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用联系法学习掌握初中文言文实词.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0818890
  • 上传时间:2022-05-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1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用“联系法”学习掌握初中文言文实词    关键词:文言文实词;联系法;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许多学生仍感到文言文晦涩难懂,学起来枯燥乏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尽管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的学习实效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其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学生文言词汇量太少,尤其是对文言文常用实词掌握太少但是,由于在课本中文言文实词的数量多,且从各篇课文获取的实词知识是零散、孤立的,再加上其词性的变化、语义的分歧、语法的特殊等原因,教师要想做到教学得法,使初中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目前不少学生提起文言实词就头大,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像“小熊掰玉米”,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有的一刻也离不开教师和参考书那么,要实施文言实词教学,教师应该怎样着手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学好文言实词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运用“联系法”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文言文实词是能够收到较好学习效果的联系法,即寻找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把零散的知识纳入一个有机的系统由此,知识便不是孤立的点点滴滴,而是集感性与理性于一体的整体筑构,当我们需要某一条信息时,在脑海中可以随意查找、灵活提取。

      用“联系法”教学文言实词,就是要寻找文言实词之间内在的规律性,使零散、孤立的文言实词通过某种“联系”相互对照,彼此应证,逐步形成其必要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对文言实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不断积累、丰富词汇量,活学活用的学习效果怎样通过联系法学习掌握文言文实词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联系法学习时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联系法,贵在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对知识融会贯通,一通百通,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教师不可先入为主,而要把学生的“接受”变成学生的“探求”所以,笔者在教学任何一篇新的文言课文前,都要反复向学生强调“以课本为纲”,即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课文、注释等有限资源去进行联系学习,学习课文之前拒绝在课堂内外使用任何的课外参考书这样,就可以遏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吃现成饭”、不主动思考的依赖思想,让学生处在最佳的能动联系状态,更有效地运用联系法学习在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一、联系成语由古代俗语、谚语、警句中的成分压缩凝结而成的“成语”,是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因为,成语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又充分反映了汉语的所有特点,是联系古今汉语的自然纽带。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通,许多词语的语用、语义是相通的在教学中,应通过文言字词的教学,指导学生探讨字词的延伸,寻找与现代汉语的联系所以,笔者不仅让学生了解文言实词在课文中的意义,而且让学生活学活用,联系成语进行积累训练,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使文言实词与学生的距离感大大消除以“汤”为例,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持汤沃灌”时,要求学生举出现在还在使用“汤”作为“热水”之意的成语,学生很快想到“赴汤蹈火”、“固若金汤”等成语再如,《伤仲永》:“泯然众人矣”,“泯”意为“消失”,可联系成语“童心未泯”;《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薄”意为“迫近”,可联系成语“日薄西山”;《陈太丘与友期》:“期”意为“约定”,可联系成语“不期而遇”;“太丘舍去”中“舍”意为“放弃”,可联系成语“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生取义”等这样的例子在文言实词教学中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一些成语本身就出自课文或与课文有很大关系,如从《<论语>十则》中演化出的成语就有“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在解释其中的实词时,如能联系成语的整体意思去推导、揣摩,学生将会对实词意思记忆得更准确、更牢固联系成语进行文言实词教学,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特点,又能探本溯源,扩大知识面,达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的目的。

      二、联系前后课文语文是一门渐进性很强的学科,比其它学科更需要注意日积月累的工夫学而时习之”,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文言实词积累活学活用,用刚学过的、以前学过的带动记忆将被遗忘的,不断巩固,强化吸收,这对学习掌握文言实词有切实的效果其一,联系前后课文可以帮助学生读懂文句如“危”字,学到《山市》的“惟危楼一座”,可联系小学学过的“危楼高百尺”的诗句,很容易理解“危楼”即“高楼”之意又如“许”字,在学到《小石潭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就联系记忆刚学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许”字意义,得到这里“许”字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是“来”的意思其二,前后联系可加深学生对新旧课文的理解如在《绿色蝈蝈》中有一个成语:“庞然大物”在教学时,如能有意让学生回忆在哪篇课文中学过,并让学生背一背相关语句,学生通过回忆,不但复习了《童趣》一文,而且也明白了这一成语的用法教学文言实词时,联系前后课文进行反刍消化,对文言实词不断地巩固记忆,能使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内在的能力三、联系实词出现的语境我们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常常要求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实际上是在强调语境的重要性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意义,都是指某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如果在文言实词教学时脱离其上下文语境,不但有时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而且以单纯的知识性结论要求学生记住,恐怕学生不会有什么兴趣,印象也不会深刻比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犬”字,为名词作形容词,意为“像狗一样”,为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果我们只取“犬”字,单纯地直接地明示其活用特征并强调让学生记住,效果不会太好可如果我们能从“犬”字出现的语境入手,从句子理解的层面切入,让学生思考此句展现了当时什么样的情景,该怎样读,“犬”字的用法与平常的用法有何不同等问题,学生就会在充分理解“犬”字的语境义的前提下更好地把握其词类活用现象,体会到一个“犬”字的活用很好地表现了狼当时的情景,这样对“犬”字的理解与积累会更深刻、更丰富、更持久四、联系生活中的资源生活中可用于作语文资源的东西举不胜举,即便是与现代生活相距遥远的文言文实词教学,也可以跨越时空,通过理解现实生活找到与它们联系对接的端口1.联系生活中的常用语把一些文言实词抽出来单独讲解,学生会感到很抽象,难以接受;如果与学生所熟知的常用语联系起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理解《曹刿论战》中“既克公问其故”中“克”字的意思,联系现代生活中像“中国羽毛球队力克印尼队”这样的语句,学生们便不难理解“克”字是“战胜”的意思;又如,理解《岳阳楼记》里“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胜”字,我们联系使用频率甚高的常用语“旅游胜地”、“名胜古迹”中的“胜”字含义,也不难得出“优美”的意思。

      再如,理解《陈涉世家》中“辍耕之陇上”中的“辍”字,有的同学不懂,笔者就要求他们联系“辍学”一词,使同学们知道这个“辍”字是“停止”的意思这样教学,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一定更好2.联系生活常识如:《愚公移山》里有这么两个句子:“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句中“阴”、“阳”二字的含义呢?单单像注释那样告诉他们“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是不够的,即便记住了也是死的知识如果能联系生活中我国很多地名都带有“阴”、“阳”二字这一常识特点,比如联系衡阳、洛阳、华阴、江阴等地名,最好是在地图上看看这些地方在什么山什么河的什么方向,学生对“阴”、“阳”二字的理解就会更加感性、更加透彻了3.联系广告语如在教学词类活用时,笔者经常联系“万家乐,乐万家”这样的广告语形容词“乐”充当动词,并有“使……快乐”的意思借助“乐”,足以解说清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教学“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将其中的“前”(名词作动词,上前)、“私”(用作动词,偏爱)、“苦(劳、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疲劳、饥饿)的用法与“乐”稍作一番对照,难题迎刃而解。

      五、联系汉字构造汉字有“六书”在文言实词教学中有时也可以联系文言实词本身,向学生适时穿插讲解其字形结构和字义起源,达到高效辨析和掌握文言实词意义的目的例如,在翻译《岳阳楼记》中句子“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景”字时,学生想当然地说是“风景”,而引导学生从形声字的结构去分析,他们就明白“景”字的结构是上形下声,形旁与太阳有关,在这里是“阳光”的意思又如,《桃花源记》中有“屋舍俨然”和“便舍船,从口入”两句,针对其中的“舍”,可向学生讲明:前者为象形字,指“房屋”,后者是“捨”的简化字,作“舍弃”讲当然,运用“联系法”教学文言实词的具体做法还不只是以上这些,比如还可以联系读音、联系形近字、联系同字不同义现象、联系近义词、联系典故、联系古代文化现象等来学习掌握文言实词用“联系法”教学文言实词,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想通过“联系法”,使零散、孤立的文言实词在学生头脑中呈现规律,形成体系,提升学生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的学习效果,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紧扣文本,抓住常用词,因势利导,相机而动,而不能急于求成、生拉硬拽、零敲碎打、牵强附会笔者相信,在文言实词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联系,善于归纳总结,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学生的学习效果必将是可观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一中学邮政编码:553027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