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作业指导书(PT)讲解(共24页).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88704402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4.50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承压设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以及质量分级1.2本规程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1.3引用标准1.3.1 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1.3.2 NB/T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2检测人员2.1 渗透检测人员应按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PT-Ⅲ、Ⅱ、Ⅰ级)后,才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2.2渗透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金属材料、焊接及热处理、设备制造安装等基本知识2.3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且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不得有色盲2.4 渗透检测报告的出具由PTⅡ级或以上人员进行3检测设备和器材3.1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3.1.1 渗透剂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 在每一批新的合格散装渗透剂中应取出500mL 贮藏在玻璃容器中保存起来,作为校验基准。

      b) 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并应避免阳光照射各种渗透剂的相对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并应保持相对密度不变c) 散装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是将10mL 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入到盛有90mL 无色煤油或其他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时,就应作为不合格d)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进行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应予以报废e) 各种渗透剂用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以报废f) 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不得低于基准渗透剂荧光亮度的75%试验方法按JB/T 7523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3.1.2 显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a) 对干式显像剂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粉末凝聚、显著的残留荧光或性能低下时,应予以报废b) 湿式显像剂的浓度应保持在制造厂规定的工作浓度范围内,其比重应经常进行校验c) 当使用的湿式显像剂出现混浊、变色或难以形成薄而均匀的显像层时,应予以报废。

      3.1.3 渗透检测剂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并附带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3.1.4 对于喷罐式渗透检测剂,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3.1.5 渗透检测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3.1.6 对于镍基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硫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3.1.7 对于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如有更高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另行商定3.1.8 渗透检测剂的氯、硫、氟含量的测定要求:取渗透检测剂试样100g,放在直径150mm 的表面蒸发皿中沸水浴加热60min,进行蒸发如蒸发后留下的残渣超过0.005g,则应分析残渣中氯、硫、氟的含量3.1.9 渗透检测剂应根据承压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同一检测工件,一般不应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检测剂3.2 黑光灯黑光灯的紫外线波长应在315nm~400nm 的范围内,峰值波长为365nm,被检工件表面的辐照度应大于等于1000μW/cm2,自显像时被检工件表面的辐照度应大于等于3000μW/cm2。

      黑光灯的电源电压波动大于10% 时应安装电源稳压器3.3 黑光辐光照度计黑光辐光照度计用于测量黑光辐照度,其紫外线波长应在315nm~400nm 的范围内,峰值波长为365nm3.4 荧光亮度计荧光亮度计用于测量渗透剂的荧光亮度,其波长应在430nm~600nm 的范围内,峰值波长为500nm~520nm3.5 光照度计光照度计用于测量可见光照度3.6 试块3.6.1 铝合金试块(A 型对比试块)铝合金试块尺寸如图1 所示,试块由同一试块剖开后具有相同大小的两部分组成,并打上相同的序号,分别标以A、B 记号,A、B 试块上均应具有细密相对称的裂纹图形铝合金试块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B/T 6064 相关规定3.6.2 镀铬试块(B 型试块)将一块材料为S30408 或其他不锈钢板材加工成尺寸如图2 所示试块,在试块上单面镀铬, 镀铬层厚度不大于150μm,表面粗糙度Ra=1.2~2.5μm,在镀铬层背面中央选相距约25mm 的三个点位,用布氏硬度法在其背面施加不同负荷,在镀铬面形成从大到小、裂纹区长径差别明显、肉眼不易见的3个辐射状裂纹区,按大小顺序排列区位号分别为1、2、3裂纹尺寸分别见表1。

      3.6.3铝合金试块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a) 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检验渗透检测剂能否满足要求,以及比较两种渗透检测剂性能的优劣;b) 对用于非标准温度下的渗透检测方法作出鉴定3.6.4镀铬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3.6.5着色渗透检测用的试块不能用于荧光渗透检测,反之亦然3.6.6发现试块有阻塞或灵敏度有所下降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3.6.7试块使用后要用丙酮进行彻底清洗,清除试块上的残留渗透检测剂清洗后,再将试块放入装有丙酮或者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体(体积混合比为 1∶1)中浸渍 30min,干燥后保存,或用其他有效方法保存3.6.8 暗室或检测现场暗室或检测现场应有足够的空间,能满足检测要求,检测现场应保持清洁,荧光检测时暗室或暗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4检测工艺文件4.1 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4.2工艺规程应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还应规定表2中所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4.3操作指导书应该包含以下内容:a) 渗透检测剂;b) 表面准备;c) 渗透剂施加方法;d) 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方法;e) 亲水或亲油乳化剂浓度、在浸泡槽内的滞留时间和亲水乳化剂的搅动时间;f) 喷淋操作时的亲水乳化剂浓度;g) 施加显像剂的方法;h) 两步骤间的最长和最短时间周期和干燥手段;i) 最小光强度要求;i) 最小光强度要求;k) 人员的要求;l) 被检工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检测的范围;m) 检测后的清洗技术。

      4.4操作指导书的工艺验证4.4.1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进行工艺验证4.4.2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改变或替换渗透检测剂类型或操作规程时,实施检测前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4.4.3一般情况下每周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4.4.4在室内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定期测定检测环境可见光照度和工件表面黑光辐照度4.4.5黑光灯、黑光辐光照度计、荧光亮度计和光照度计等仪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校验5安全要求本标准所涉及的渗透材料所需的化学制品,可能是有毒有害、易燃和(或)挥发性的,因此均应注意防护,并应遵循国家、地方颁布的所有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法的规定渗透检测应在通风良好或开阔的场地进行,当在有限空间进行检测时,应佩戴防护用具荧光检测使用黑光灯时应防止黑光灯照射眼睛6 渗透检测方法分类和选用6.1 渗透检测方法分类根据渗透剂种类、渗透剂的去除方法和显像剂种类不同,渗透检测方法可按表3进行分类6.2灵敏度等级灵敏度等级分类如下:A 级;B 级;C 级不同灵敏度等级在镀铬试块上可显示的裂纹区位数应按表4的规定。

      6.3 渗透检测方法的选用6.3.1 渗透检测方法的选用,首先应满足检测缺陷类型和灵敏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批量大小和检测现场的水源、电源等条件来决定6.3.2 对于表面光洁且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宜采用后乳化型着色法或后乳化型荧光法,也可采用溶剂去除型荧光法6.3.3 对于表面粗糙且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6.3.4 对现场无水源、电源的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6.3.5 对于批量大的工件检测,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6.3.6 对于大工件的局部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或溶剂去除型荧光法6.3.7 荧光法比着色法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7检测时机7.1 除非另有规定,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完工后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 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7.2 紧固件和锻件的渗透检测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8 渗透检测基本程序8.1渗透检测操作的基本程序如下:a) 预处理;b) 施加渗透剂;c)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d) 干燥处理;e) 施加显像剂;f) 观察及评定:g) 后处理。

      8.2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工艺程序见图A.19渗透检测操作方法9.1 预处理9.1.1 表面准备a) 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b) 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测结果c)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9.1.2 预清洗检测部位的表面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渗透检测的检测质量因此在进行表面清理之后,应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清洗范围应不低于6.1.3 的要求铝、镁、钛合金和奥氏体钢制零件经机械加工的表面,如确有需要,可先进行酸洗或碱洗,然后再进行渗透检测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和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前不被污染9.2 施加渗透剂9.2.1 渗透剂施加方法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测部位来选择所选方法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具体施加方法如下:a) 喷涂:可用静电喷涂装置、喷罐及低压泵等进行b) 刷涂:可用刷子、棉纱或布等进行c) 浇涂:将渗透剂直接浇在工件被检面上。

      d) 浸涂:把整个工件浸泡在渗透剂中9.2.2 渗透时间及温度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渗透检测剂的温度和工件表面温度应该在5℃~50℃的温度范围,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min;在5℃~1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0min 或者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附录B对操作方法进行鉴定9.3 乳化处理9.3.1 在进行乳化处理前,对被检工件表面所附着的残余渗透剂应尽可能去除使用亲水型乳化剂时,先用水喷法直接排除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再施加乳化剂,待被检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充分乳化,然后再用水清洗使用亲油型乳化剂时,乳化剂不能在工件上搅动, 乳化结束后,应立即浸入水中或用水喷洗方法停止乳化,再用水喷洗9.3.2 乳化剂可采用浸渍、浇涂和喷洒(亲水型)等方法施加于工件被检表面,不允许采用刷涂法9.3.3 对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