辩护词中经常被运用其特点是用事实和法律,证实与对方提出的论点相矛盾的论题是真实的,然后根据排中律驳倒对方案,公诉人提出赵XX是杀害庄仪的凶手”辩护人则首先指出:赵XX不可能是杀害庄X的凶手,,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在案件发生时,〉赵根本不在现,没有作案的可能时间由“赵XX是杀害庄^的凶手和“赵XX不可能是杀害庄X的凶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按逻辑原理,两个互相矛盾的判可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既然事实证'赵XX不能可是杀害庄X的凶手,是真实的,那么,根据排中律“赵XX是杀害庄仪的凶手”就必然是假的。
在法律文书的论证过程中,反面论证往往是与正面论证结合起来使用的正反对比论证,往往使法律文书显得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