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人教版).docx
14页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14《回忆我的母亲》基础练1.文学常识填空《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家、政治家、_______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_______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2.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1)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3)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3.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结实/结伴 勉强/弱肉强食 吓倒/倒掉B.私塾/熟悉 啜泣/不辍劳作 劳累/累人C.床铺/铺床 周济/人才济济 调料/调动D.挑水/挑逗 姓任/任劳任怨 曾经/曾孙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那种勤劳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C.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忍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D.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5.(2020·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婪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7.(2021·重庆开州·八年级期中)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母亲的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D.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莱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够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提取主干是“生活是艰苦的”B.“聪明”是形容词,“我们”是代词C.“却”是副词,“滋味”是名词D.“染了颜色”是动宾短语,“老二老三”是并列短语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去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1)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2)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3)母亲节快到了,请给你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11.朱德的母亲“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可见她极富爱心。
请你读下面关于“爱心”的语句,仿照画横线句子形式和内容的特点,把后面的句子补写完整爱心是在人世传递的火种,它生生不息当你给了别人一滴水的时候,你自己已经得到了一片浩瀚的海洋;当你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练(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回忆我的母亲朱德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④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⑧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梁,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⑨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0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⑩光绪三十四年(一九0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⑪从宣统元年(一九0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⑫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⑬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⑭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⑮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⑯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