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X年某国家农业概况2.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6
  • 文档编号:135136056
  • 上传时间:2020-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莫桑比克农业概况一、莫桑比克概况莫桑比克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北邻坦桑尼亚,西接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西南面是南非和斯威士兰,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海岸线长2630公里,有许多天然良港,特别是马普托湾是东非沿海最好的天然港湾,是非洲中南部的重要出海口面积799380平方公里(大于我国青海、宁夏两省区面积之和),人口1888万(1999年估计数)19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2.7%,人均期望寿命仅45岁70%的人口为30岁以下农村人口占85%全国从南至北划分成10个省,即:马普托省、加扎省、伊尼扬巴内省、马尼卡省、索法拉省、赞比西亚省、太特省、楠普拉省、德尔加杜角省和尼亚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马普托市(估计约110万人),其次是赞比西亚省和楠普拉省主要城市除首都马普托(人口约100万)外,还有索法拉省的贝拉(30万人)、楠普拉省的楠普拉(25万人)和赞比西亚省的克利马内等省下还设县(共128个)、区、村莫桑比克地广人稀,有60多个部族,绝大多数属班图语系主要部族有马库阿-洛姆埃(约占总人口的40%)、绍纳-卡兰加族、尚加纳族、佐加族、马拉维、尼扬加族、马孔德族等。

      此外,还有数万名白人、混血人和印巴人,以及200余名华侨、华裔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大部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约300万人信伊斯兰教,168万人信天主教,50万人信基督教新教,4000多人信奉印度教穆斯林多分布在北部沿海及尼亚萨省,新教徒分布在南部,白人则多信基督教莫桑比克境内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5,其余为平原地势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升高,大致分为三级: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宾加山高达2436米,为全国最高点;中部为台地,高度为200-500米;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和萨韦河等赞比西河是最大的水系;林波波河谷以北干燥内地为砂质含铁土壤河流冲积低地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是莫桑比克最富庶的地区马拉维湖是莫桑比克同马拉维之间的界湖 莫桑比克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10-3月为暖湿季,4-9月为凉干季年降水量从北部的1000毫米递减到南部的750毫米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铁、金、铜、钽、钛、铝、石棉、石墨、云母、大理石和天然气等,其中煤蕴藏量近100亿吨,钛600多万吨,钽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大部分矿藏尚未开采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4水力资源丰富,赞比西河上的卡布拉巴萨水电站装机容量207.5万千瓦,为非洲第一,世界第六大发电站莫桑比克在13世纪是莫诺莫塔帕王国的一部分1505年葡萄牙殖民者曾侵入此地1700年莫桑比克沦为葡的"保护国"1951年又被改称葡萄牙的"海外省"1964年9月,莫桑比克人民在解放阵线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反对葡殖民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1975年6月正式宣告独立此后,莫桑比克进行了近15年的"科学社会主义"建设试验1977年,国家把分散而居的农民集中起来,搞农业合作社形式的"公社村"和组建国营农场,但是效果不好自独立以来,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简称抵运)一直进行反对执政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简称解阵)政府的武装活动1992年,双方签署了结束内战的罗马和平总协议1994年10月举行了独立以来的首次多党制大选,希萨诺及其领导的解阵获胜,抵运成为反对党迄今,莫桑比克和平已经持续了8个年头,政治局势总体稳定由于连年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的影响,莫桑比克经济十分困难,人均年收入仅50美元,是联合国宣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2年10月莫桑比克实现和平后,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19.3%,创莫桑比克独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近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145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40美元莫桑比克的货币叫"梅迪卡尔"(metical),1999年7月12 670梅迪卡尔兑换1美元二、农业发展的特点1.典型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980年代,全国粮食自给率仅达8%,年均缺粮上百万吨1975-1994年间,世界粮食计划署对莫桑比克粮援价值达5.3亿美元莫桑比克是典型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980年代曾一度高达44%1990年代以来,农业产值的比重有所下降,1997年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3%2.发展农业的潜力十分巨大 莫桑比克生产力水平很低,农业落后主要受内战、自然灾害及管理不当等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该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良好,可耕地面积达3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2%,但目前已耕地的利用率仅占可耕地面积的5%,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土地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气候条件也很好,年平均温度在20-25摄氏度左右,雨量充沛,农作物生产季节长,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前景,发展潜力极大。

      3.农业发展地区间不平衡性相当明显 在莫桑比克,地域之间的不平衡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平衡非常明显北方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楠普拉、尼亚萨和德尔加杜角省粮食达到自给甚至可以出口;中、南部地区比较干旱,严重缺粮,不得不从南非和津巴布韦进口粮食由于长年内战,交通运输干线被破坏,北粮南运的工作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结构也不平衡:出口经济作物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粮食作物的生产,农作物的生产又远远超过畜牧业的发展莫桑比克2/3的国土有萃萃蝇为害,养牛等畜牧业只能局限在萨韦河以南的部分地区,肉类不得不依靠进口4.世界最大的腰果仁生产国 1970年代初,莫桑比克曾经是世界最大的腰果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1995年出口创汇900万美元该国是非洲最大的椰子和椰干的生产国;也是非洲的第三大产茶国1950年代初期,莫桑比克还是非洲第三大棉花生产国,产量曾达到4万吨.三、农业生产结构与对外贸易1.种植业 莫桑比克与其他矿产丰富的国家不同,政府已经把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克服食物短缺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早在1986年就逐步放松了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的控制,于1988年4月和1990年2月两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出口作物的生产和小农经济的发展,发挥个体农民和私人农场的作用,同时还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从1995年以来,播种面积扩大了20%,被毁坏的灌溉设施也得到了整修独立前,莫桑比克主要生产茶、棉花、蔗糖等出口经济作物,大商业农场、大种植园等(约有3000家),大都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本地农民则普遍以刀耕火种的传统方式生产玉米、高粱、木薯等粮食作物,粮食不能自给独立后,随着萄葡牙人的大量外流,许多农场和种植园被荒弃,生产停顿,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经过近10年的调整改革,莫桑比克农业形势有明显改善桑比克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稻米、高粱和木薯等,玉米为非洲人主食,全国各地都生产稻米主要产于奎利马尼附近、赞比西河三角洲以及伊尼扬巴内与马普托之间的沼泽地由于受干旱、内战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莫桑比克长期处于缺粮状态自1993年以来粮食实现了多年丰收1996年,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大丰收,达138万吨,比上年增长23%,国家多年来不仅首次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在莫桑比克历史上也首次实现了粮食的出口(当年出口2.6万吨玉米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安哥拉)莫桑比克经济作物1996年增长35.7%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为腰果、蔗糖、茶、椰干和剑麻等莫桑比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腰果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1995年出口创汇900万美元,但是现在腰果的产量不稳,经常处于非洲第二的位置。

      腰果是莫桑比克的拳头产品,1996年产量为6.65万吨,比上年几乎翻了一番,为近8年来最好收成    1996年,主要商品作物的产量为:大豆14万吨,木薯473万吨,花生12万吨,蔗糖2.9万吨,棉花5万吨,柑桔0.8万吨,椰干2.2万吨椰干主要产于赞比西亚省和楠普拉省的沿海地区,大部分出口到国外作油料,非洲人则以椰干为粮食棉花的产区主要在莫桑比克北部,有非洲人小棉农50万户以上,1995年棉花出口创汇1900万美元莫桑比克还是非洲仅次于肯尼亚和马拉维的第三大产茶国,赞比西亚地区是莫桑比克的唯一茶叶产地,茶叶主要出口英、美表1 莫桑比克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千吨)        1990 1996 1997 1998    谷 物 629 1 379 1 531 1 688    玉 米 370 947 1 042 1 124    稻 米 83 139 180 191    木 薯 3 994 4 734 5 337 5 639    腰 果 35 65 43 52    椰 子 422 440 440 450    椰 干 70 74 74 76    皮 棉 10 17 24 30    肉 类 84 80 81 82    牛 肉 42 37 38 38    牛 奶 63 58 59 82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渔业 莫桑比克以捕虾闻名。

      对虾的出口几乎可占整个出口额的30%,出口占国民收入的45%3.农业对外贸易 农业在莫桑比克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国家外汇收入的90%而农渔产品的出口就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在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莫桑比克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对虾、棉花、腰果、糖、椰干、茶叶、剑麻和柑桔等,其中对虾和腰果为国家出口的拳头产品,主要进口产品为粮食、原材料、石油、轻纺产品、机械设备及零配件等1996年,莫桑比克主要出口市场为西班牙(占总额17.1%)、南非(15.8%)、美国(10.4%)、葡萄牙(11.7%)等;进口主要来自:南非(占总额54.6%)、津巴布韦(6.6%)、沙特阿拉伯(5.4%)、葡萄牙(3.8%)等莫桑比克鼓励外资进入棉花、甘蔗等农业生产领域,毛里求斯已投资1亿美元以便恢复制糖厂和大型甘蔗种植园莫桑比克外贸年年都有逆差,1993-95年间外贸差额都在9亿美元左右,1996年因粮食丰收且有出口,外贸逆差额下降到6.14亿美元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农业,增加农渔产品的出口,不仅能增中国家的外汇收入,而且能减少甚至不进口粮食等食品,逐步扭转外贸逆差现象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脱离实际的发展战略会造成重大的失误 独立后,莫桑比克政府在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着重发展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公社村,即把分散而居的农户集中起来,组成既是经济单位又是行政单位的所谓"公社村",目的是对农业生产实行"社会主义化"。

      从1976年到1981年,短短的几年间迅速建成了近1500个公社村,参加的人数达100万然而,由于农民多年来已习惯于自给自足的个体劳动,加上公社村经营管理过于死板,因而产量很低虽然参加公社村的人数已达总人口的1/12,但产量仅占农业总产量的0.3%实践表明,脱离本国实际,急于以大规模"现代农业经济"取代传统小农经济,以过多的政府参与和干预来抑制私人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只能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2.实行支持农业的政策,扶持小农 从1983年始,政府逐步意识到忽视小农生产所造成的危害,调整了政策,优先发展家庭式小农经济,并把一些国营农场划分给若干个体农户经营1987年10月,政府还建立了农业和乡村发展基金,目的是从资金上支持小农和私营小农场提高农业产出由于采取了扶持和发展小农经济和私人、外资农场的政策,并在农产品价格、农业信贷、农产品销售网络等方面对农业发展实行优惠政策,莫桑比克农业形势才得以在1990年代以来出现好转3.必须对农民进行基本的培训,转变传统观念 莫桑比克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对气候、雨量等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