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河底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4页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河底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与W、Y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单质Y和W都可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WB.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W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D.XW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参考答案:CD略2. 标准状况下,448mL的某气体质量为1.28g,则该气体可能是下列中的 A. 二氧化碳 B. 氯气 C. 氨气 D. 二氧化硫参考答案:D略3.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次氯酸钙 B.氯化钙 C.次氯酸 D.次氯参考答案:A略4. 光导纤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信息科学迅猛发展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A. CaCO3 B. SiO2 C. Na2SiO3 D. CaSiO3参考答案: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选B。
5.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 A.K+ 、MnO4-、Na+、Cl- B.K+、Na+、NO3-、CO32-C.Na+、H+、NO3-、SO42- D.Fe3+、Na+、Cl-、SO42参考答案:B略6. 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A. 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B. 0.01mol/LAgNO3溶液中滴入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C. 在NaF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看不到沉淀D. 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参考答案:C略7.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 KMnO4(H+)溶液褪色 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 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 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考点:苯的结构.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①③⑤根据碳碳双键的性质判断;②单、双键不同,键长不相等;④根据同分异构体数目解答.解答:解: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①正确;②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②正确;③与氢气加成是苯和双键都有的性质,因此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不能证明苯环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③错误;④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结构,邻二甲苯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另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④正确;⑤苯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⑤正确.所以①②④⑤可以作为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排列结构的证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苯的结构与性质,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大,要求学生知识掌握全面,能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重在能力的考查.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烷和十六烷互称为同系物 B. 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高,符合当前绿色化学的要求 C. 等物质的量的硝基(—NO2)和NO2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D. C2H6O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在同一直线上参考答案:D略9.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Na+、K+、OH-、Cl-B. Na+、Cu2+、SO42-、NO3-C. Mg2+、Na+、SO42-、Cl-D. Ba2+、HCO3-、NO3-、K+参考答案:CA、在酸性溶液中OH-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Mg2+、Na+、SO42-、Cl-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在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
10.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参考答案:B略11. 下列有关反应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足量乙炔反应,溶液由紫色变成无色 B.热的氧化铜加入乙醇中,乙醇由无色变成绿色 C.苯酚钠浓溶液中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D.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沉淀由蓝色变成红色参考答案:B略12. 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C13. 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极是正极 B.铜片上有气泡产生C.电子经外电路从铜片流向锌片 D.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减轻参考答案:B略14.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8、8、18、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参考答案:B略15. 参考答案: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5分)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电子式为 .(2)可用 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填实验仪器名称)(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作用是 . 参考答案:(1);(2)分液漏斗;(3)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4)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析出.考点:乙酸乙酯的制取.专题:实验题.分析:(1)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2)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上层,故用分液法提取乙酸乙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为可逆反应;(4)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解答:解:(1)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上层,故用分液法提取乙酸乙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故答案为:分液漏斗;(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故答案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答案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析出.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区分和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时须注意酯化反应的原理和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室温时2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到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 mL ,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 mL 。
求气态烃的分子式参考答案:C2H6 18. (6分)环保检测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常用1L有害气体的毫克值(mg/L)来表示,如对某气体样品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测定,其方法和实验步骤如下:1 首先将2.00L的气体样品通过盛有I2O5固体的加热管,反应后生成CO2和I2;2 用30.0mL 5.00×10-3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吸收所产生的碘,发生的反应为:I2+2S2O32-=2I-+S4O623 将②中溶液取出1/5,加入1.00mL 1.00×10-2mol/L碘水,正好将所取溶液中过量的硫代硫酸钠完全氧化.(1) 写出步骤①中CO通过盛I2O5加热管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2) 计算样品中CO的浓度参考答案:略19. Xa和Yb两种单质,已知1.55gXa和0.8gYb的原子数相等,且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3∶4又知X原子中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Y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计算写出Xa、Yb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